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院校材料化学理科专业贯通创新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来源 :大学化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aa298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当今社会高等院校人才培育任务的重中之重,而工科院校理科专业更应尽快完善符合自身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论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理科省一流专业材料化学专业在本研贯通式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教学改革、强化实践、分类培养等一系列措施,凝练出创新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的融合之路,形成具有理工结合特色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其他文献
教材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载体,其核心功能是育人.本文基于认知学习理论,通过模式建构和案例解读,展示了高中地理教材育人功能实现的教学探索.引导学生把教材“读薄—读厚—读薄”,完成认知结构的“建构—拓展—重组”,实现地理学科认知“可视化—同化—个性化”的转变.最后提出教学中需把握的三个关键点,认知建构过程要体现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知拓展过程要体现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认知重组过程要体现思维的独创性和批判性.
科学评价研学旅行对学生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效果,是当前研学旅行教育深入发展所面临的紧迫问题之一.本文以珠海淇澳岛地理研学为例,从知识的实践价值视角出发,探讨基于问题情境和真实任务的地理研学课程实施表现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淇澳岛地理研学课程实施评价的标准和方案进行了初步构建.分别从“个人探究”和“合作互动”两个过程维度以及地理观察、地理操作、地理探究、地理表达与交流四个能力维度对研学旅行课程实施评价进行了水平等级划分与设计,旨在为进一步优化研学旅行课程设计和开展地理实践力素养评价提供依据.
有效性评价是实现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关键,表现性评价是通过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的外在行为表现进行评价.本文以地理实践活动为载体,在分析地理实践力内涵和基本要素的基础上,确定表现性课题目标,设计相对应的表现性任务,通过分析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真实表现构建地理实践力表现性评价PTA量表,从行动能力、成果展示、学科品质三个一级指标及对应的九个二级指标评价高中生地理实践力水平.结果显示表现性评价能够客观反映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水平,也可以分析地理实践力培养成效与存在不足以及不同学生地理实践力水平差异,为后续针对性培养提供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