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口语交际提升表达能力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y72083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行苏教版语文教材根据新课标要求,对学生的说话训练即口语表达训练做了充分的安排,提出了明确要求。一些单元后面专门设置了“口语交际”的训练内容,将单元学习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的说话训练。但一些老师总是热衷于课文教学,对这样的训练内容很不重视,事实上,这正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内容。
  一、摆脱胆怯,勇于表达——鼓励学生说话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学生的说话障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心理因素造成的。因此,我们在培养学生说话能力时要通过语言激励、心理辅导、亲和教态等方式,善于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交流氛围,使那些不喜欢说话、或者想说话而不敢说话的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放开心理包袱畅所欲言。如果学生不知道说些什么,我们可以提一些简单而又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的话题,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充分表达,充分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和交流欲,使学生感想、敢说、乐说、善说。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学多媒体,呈现图文并茂、音视频一体的说话情境,引導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氛围中,摒弃在乎他人想法的杂念,激发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满怀自信地说,指导学生用自然的表情说,用合适的语态语调说。对于学生说话过程中暂时出现的问题,我们不要轻易打断学生的表达思路,要本着多褒少贬的原则,使学生获得人格的尊重,并内化为敢于表达的力量和勇气,不断克服表达时胆怯或害羞的心理。
  二、调动兴趣,加强实践——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式
  1.开展主题活动初中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积淀和知识积累,逻辑思维也有一定的成长。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开展演讲、辩论等思维和积淀要求较高的主题活动,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为了不致于造成冷场,我们还是要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点,选取一些与他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或他们能够关注到的社会热点话题,组织开展辩论或演讲。一开始可鼓励学生自选话题,让学生说说今天的天气,说说生活和学习中或电视新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还可以说说自己的心情。当学生对这种表达形式较为熟悉和适应后,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拟定活动主题。组织开展这类活动时要注意,一是次数不宜过多,以免让学生失去新鲜感,增加活动负担.二是时间不宜过长,可以由短时的3分钟循序渐进地延长至10分钟左右,以免影响其它内容的教学,同时避免因时长过长导致学生穷尽表达而不知所措或重复表达。三是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尽量脱稿,根据所列提纲进行即兴表达,避免背诵或朗读稿纸。四是学生活动完毕后教师要组织学生互评,教师最后也要给予精当的点评,充分肯定优点,委婉引导学生对自己缺点的改进要求。学生经过这种主题活动的反复训练,说话能力一定会潜移默化地提升。
  2.创设说话情境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和表达训练应在良好的生活情境中进行,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兴趣,激发他们的个性张扬,释放潜在的表达能力,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环境中乐说、愿说、敢说,人际交往中需要的文明和谐的素养在不断积累,口语表达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具体来说,首先,我们可以设置活动情境让学生进行表达训练,如让学生在某同学过生日时致生日词,或在某个主题班会时主持班会,或针对班级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真诚的劝告其次,我们还可以设置节目情境,让学生模仿电视节目,扮演主持人角色进行表达训练,如焦点访谈、实话实说、今日说法、新闻调查等等.再次,我们还可以将学生带入真实的交际场合,如校园广播台、超市导购员、家乡导游等等.最后,我们可以设置课文情境,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某一课文本身的情境编排课本剧,进行课本剧表演威对课文结局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合理续编,再根据续编情境进行有趣的角色表演。这样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学生说话表达的机会多了,兴趣浓了,能力随之增强,语文学习效果也得到水涨船高地得到改善。
  3.注重课外延伸学生生活的环境不仅仅是校园,家庭、社会也是他们生活的幸福乐园。课堂时间有限,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更是紧张。因此,我们要将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训练的机会更多的延伸至课外的场合,鼓励学生在家庭、在社会与他人积极交流,主动表达,善于沟通,提升交际能力。同时要教会学生与他人说话表达的技巧,引导学生注意根据不同的说话对象、不同的说话场合,运用不同的得体语言、文明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注重说话表达的针对性和聚焦性,不赘述,不偏题,不模糊,尽量让自己所说的语言一针见血,直指问题,这样的说话表达才有吸引力,才更容易打动别人。这样学生通过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场合、与不同对象的立体训练,学生一定会积累更多的口语表达技巧,形成更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说话能力不可能一蹴而就,最合适的方法是进行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在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根据学生的心智特点,通过有效的多渠道的语言实践,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市长江镇港城实验学校初中部。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重视诵读,发挥想象,品味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2.学习抓住鉴赏诗歌的切入点,步步深入鉴赏诗美。  3.体会作品深广的主题,感受诗歌的“中国味”。  教学重点  1.品味诗歌优美深婉的意境。  2.抓好切入点,鉴赏诗美。  教学难点  作品主题的深入探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及内容  一、导入新课  由吕本中的《采桑子》导入新课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
渠村分洪闸是在黄河出现特大洪水时.向北金堤滞洪区分滞洪水的大型闸门。在多年的运行过程中.该闸门存在管理不善、失修严重、
情感教学是引导学生打开语文知识宝库大门的金钥匙,它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能使学生学会用心灵触摸大千世界。因此,在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切实突出情感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速度不断提高,而其带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正确认识城市化所带来的影响,深入理解我国城市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采取必要的措施认真的予以解
导向,是领导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导者,引也.领导者以各种手段和措施非强迫性地引导人们的自觉行为,从而达到管理和控制的目的.所谓非强迫性,即接受者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可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