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提出了“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本”,让学生“乐学”、“善学”,而体验学习是有效支持这种学习的工具。
所谓体验式学习,即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景和活动,让学习者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将体验式学习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意识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 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自主性与生成性。体验式学习以学生参与活动为基础,活动是体验的载体,活动中的体验总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紧紧相连,体验具有直接性和自我性,他人无法替代。如果没有体验,感知不会深刻,更无法内化。只有通过体验,获得感悟,才会有自我的构建。与传统接受式学习不同,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会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激励和挑战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遇到冲突时不会去平复学生的情绪,而是让学生自己管理情绪;老师犹如一面镜子,不是指挥学生做什么,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有策略性的过程,运用聆听、发问、区分、回应等技巧,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现状、心智模式,以及限制自己达不成目标的障碍,鼓励学生调整心态,修正行为,达成目标。
开放性与综合性。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均属于体验性目标。由此看来,体验式学习目标不总是情感性的,还有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的结果、学习中的人际环境、学习的价值等的体验,乃至对社会、对人生都可以作为体验的内容与对象。体验式学习目标的多元性决定了体验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开展体验式学习,就是要将固定的、静止的教材内容用活,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式学习的机制,把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引入教学过程,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生动有趣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
二、 体验式学习的课堂设计与实施
在美术课中实施体验式学习,一般经过以下几个环节:
亲历:由教师依据美术课程目标创设情景和活动,由学生单独或团队合作去经历一个事件或完成一项任务。
分享:学生个人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毕竟是有限的、范围狭小的。学生们聚在一起把自己的感受拿出来分享,每个学生就会得到数倍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积极地鼓励学生发言,灵活运用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的思维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
总结:当学生把观点分享以后,得到的是一些超过自己想象的、零散的信息,这时教师将引导学生在反思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形成积极的思维和自豪感。
应用:这个过程是在学习之后的生活中由学生自己完成的。认识在实践中产生,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学生通过体验学习到了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后,最终要用来指导实践,这是体验式学习的最终的意义所在。
现在以美术课实例来说明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结构。
例:“染出来的生活”
上课后,老师告诉学生今天上扎染课,接着老师简单介绍扎染的材料、工具及步骤。然后让其中一位同学作演示。(亲历)
结果,没演示的同学纷纷在提意见,同时在纠正台上的同学,指责他,说他笨等。台下同学情绪高涨,台上同学非常委屈。(感受)
接下来是:老师叫学生分成几组讨论,画出扎染的图案,同时写下过程。这时,学生纷纷开始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同学的情绪在集体讨论中得到宣泄。最后大家都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形成共识。(分享)
老师升华主题:叫分组学生代表发言,展示草图。组和组之间进行互评。这时老师及时作出评价,最后进行系统归纳,使学生在肯定自己成绩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总结)
第二节课让学生自己分组去扎染。(应用)。
三、 体验式学习的课堂组织策略
1. 运用教学技巧。体验式学习开始时,需要全体同学放松,相互之间建立信任。通常在导入新课时说些幽默的话语,以促进身心放松。如果教新的班级,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介绍,活跃气氛,缩短彼此间的距离,随着活动的深入,才有可能作较深层的自我探索。如“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一课,上课开始时,我把自己各个角度的漫画图片投向屏幕。问学生:老师帅吗?这一问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进入本课主题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 教学技巧的过程。体验式学习采用科学的学习法,包括小组研讨、尝试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积极思考、作业练习、行动指南等。其中小组研讨法,即通过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主见和倾听别人的观点,使学生受触动而领悟。例如,在“印出来的文化”一课中采取的方法:A:各抒己见:小组中的学生简介今年“文化衫”应该以什么图案为主题(有的说以鼠为主题,有的说以奥运为主题),以什么色彩为主调。B:统一主题:最后经过大多数同学认同,以奥运为主题较恰当,色彩以红色为主。
体验式学习以沟通为纽带,而沟通的有效性来自于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的简约和准确。沟通的双方既要考虑自己的需求与动机,也要考虑对方的需求与动机。这里隐含着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在与人交往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主观经验影响,沟通的双方都会倾向于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和意图来表达信息,尤其是个体社会认知偏差,常常会歪曲他人的信息。这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3. 教学技巧的结束。体验式学习将要结束时,可以让学生作具体化的自我评估,这时老师要全面、具体、明确地对活动作一总结,以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成果并促进他们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这里的“全面”,主要是指学习目标的各方面,还有是兼顾班级中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的“具体”,也就是不要笼统、抽象地叙述。例如,在完成“工艺”第二单元“印染工艺”学习后,老师要进行评价总结,同时要求学生:
(1) 以校园或社会的公益活动为题制作一件作品。
(2) 为班级学校的球队设计制作队服一套。
(3) 考察市场上文化衫销售情况,以纹样、色彩、质量、价格、销售对象、销售区域等方面写出考察报告。
四、 老师在体验式学习中的角色和作用
教师在体验式学习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如领导者、协调者、教练等。具体说,应注意把握以下三对角色关系。
1. 既是教练,又是学员。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制订活动目标和活动方案。机智地创造情景,引导讨论,提炼精髓,延伸主题,无一不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同时,这类活动特别强调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为较好地维护团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气氛,教师要保持对每位学生的理解,并把这种理解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让学生知道。
2. 既是局内人,又是局外人。体验式学习中,分歧和碰撞是经常发生的。教师既是“局内人”,能敏锐地洞察学生的思维与情绪变化,分析、判断学生真实的声音,引导鼓励学生更具体、更明确地提供信息和表达意见。而在表达时,又要充当“局外人”,尽量避免主观意见介入,力求公正性和客观性,使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关心与尊重,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自我探索。
3. 既是团队的中心人物,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体验式学习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必然是活动的中心人物,然而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善于运用领导技巧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温岭市温岭中学)
所谓体验式学习,即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情景和活动,让学习者在人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应用到实践中。将体验式学习应用于美术教学中,对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培养其健康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增强团队意识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 体验式学习的特点
自主性与生成性。体验式学习以学生参与活动为基础,活动是体验的载体,活动中的体验总是与个体的自我意识紧紧相连,体验具有直接性和自我性,他人无法替代。如果没有体验,感知不会深刻,更无法内化。只有通过体验,获得感悟,才会有自我的构建。与传统接受式学习不同,在体验式学习过程中,教师不会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不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而是激励和挑战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遇到冲突时不会去平复学生的情绪,而是让学生自己管理情绪;老师犹如一面镜子,不是指挥学生做什么,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方向、有策略性的过程,运用聆听、发问、区分、回应等技巧,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现状、心智模式,以及限制自己达不成目标的障碍,鼓励学生调整心态,修正行为,达成目标。
开放性与综合性。课程标准中“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均属于体验性目标。由此看来,体验式学习目标不总是情感性的,还有学生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的结果、学习中的人际环境、学习的价值等的体验,乃至对社会、对人生都可以作为体验的内容与对象。体验式学习目标的多元性决定了体验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开展体验式学习,就是要将固定的、静止的教材内容用活,这就需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与教材自身的功能和内涵,注入体验式学习的机制,把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引入教学过程,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成为开放的、生动有趣的、充满活力的各种学习活动。
二、 体验式学习的课堂设计与实施
在美术课中实施体验式学习,一般经过以下几个环节:
亲历:由教师依据美术课程目标创设情景和活动,由学生单独或团队合作去经历一个事件或完成一项任务。
分享:学生个人获得的知识和经验毕竟是有限的、范围狭小的。学生们聚在一起把自己的感受拿出来分享,每个学生就会得到数倍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积极地鼓励学生发言,灵活运用提问的技巧,引导学生的思维在原有观点的基础上向着纵深的方向发展。
总结:当学生把观点分享以后,得到的是一些超过自己想象的、零散的信息,这时教师将引导学生在反思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并形成积极的思维和自豪感。
应用:这个过程是在学习之后的生活中由学生自己完成的。认识在实践中产生,最终还是要回到实践中去。学生通过体验学习到了更加丰富的理论知识后,最终要用来指导实践,这是体验式学习的最终的意义所在。
现在以美术课实例来说明体验式学习的基本结构。
例:“染出来的生活”
上课后,老师告诉学生今天上扎染课,接着老师简单介绍扎染的材料、工具及步骤。然后让其中一位同学作演示。(亲历)
结果,没演示的同学纷纷在提意见,同时在纠正台上的同学,指责他,说他笨等。台下同学情绪高涨,台上同学非常委屈。(感受)
接下来是:老师叫学生分成几组讨论,画出扎染的图案,同时写下过程。这时,学生纷纷开始讨论,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同学的情绪在集体讨论中得到宣泄。最后大家都从积极的角度看问题,形成共识。(分享)
老师升华主题:叫分组学生代表发言,展示草图。组和组之间进行互评。这时老师及时作出评价,最后进行系统归纳,使学生在肯定自己成绩的同时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总结)
第二节课让学生自己分组去扎染。(应用)。
三、 体验式学习的课堂组织策略
1. 运用教学技巧。体验式学习开始时,需要全体同学放松,相互之间建立信任。通常在导入新课时说些幽默的话语,以促进身心放松。如果教新的班级,还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介绍,活跃气氛,缩短彼此间的距离,随着活动的深入,才有可能作较深层的自我探索。如“美术家眼中的自己”一课,上课开始时,我把自己各个角度的漫画图片投向屏幕。问学生:老师帅吗?这一问马上引起学生的兴趣,为进入本课主题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2. 教学技巧的过程。体验式学习采用科学的学习法,包括小组研讨、尝试会谈、情景活动、角色扮演、积极思考、作业练习、行动指南等。其中小组研讨法,即通过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主见和倾听别人的观点,使学生受触动而领悟。例如,在“印出来的文化”一课中采取的方法:A:各抒己见:小组中的学生简介今年“文化衫”应该以什么图案为主题(有的说以鼠为主题,有的说以奥运为主题),以什么色彩为主调。B:统一主题:最后经过大多数同学认同,以奥运为主题较恰当,色彩以红色为主。
体验式学习以沟通为纽带,而沟通的有效性来自于学生表达思想和感情的简约和准确。沟通的双方既要考虑自己的需求与动机,也要考虑对方的需求与动机。这里隐含着这样的一个问题,我们在与人交往时,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个人主观经验影响,沟通的双方都会倾向于根据自己的主观理解和意图来表达信息,尤其是个体社会认知偏差,常常会歪曲他人的信息。这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3. 教学技巧的结束。体验式学习将要结束时,可以让学生作具体化的自我评估,这时老师要全面、具体、明确地对活动作一总结,以帮助学生整理学习成果并促进他们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这里的“全面”,主要是指学习目标的各方面,还有是兼顾班级中各类学生的实际情况。这里的“具体”,也就是不要笼统、抽象地叙述。例如,在完成“工艺”第二单元“印染工艺”学习后,老师要进行评价总结,同时要求学生:
(1) 以校园或社会的公益活动为题制作一件作品。
(2) 为班级学校的球队设计制作队服一套。
(3) 考察市场上文化衫销售情况,以纹样、色彩、质量、价格、销售对象、销售区域等方面写出考察报告。
四、 老师在体验式学习中的角色和作用
教师在体验式学习中扮演着多种角色,如领导者、协调者、教练等。具体说,应注意把握以下三对角色关系。
1. 既是教练,又是学员。在体验式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制订活动目标和活动方案。机智地创造情景,引导讨论,提炼精髓,延伸主题,无一不需要教师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同时,这类活动特别强调全体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为较好地维护团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气氛,教师要保持对每位学生的理解,并把这种理解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让学生知道。
2. 既是局内人,又是局外人。体验式学习中,分歧和碰撞是经常发生的。教师既是“局内人”,能敏锐地洞察学生的思维与情绪变化,分析、判断学生真实的声音,引导鼓励学生更具体、更明确地提供信息和表达意见。而在表达时,又要充当“局外人”,尽量避免主观意见介入,力求公正性和客观性,使学生感受到充分的关心与尊重,有助于他们更深入地自我探索。
3. 既是团队的中心人物,又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作为体验式学习的策划者和组织者,教师必然是活动的中心人物,然而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这就决定了教师要善于运用领导技巧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温岭市温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