守望成长要要要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题词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杜鹃不啼,而要听它啼,有什么办法?”德川家康的回答是“等待它啼”。就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而言,每一位教师都是充满个性的生命体,一定有他自己的成长阶段和成熟季节,我们需要等待他们的成熟。等待是一种博大襟怀,等待是一种管理智慧,等待更是一种教育哲学。
  一、浸润———成长的土壤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我们提倡“用最好的思想和人格魅力去影响和感染我的学生。”让“读书———实践———思考”成为教师的教育行走姿态。
  1.让书香润泽心灵。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浸润。读书可以让教师善于思考,远离浮躁;读书可以让教师在行走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多一份教育的智慧和思想的充盈。学校校长室每学期都会给教师推荐优秀阅读书目,让教师在阅读中拓展眼界、润泽心灵。2011年暑期学校向全体教师推荐阅读了雷夫·艾斯奎斯的专著《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他的教育手记深深震撼了每一位老师,在阅读之余也让教师打开了另一扇教育之窗。2011年10月,张立俊校长参加了由李希贵校长在北京市十一中学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新学校论坛”活动之后,给全体行政人员带回来《为什么是抚松?———中国乡村教育再造》这本书,要求行政人员精读这本教育传奇,从抚松教育奇迹中触摸教育的温度。
  2.用博客见证足迹。学校积极倡导教师写自己的教育博客,用教育博客的形式见证自己成长的轨迹。现在学校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博客,教师每月至少上传一篇教育随笔或案例反思,教师之间相互进行博文点评。学期末学校教科室还组织“教师优秀博客评选”,促进教师自主反思意识的成长。周群老师于2007年秋学期远赴盐城大纵湖小学支教,但她在教学之余也不忘写教育随笔。短短的一年时间,她写了80多篇教育随笔,全部上传到校园网上。由于她勤于笔耕,有多篇教育随笔发表在各类报刊上。她所写的《让幸福经常光顾我们的心灵》让人耳目一新。“读书是一种最美丽的享受,是一种心灵的净化、心智的感悟。一本书就像一片宁静的港湾,一曲优美的田园牧歌,虽然平平静静,无风无浪,却带给我独特的愉悦和享受”,“读书后的心,如雨洗过的青山,干净、轻闲且高贵,是剔除了污渍的玉石,晶莹透亮,纤尘不染。每一次细细地品读,是一次心灵的旅程,也是一种幸福的心灵体验”。
  3.让校报栖息思想。《晨曦报》是学校师生共同创办的一份校报。虽是一份毫不起眼的小报,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从2004年秋学期开始,每月一期,一年8期,坚持不懈,从未间断,至今已有五十多期。《晨曦报》刊登的每篇文章都是从60多位教师的投稿中筛选出来的,真实地展示每一位教师的研究状态,真切地表达着教师的心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闭门即为深山、读书随处净土”,静下心、沉住气,一起浸润书香、分享经典是教师成长的“最初土壤”。
  二、分享———成长的阅历
  在教师专业发展中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纯的科研培训,更需要的是精神生命的成长和教育智慧的引领。如果说思想的积淀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那么智慧的分享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学校教师之间惟有学会分享智慧,教师才能不断焕发生命主体的崭新活力,从被动型的适应生存走向主动型的智慧成长。
  1.沙龙活动集思广益。学校采用“招标”形式进行教科研沙龙活动,学期初教师围绕日常教育教学中的现象和问题自主申报沙龙主题,由学校筛选后再进行公示。广大教师根据学校公布的沙龙主题,自愿参加各类沙龙活动。通过这种“主题招标”式的沙龙活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和关注度明显上升。近年来,学校先后举行了“行走在‘大量阅读’的路上”、“如何提高学生英语口语”、“如何提高复习的有效性”、“传承经典一路书香”、“班主任在综合实践中的作用”等。宽松的氛围,务实的话题,让教师充分感受到了教育沙龙的魅力。
  2.微型讲坛百花齐放。每周一在教师例会前进行全校教师集体理论学习似乎是学校的一种惯例,学校原来每周也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但是这种简单而乏味的学习方式却没有收到多大的实质性效果。2012年春学期,学校教科室独具匠心地开设了“微型讲坛”,采用自主报名和学校聘请的方式让一些优秀教师走上讲坛,既可以畅谈教育教学的真实感悟,也可以分享班主任管理智慧等,以草根教师的言论和贴近教师教育实践的方式来引领教师的专业能力发展。
  3.教育讲坛促进提升。作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徐锁平,他致力于这崭新的课程平台,默默耕耘,通过自己的不断思考与实践,写出了大量的科研论文,在2006年江苏省小学劳动与技术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比赛中获二等奖。并成为常州市综合实践学科带头人。2010年5月中旬,徐锁平老师又走上了金坛市第26期周末教育讲坛,作了题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指导策略》的专题讲座。作为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师,他结合一个个鲜活的活动实例,从教学实际出发,透过现象看本质。对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质量提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指导策略,使综合实践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舞台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舞台。
  君子和而不同,分享品质的提倡和教育智慧的阅历,唤醒了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需求,更是让教师在教育专业发展的行进中步履从容。
  三、孵化———成长的必然
  教师的专业发展重心在课堂,课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孵化器。课堂孕育着智慧的生长,更丈量着教师专业发展的脚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提倡多一点文本内涵的深刻领悟,多一点思维方式的激烈交锋,多一点滋润生命的终极关怀,让课堂成为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
  1.教研重心下移。我们在进行学科教研活动时,每学期都有明确的教研重点目标,如数学教研组的“课堂观察与分析”、语文教研组的“学生大量阅读”等,并设计和使用新的听课记录,全方位对课堂进行诊断和分析,这些指向性明确的教研活动,有效提升了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深度认识。在教研组活动的形式上采用“菜单式选择”,既可同题会课,也可呈现完整的一课教学。无论是何种形式,大家都能实实在在地就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研究,发表见解,交流困惑,分享收获。每两年一届的河头小学教学能手的评比,更是掀起教学大练兵的热潮。通过备课、说课和课堂教学这几个环节,全面展示和提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2.科研孕育成长。自2010年秋学期起,学校内部启动了以“农村小学实施大量阅读”为首的三大课改项目,学校校级领导全部参与三大课改项目研究,在历经大半年的深入实践中逐步形成完整的课题研究项目,并于2011年5月通过市研训中心开题论证,成为常州市级“十二五”备案课题。2011年秋学期,学校《以儿童生活为核心的跨学科主题单元教学研究》和《促进农村小学“小篮球”运动特质化发展的研究》两项课题被省“十二五”规划办立项。
  3.联盟促进内化。学校英语教研组以“促进学校英语教师团队能力发展”为宗旨,自2010年秋学期主动和华罗庚实验学校英语组形成联盟体,每星期二上午进行双向互动研讨。从示范教学到课堂研讨、从口语训练到作业设计进行全方位学习,并全程参与华罗庚实验学校英语组课题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双向交流,有效促进了学校英语教师的整体能力。学校英语组2010年参加金坛市首届英语沙龙比赛获得市“优胜团队”荣誉称号,陈中全和史丽娟老师分别被评为市“优胜个人”。
  智慧型教师的培养是一种“孵化”,是一种生命的成长方式。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则是教师教育智慧生成、生长和享用的温床。
  四、超越———成长的追求
  在教育旅途中,只有不断自我设计、自我追求,方可不断自我超越。在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中,鼓励教师志存高远,不断超越,勇于追求更高的发展目标。而且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学校充分发挥团队力量,不遗余力帮助教师积极进取,要让教师知道:你不是一个人在前行,整个学校都在关注你的发展。
  学校一贯以来教科研底蕴浓厚,教师参与教科研的积极性非常高,连续两年获金坛市前十名,连续8年在省“教海探航”中获奖,原学校副校长庄素芳更是连续两年在省“教海探航”中荣获一等奖;2007年11月在市研训中心兼职研训员招聘中,学校贺国财、钱国义、徐锁平等三位老师被研训中心聘为市兼职研训员。2009年我校贺国财老师获常州市品德优质课一等奖,钱国义老师获小学信息技术评优课一等奖。2010年在金坛市第三届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中,智卫琴等三位教师入围第三轮比赛,最终取得一个二等奖和二个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同年进行的市中年教师课堂教学评比中,毛琼薇和石留春两位老师均获得一等奖;2010年蒋辉老师参加常州市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暨阅读评优课获二等奖的第一名;2011年陈霞老师参加金坛市语文教师素养大赛获一等奖,贺国财老师参加金坛市信息化教学评优课获一等奖,
  市级各类教学评比获奖在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同时也积淀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底气。近几年来,河头小学虽然是普通的农村小学,却先后走出十八位常州市级骨干教师以上的优秀教师,他们各自在常州市和金坛市的一些名校任教,同时学校还走出了四位正校级领导。目前学校现有四位常州市级学科带头人,一位常州市骨干教师、两位金坛市学科带头人,三位金坛市骨干教师,学校教师专业发展依然呈现出良好的上升态势。
  给每一个教师以专业成长的机会,给每一个人以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是一棵个性挺拔的大树,在岁月的年轮增长中印刻着成长的轨迹;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是一片绚丽多姿的云霞,在天空的星辰变幻中珍藏着成功的艰辛。守望,在关注和等待之间;成长,在前行与反思之间。
  (作者单位:江苏金坛市河头小学)
其他文献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数据悄然兴起,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也影响着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有学者将挖掘与应用大数据的意义提到与20世纪90年代初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相并列的高度——认为美国政府于2012年3月发布的《大数据研究与发展倡议》是继其1993年宣布“信息高速公路”以来又一次重大科技部署,大数据给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带来了一场变革。就科
【摘要】本文从课堂教学有效性和信息技术的定义、在教学中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并搭建平台、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知识建构的有效性以及运用信息技术不断优化课堂教学这四个方面,探索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巧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巧用;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近年来,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使数学课堂变得活跃与精彩,
摘 要:根据案例研究,在就业率问题上,档案学专业毕业生的综合就业率较高,考研升学率较低,灵活就业率较高;在就业方向上,档案学专业毕业生就业方向较集中、考取公务员较少、对口就业难度增大,考研升学成为缓解就业压力的新途径。提升档案学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措施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目标与计划、课程体系结构、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创新模式和创业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档案学;毕业生;就业
英国国家档案馆开放英国国家安全局最高机密档案  近日,英国国家档案馆开放了世界上最具神秘色彩的谍报机构之一——“军情五处”(Military Intelligence 5,即英国国家安全局)的100多份最高机密档案,内容涵盖多个主题,时间跨越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直到20世纪60年代末。二战德国情报人员、冷战时期苏联间谍、极端右翼活动人士等在内的个人档案也已开放。(陈艳)  联合国档案馆交互展
不知从何时起,有人提议构建生态语文课堂。“生态”一词原是自然学科的一个概念,意思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如果硬要拿到语文课堂上来说,应指课堂的环境、语文课的特性和师生在课堂中的生成状态。那么,是什么破坏了公开课的原生态?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执教者的心态,它摸不着,看不到,但支配着人们的教学行为,继而影响课堂的科学性、真实性、有效性,还影响师生在课堂中的成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坚持德育为先、推进素质教育,是高校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在高校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的办学历程中,大都积累了丰厚的历史文化档案,它们真实记录了学校建设发展的辉煌历史和教学科研的丰硕成果。充分挖掘和发挥高校历史文化档案的德育功能,培养青年学生良好的政治素质、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昂扬的精神风貌,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 高校历史文化档案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
【摘 要】幼儿教师应该正确地、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运用多种策略引领幼儿进行自主阅读活动,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意识和技能。在长期的绘本阅读教学中,我尝试运用自由阅读到集体教学再到自由阅读的框架模式,有效地提升了幼儿的阅读效率,提升了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自主阅读 幼儿 集体阅读 框架模式  一、前自由阅读,储备阅读经验,激发幼儿主动阅读欲望  本学期在户外游戏中,我带领孩子们尽兴地玩了他们
【摘要】受到年龄与性格的影响,小学生在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中难以集中精力。说教式的教学方式也会导致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降低,进而出现沉默的现象。对此,教师应该从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出发,通过活跃课堂气氛、培养互动意识、开展情境教学以及引入流行音乐等方式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音乐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沉默现象;应对措施  小学是学生接受审美教育及养成学习生活习惯的关键阶段,这一
摘 要:高校把《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的运用扩展到非文书档案中,对高校的科技档案、专门档案按“件”归档,是对高校档案整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文章从高校以“件”归档适用范围扩大合理性的依据、以“件”为原则的整理方法适合科技档案的特点、其他类别档案“件”的确立标准、减少非文书档案的整理工作量以及按件整理对统计和检索的意义等5个方面,论证《归档文件整理规则》适用于高校所有类别的纸质档案。  关键词:高校档案;
加拿大档案工作者协会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学生分会于2019年2月14-15日在学校举办了第11届国际研讨会。会议以“政策之重”(Policy Matters)为主题,旨在探讨如何通过政策来引导、解决档案管理的实践问题,以更好地协调各方在档案管理中的关系。14日,主办方举行了4场论坛,其主题分别为:隐私、数据保护与政策;文化与土著信息及政策;信息技术与政策;信息治理与政策。每场论坛历时1个半小时,由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