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v_lo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是教育的生命,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教育的发展。因此,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是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它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主旨和主线。我们应查摆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及找出解决的办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不同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使"向45分钟要质量"的口号真正落实到每一堂课,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一、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学生也可以创新,也必须有创新的能力。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方法,了解更多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氛围、竞争合作的班风,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罗杰斯提出:“有利于创造活动的二般条件是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首先,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那些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中来,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育环境。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想象的能力;其次,班集体能集思广益,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在班集体中,取长补短。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互补、分组操作等内容,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特别是一些不易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开展讨论,这是营造创新环境发扬教学民主环境的表现在班集体中。学生在轻松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学生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为一个更佳的想法,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集体创新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任何合作,都不要让有的学生处于明显的从属地位,都是应细心把握,责任确定到每个学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潜能。
  三、教师应当充分地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
  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鼓励学生进行批判性质疑。批判性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集中体现科学的发明与创造正是通过批判性质质疑开始。让学生敢于对教材上的内容质疑,敢于对教师的讲解质疑,特别是同学的观点,由于商榷余地较大,更要敢于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进行批判性质疑,并且勇于实践、验证,寻求解决的途径,是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必备的素质。
  四、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创新动机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热情、亲切、宽容、鼓励”,老师的这种态度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在这种氛围下,学生没有心理压力,敢于畅所欲言,敢于实践和表现自我。当学生在感受到被关心、被赏识的同时就能唤起他们自我表现的欲望,从而激活和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样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这就是对学生最好的评价。”在我的教学中,我始终坚持鼓励与宽容每一位学生,因为我深知,教师的信任与鼓励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求知欲的产生,能影响到学生创新意识的萌发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产生。当学生由于怕出错而不敢举手发言时,我会说:“Don’t be nervous.”“It doesn’t matter whether your answer is right or wrong.”只要学生能勇敢地站起来回答问题,都要予以表扬。当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我经常说:“Good,but...”等来激励学生,在肯定成绩的前提下提出错误。这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身的价值,在创新的过程中能充满自信心,每个人的创新能力也能够得以充分的发展。
  五、巧设教学环节,优化课堂结构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我在自己的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精心设计一些对课本知识有帮助,又有情趣的内容,在启发、质疑、解疑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己去尝试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如Unit 17 Disabilities中解读完课文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If your partner were a disabled person,what would you do to help him or her in daily life?4个人一组进行讨论。学生们热情高涨,积极讨论,也提供了不少实际而又独特的方法。看似简单的一个课堂环节,不仅优化了课堂结构,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而且也增强了他们关心帮助残疾人的意识,强化了为社会奉献爱心的责任。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时代赋予每个教师的重任,这是一个伟大的工程,需要每个教育工作者的通力合作。我们英语课堂教学应建立在有效的基础上,不断改革与创新,寻找更好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件快乐、幸福的事的同时,不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以此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王景和.英语教学名家谈[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想:教师要加强教学观念的改革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育;教学  创新是知识经济的呼唤,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创新教育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新课程的教育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促進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那么如何培
摘 要:我从长期教学实践体会与学习他人先进经验入手,九年义务教育主要是应试教育“分数”(教师要评职评优不成文的规定)。针对中等职业教育数学教学的要求,提出让学生学到必需的、实用的、有价值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自信,为学生学好数学、将来就业做准备;为学生理性分析问题并正确树立人生观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中职数学;“素质教育”;数学教学  尊重学生;培养兴趣;增强自信;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良好辅助教学手段,它为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多媒体的恰当使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只要将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相互渗透,补充和完善,引导学生有重点、有目的的进行观察思考,就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手段单一,方法单调。“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众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能够充分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学科,也是小学教育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新课改的进程中,要求教师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在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探究之后,通过探析新课改形势下对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改;教学方法;创新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
摘 要:随着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不断实现,积极推进小学科学网络课程教学有助于实现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网络课程资源是借助于网络手段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从而来更好地促进小学科学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因此,本文研究了网络课程资源对于小学科学教学的促进意义。并对其如何有效运用提供了思考。  关键词:网络课程资源;小学科学;现代化;资源  一、网络课程资源对于小学科学教学的促进意义  网络环境中具有丰富的教学资
摘 要:教学活动实际上是“教”与“学”的统一,在学生进行学习时,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主动引导学生,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讨论这个问题。本文首先总结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教学”的创新,包括课堂介绍,课堂教学和作业安排阶段三个阶段。其次,作者分析了小学数学课堂“学习”模式和“微课模式”的创新之处。最后,笔者提出了“教”与“学”的要求,即教师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
摘 要: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重视对物理知识的教育,还需要在教学中将德育渗透在教学环节中。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学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物理哲理中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物理教学;德育教育;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科学探索;创新  德育教育需要渗透到教学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大学教学课程中。大学生面临的社会压力逐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