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在胃黏膜病变中三种基因表达及相互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xy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胃黏膜病变中细胞表面分子(CD44V6)、p16基因及细胞核增殖抗原(PCNA)的表达及相互关系.方法 114例病人经胃镜及病理证实的不同胃黏膜病变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CD44V6、p16基因及PCNA基因的表达.HP感染由快速脲酶试验结合Warthin-Starry银染色确定.结果各组胃黏膜病变中HP阳性的病人与HP阴性的病人相比较,HP阳性的病人p16基因表达显著低于HP阴性的病人(P<0.01);CD44V6表达HP阳性的病人显著高于阴性的病人(P<0.01);HP 阳性的病人PCNA-LI%表达显著高于HP阴性的病人(P<0.05).HP感染的胃黏膜病变中p16基因表达与CD44V6表达呈负相关(rs=-0.697 1,P<0.01);p16基因表达与PCNA表达呈负相关(rs=-0.607 5,P<0.01);CD44V6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s=0.479 9,P<0.01).结论 CD44V6、PCNA、p16基因在胃黏膜病变、癌前病变向胃癌转化中起了非常重要作用.HP感染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了CD44V6、PCNA的表达,并抑制了p16基因的表达.HP感染患者3种基因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

其他文献
目的 研究2000~2002年上海地区患儿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及卡他莫拉菌感染情况,肺炎链球菌的血清分型,3种致病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方法细菌的生化鉴定采用API鉴定系统,肺炎链球菌血清分型采用荚膜肿胀试验,β内酰胺酶测定采用头孢硝噻酚试验,抗生素敏感试验采用浓度梯度扩散法及琼脂扩散法.结果流感嗜血杆菌持续3年位居呼吸道致病菌首位,对氨苄西林素耐药率接近20%.卡他莫拉菌及肺炎链球菌
目的 探讨经口鼻蝶窦显微切除大型垂体腺瘤的手术指征、显微外科操作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自 1998年5月~2003年5月,采用经口鼻蝶窦入路切除大型垂体腺瘤8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其中 81例肿瘤在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全切除率为93%,次全切除6例.术后脑脊液鼻漏7例,其中1例继发颅内感染死亡,其余经治疗后痊愈.全部病例随访2~60个月(平均38.6个月),手术全切除的病例目前均无复
目的 探讨线粒体基因表达改变在大鼠脑卒中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冷刺激加高盐饮食复合环境因素作用于Wistar大鼠,诱发大鼠高血压脑卒中,应用抑制性差减杂交技术对卒中样发作鼠和正常对照鼠脑的差异基因进行筛选.经过两轮杂交后,产生的克隆均为脑卒中鼠脑组织特异表达的序列.每组随机挑取288个克隆,进行测序及GenBank Blast生物信息分析.结果两组共有456个可用序列,我们对每个与已知基因高度同源
目的 探讨国人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线粒体DNA(mtDNA)突变的主要类型和临床特征. 方法对来自117个家系的119例双眼视神经疾病患者分2组进行基因检测,A组37例为临床确诊LHON患者,B组82例属可疑LHON患者.2组均采用单链构像多态分析,采用突变特异性引物多聚酶链反应确定11778位点, 采用序列分析法确定3460及14484位点.对检测结果为11778位点突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