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立足当地农村沼气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找到了制约当前沼气发展的问题,将建池与托管服务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建管一体化,服务一条龙,建管结合,以服务促建设”的沼气发展工作思路。通过建立沼气区域服务站,形成了以县级沼气服务中心为依托、沼气区域服务站为骨干、村级沼气服务网点为补充的沼气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在开展沼气全托管的地方,沼气的使用率明显提升,区域服务站也发展较快,“三沼”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关键词】农村;沼气;社会化服务
漯河市属河南省沼气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市之一。近年来,针对农村沼气使用率不高的问题,我们积极探索与实践,以沼气全托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沼气国债项目为载体、以满足群众需求服务为中心、以农村环境优美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为目标,着力解决沼气无原料、使用无劳力、管理无技术的“三无”难题,依托沼气建池队伍建立沼气区域服务站和发展服务站点,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建池与服务并重、以优质服务促进沼气发展的新路子。这种模式受到了省农业厅领导的高度评价,2012年10月份,全省沼气社会化服务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会议对我市沼气建管一体化、服务一条龙的全托管社会化服务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这种发展模式已在全市推广。
1 背景
“三无”问题(沼气使用无发酵原料、日常管理无劳力、出现问题无技术)是导致我市户用沼气使用率下降的主要原因。2006年前,我市户均家庭养猪2~4头,完全可以满足沼气用料。从2006年开始,随着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家庭分散养殖逐渐被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取代,户用沼气以粪便为主要原料的运行模式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很多沼气户家中只有老弱小留守,造成沼气池日常管理困难,出现了沼气时用时停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大胆探索,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沼气发展实际提出了建设沼气区域服务站,开展全托管服务,解决沼气户的后顾之忧,并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来实现促进沼气发展的工作思路。
2 探索
我市每个县区都固定有6~8个专职沼气施工队伍日常承担沼气国债项目的施工,他们技术熟练、工作作风扎实,依托沼气建池队伍建设沼气区域服务站(建设数量和服务区域提前规划),可以克服以往建设的村级服务站人少点多、投资分散、服务设备不全、服务规模小、服务不规范、相互无序竞争、监管难度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的缺点。沼气区域服务站在工商部门注册为专业合作社,成为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与县级沼气服务中心是业务指导关系,一般由7~10人组成,内部分工明确,人员相互了解,在群众中信誉度较高,便于开展服务工作。在沼气托管前期,为了让沼气户接受收费服务的理念和自觉加入托管队伍,我们通过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强区域站管理的办法试点先行、有序推进。2010年初,我们根据服务区域沼气户集中情况、送料半径、拉料距离、人员工资、设备折旧等测算,在保证沼气正常加料运行和微利经营的情况下,核定每月每户收费标准为25元,而当时农民用液化气或烧煤的费用是每月70元以上,较大的费用差对农民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沼气户开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加入托管队伍,有的先托管1个月,也有的是1个季度。通过试用,已加入托管的沼气户亲身体会到了托管后使用沼气所带来的方便且省钱、省力、省心的高质量生活,这些享受到实惠的沼气户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到托管的好处,于是又成了托管服务的宣传员,一传十、十传百,沼气托管服务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广,参加的沼气户也越来越多。如振兴沼气区域服务站,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托管沼气户就达到了2000余户,辐射周边20余个村。沼气全托管服务所显现出的效果得到了广大沼气户的一致认可,发展前景较好。
3 运行
我们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偿服务”的原则,合理规划并确定区域站布局,依托县区沼气服务中心,对沼气区域服务站进行业务指导,重点培训技术和服务理念,逐步形成了“以县区沼气服务中心为依托、区域服务站为主体、村级服务网点为补充”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在运行中,由于前期收费标准偏低,服务设备、场地建设等投资较大,而服务的沼气户在初期又较少,区域站来自服务的收入往往入不敷出,主要通过建池收入修持运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主要通过3种途径帮助区域站解决托管前期的运行费用:一是通过项目的支持配备服务设备和工具;二是区域站服务的第一年按照服务规模和服务效果给予补贴,以后靠市场调整适当提高服务价格;三是加强区域站管理,人员合理分工,提高效率,靠扩大服务规模来增加收入。从2010年开始,我们对6个区域站3年的监测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一个7~8人的区域站,服务沼气户达到1000户就可以保证人员每月2000元的工资;超过1000户,区域站领办人就有盈利;超过2000户,服务质量就难以保证。适当合理地提高服务费对于区域站的生存、发展和提升服务质量意义重大,对于沼气户也能接受。2013年初,我们根据物价上涨和人工工资提高的现实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后,将原月服务费25元的标准提高到了30元,广大沼气户普遍接受。区域站总收入增加后,提高了服务人员的工资,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热情显著提高,这对于区域站和沼气户而言,双方都是受益的。以后,我们还会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指导区域站适当调整服务价格。
4 管理
沼气区域服务站从试点开始就得到了广大沼气户的认可,其能否长期生存并发挥作用,关键要看服务质量。为此,我们加强了对沼气区域服务站的日常管理,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坚持市场化运作和微利经营,靠提升服务质量和扩大服务数量增加收入,对服务质量好、群众满意度高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在管理方面做到3個明确:(1)明确服务内容。建池农户按规定交纳一定费用后便可享受沼气池日常管理、零配件更换、故障维修、进出料、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指导等全方位服务,保证农户正常用气。(2)明确关键环节。要求凡参与托管的农户必须与所在地区的区域服务站签订服务合同,以约束双方行为,保证遇到问题能按合同解决;各区域站必须公开服务电话接受监督,按规定支付工人工资,年终接受县服务中心的综合考评。(3)明确奖惩。为激发“全托式”服务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我们每年组织1次评比,对服务优、范围广、群众满意的区域站给予一定奖励,在项目方面优先申报和支持。 为保证区域站服务质量,我们严把资质准入关,严格挑选沼气建设服务从业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技术过硬、服务优质高效,通过有效的规划指导和日常监管保证区域站的有序运转。
(1)规划指导。根据各县区沼气建设实际科学规划区域站数量和布局,并按照各区域站的实力限定服务对象上限,不求多而求强,多则服务跟不上,求一时之利就会失长远之益,对刚刚处于发展阶段的全托管沼气服务也是一种负面影响,为此,我们要靠制度约束,凡不按合同服务导致群众投诉超过3次的,将取消该区域站国债项目建设、沼气服务体系和其他农业项目的申报资格。
(2)管理监督。制定了农村沼气全托服务管理办法,以县为单位统一制作了农村沼气全托管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版面,公布服务电话和监督电话,并将其悬挂在服务站的醒目位置。结合托管服务实际,我们统一设计了全市沼气社会化服务平台,每个区域站都配备了电脑,安装了全市沼气社会化服务管理软件,每个区域站提前将服务的沼气户详细信息录入,随时加入随时录并设置好服务周期,到期则需要服务的项目信息会按区域自动显示,一定时间段内每个区域站服务的汇总情况也会自动生成。软件安装后,每个区域站只需电脑操作员早上将当天需要服务的沼气户名单按照分工区域分发给相应的沼气工即可。服务后,沼气工将服务回执交给电脑操作员,电脑操作员将回执服务信息录入后,当天需要服务的沼气户名单就会变成正常颜色。这一软件大大减少了服务工作中出现的漏户和服务不到位现象,服务效率显著提高,对区域站从业人员的管理和监督非常实用,同时,也便于市县对每个区域站的服务情况进行日常监管。目前,我市各个区域站已陆续安装了这一软件,下一步就是将此软件升级为网络版,以保证坐在办公室就可以随时查看全市的沼气托管服务信息。
5 特点
我市的沼气区域服务站全托管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建管一体化。沼气区域服务站兼具沼气建池任务,施工人员每年都要接受各级农村能源部门的培训,以保证技术过硬,同时,还要与服务区域内的沼气户相互了解,以便于开展服务工作。
(2)服务一条龙。对已建设沼气户主要开展进料、抽渣、日常管理等服务。对新建沼气户,从建池开始就约定后续服务事项,保证沼气池的质量和正常运行使用。
(3)市场化运作。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由沼气区域服务站与沼气户签订服务合同、约定服务价格,沼气户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来保证沼气正常运行。
(4)规范化服务。全市制定了规范化的服务合同样本,以县区为单位发放到各沼气区域服务站,沼气户与服务组织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服务组织的收费标准要在办公区公开并接受监督。
(5)利润打捆算。在沼气全托管的前期,由于群众接受收费服务的认识局限和对服务质量的怀疑,区域站确定的收费标准往往较低,加上前期服务户数较少,大多入不敷出。此外,区域站还承担国债项目和一般农民的建池任务,两下收入打捆计算则利润显现,二者结合实现了建池服务和服务促建设的目的。
(6)精细化管理。区域站一般都有7~10人,这些人员分工明确且服务区域固定,服务效率较高,克服了村级服务站人少、设备不足、服务半径小、管理成本大的弊端。
6 成效
(1)沼气使用率大幅度提高。沼气年使用时间在10个月以上的沼气户占服务区域沼气数量的95%以上,比没有开展全托管沼气服务的区域沼气使用率上升了15个百分点以上。
(2)沼液、沼渣实现了集中使用。通过托管服务,将分散在一家一户的沼液和沼渣集中起来,由服务组织与果蔬种植大户签订供应合同,减少了化肥農药的使用量,对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3)促进了户用沼气建设。“三无问题”导致的沼气使用率下降是影响当前沼气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全托管服务的推广,农民担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通过算账对比后,人们发现使用沼气更省钱省力且生活方便,因此建设沼气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4)延长了产业链条。通过建立和健全沼气全托管服务模式,形成了沼气建设、托管服务、农民就业、生态农业发展的产业链,对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7 体会
(1)要搞好托管服务体系建设,必须统筹各方力量。沼气建设服务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力量协调配合和统筹解决。工作中,我们定期召开各县区能源工作会议,集中研究和解决沼气社会化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重点工作,提请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如在区域站建设工作中,我们主动服务,协调土地、税务等部门,有效地解决了土地、税费等困扰区域站建设的难题。
(2)要搞好托管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加大资金投入。近年来,中央连续加大惠农力度,特别是在沼气建设和后续服务上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通过集中招标配备了抽液车、维修工具、抽污泵等,大幅提升了沼气服务站硬件建设水平。我们抢抓这一机遇,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出台奖补政策、建立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区域站实现建设与服务的有机结合,有力促进了全市托管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
(3)要搞好托管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沼气托管服务必须兼顾双方利益,对建池农户,我们要逐一与其算账对比,通过优质、高效的贴心服务让农户主动参与托管。对从业人员除给予补贴外,将全托后续服务和项目建设相结合,根据区域站服务情况合理增加项目建池数量,提高区域站收入;同时,引导区域站注重沼渣、沼液的回收利用,主动加强与有机肥生产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的沟通与联系,进一步提高效益,大大提高了服务站和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作者简介
田尧甫,生于1971年11月,大学本科学历,农学学士,农业推广硕士在读,现任漯河市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市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农村能源、生态农业等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和管理工作。
【关键词】农村;沼气;社会化服务
漯河市属河南省沼气发展较为先进的地市之一。近年来,针对农村沼气使用率不高的问题,我们积极探索与实践,以沼气全托服务体系建设为主线、以沼气国债项目为载体、以满足群众需求服务为中心、以农村环境优美化和农业生产无害化为目标,着力解决沼气无原料、使用无劳力、管理无技术的“三无”难题,依托沼气建池队伍建立沼气区域服务站和发展服务站点,初步探索出了一条建池与服务并重、以优质服务促进沼气发展的新路子。这种模式受到了省农业厅领导的高度评价,2012年10月份,全省沼气社会化服务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会议对我市沼气建管一体化、服务一条龙的全托管社会化服务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目前,这种发展模式已在全市推广。
1 背景
“三无”问题(沼气使用无发酵原料、日常管理无劳力、出现问题无技术)是导致我市户用沼气使用率下降的主要原因。2006年前,我市户均家庭养猪2~4头,完全可以满足沼气用料。从2006年开始,随着养殖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家庭分散养殖逐渐被养殖小区和养殖场取代,户用沼气以粪便为主要原料的运行模式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得很多沼气户家中只有老弱小留守,造成沼气池日常管理困难,出现了沼气时用时停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大胆探索,在借鉴外地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市沼气发展实际提出了建设沼气区域服务站,开展全托管服务,解决沼气户的后顾之忧,并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来实现促进沼气发展的工作思路。
2 探索
我市每个县区都固定有6~8个专职沼气施工队伍日常承担沼气国债项目的施工,他们技术熟练、工作作风扎实,依托沼气建池队伍建设沼气区域服务站(建设数量和服务区域提前规划),可以克服以往建设的村级服务站人少点多、投资分散、服务设备不全、服务规模小、服务不规范、相互无序竞争、监管难度大、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的缺点。沼气区域服务站在工商部门注册为专业合作社,成为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与县级沼气服务中心是业务指导关系,一般由7~10人组成,内部分工明确,人员相互了解,在群众中信誉度较高,便于开展服务工作。在沼气托管前期,为了让沼气户接受收费服务的理念和自觉加入托管队伍,我们通过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服务质量和加强区域站管理的办法试点先行、有序推进。2010年初,我们根据服务区域沼气户集中情况、送料半径、拉料距离、人员工资、设备折旧等测算,在保证沼气正常加料运行和微利经营的情况下,核定每月每户收费标准为25元,而当时农民用液化气或烧煤的费用是每月70元以上,较大的费用差对农民产生了很强的吸引力,沼气户开始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加入托管队伍,有的先托管1个月,也有的是1个季度。通过试用,已加入托管的沼气户亲身体会到了托管后使用沼气所带来的方便且省钱、省力、省心的高质量生活,这些享受到实惠的沼气户通过自己的切身感受体会到托管的好处,于是又成了托管服务的宣传员,一传十、十传百,沼气托管服务的辐射范围越来越广,参加的沼气户也越来越多。如振兴沼气区域服务站,在短短半年时间内托管沼气户就达到了2000余户,辐射周边20余个村。沼气全托管服务所显现出的效果得到了广大沼气户的一致认可,发展前景较好。
3 运行
我们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有偿服务”的原则,合理规划并确定区域站布局,依托县区沼气服务中心,对沼气区域服务站进行业务指导,重点培训技术和服务理念,逐步形成了“以县区沼气服务中心为依托、区域服务站为主体、村级服务网点为补充”的一体化服务模式。在运行中,由于前期收费标准偏低,服务设备、场地建设等投资较大,而服务的沼气户在初期又较少,区域站来自服务的收入往往入不敷出,主要通过建池收入修持运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主要通过3种途径帮助区域站解决托管前期的运行费用:一是通过项目的支持配备服务设备和工具;二是区域站服务的第一年按照服务规模和服务效果给予补贴,以后靠市场调整适当提高服务价格;三是加强区域站管理,人员合理分工,提高效率,靠扩大服务规模来增加收入。从2010年开始,我们对6个区域站3年的监测情况进行比较发现,一个7~8人的区域站,服务沼气户达到1000户就可以保证人员每月2000元的工资;超过1000户,区域站领办人就有盈利;超过2000户,服务质量就难以保证。适当合理地提高服务费对于区域站的生存、发展和提升服务质量意义重大,对于沼气户也能接受。2013年初,我们根据物价上涨和人工工资提高的现实情况,广泛征求意见后,将原月服务费25元的标准提高到了30元,广大沼气户普遍接受。区域站总收入增加后,提高了服务人员的工资,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热情显著提高,这对于区域站和沼气户而言,双方都是受益的。以后,我们还会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指导区域站适当调整服务价格。
4 管理
沼气区域服务站从试点开始就得到了广大沼气户的认可,其能否长期生存并发挥作用,关键要看服务质量。为此,我们加强了对沼气区域服务站的日常管理,坚持以群众满意为根本,坚持市场化运作和微利经营,靠提升服务质量和扩大服务数量增加收入,对服务质量好、群众满意度高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在管理方面做到3個明确:(1)明确服务内容。建池农户按规定交纳一定费用后便可享受沼气池日常管理、零配件更换、故障维修、进出料、三沼综合利用技术指导等全方位服务,保证农户正常用气。(2)明确关键环节。要求凡参与托管的农户必须与所在地区的区域服务站签订服务合同,以约束双方行为,保证遇到问题能按合同解决;各区域站必须公开服务电话接受监督,按规定支付工人工资,年终接受县服务中心的综合考评。(3)明确奖惩。为激发“全托式”服务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我们每年组织1次评比,对服务优、范围广、群众满意的区域站给予一定奖励,在项目方面优先申报和支持。 为保证区域站服务质量,我们严把资质准入关,严格挑选沼气建设服务从业人员,实行岗前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确保技术过硬、服务优质高效,通过有效的规划指导和日常监管保证区域站的有序运转。
(1)规划指导。根据各县区沼气建设实际科学规划区域站数量和布局,并按照各区域站的实力限定服务对象上限,不求多而求强,多则服务跟不上,求一时之利就会失长远之益,对刚刚处于发展阶段的全托管沼气服务也是一种负面影响,为此,我们要靠制度约束,凡不按合同服务导致群众投诉超过3次的,将取消该区域站国债项目建设、沼气服务体系和其他农业项目的申报资格。
(2)管理监督。制定了农村沼气全托服务管理办法,以县为单位统一制作了农村沼气全托管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版面,公布服务电话和监督电话,并将其悬挂在服务站的醒目位置。结合托管服务实际,我们统一设计了全市沼气社会化服务平台,每个区域站都配备了电脑,安装了全市沼气社会化服务管理软件,每个区域站提前将服务的沼气户详细信息录入,随时加入随时录并设置好服务周期,到期则需要服务的项目信息会按区域自动显示,一定时间段内每个区域站服务的汇总情况也会自动生成。软件安装后,每个区域站只需电脑操作员早上将当天需要服务的沼气户名单按照分工区域分发给相应的沼气工即可。服务后,沼气工将服务回执交给电脑操作员,电脑操作员将回执服务信息录入后,当天需要服务的沼气户名单就会变成正常颜色。这一软件大大减少了服务工作中出现的漏户和服务不到位现象,服务效率显著提高,对区域站从业人员的管理和监督非常实用,同时,也便于市县对每个区域站的服务情况进行日常监管。目前,我市各个区域站已陆续安装了这一软件,下一步就是将此软件升级为网络版,以保证坐在办公室就可以随时查看全市的沼气托管服务信息。
5 特点
我市的沼气区域服务站全托管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建管一体化。沼气区域服务站兼具沼气建池任务,施工人员每年都要接受各级农村能源部门的培训,以保证技术过硬,同时,还要与服务区域内的沼气户相互了解,以便于开展服务工作。
(2)服务一条龙。对已建设沼气户主要开展进料、抽渣、日常管理等服务。对新建沼气户,从建池开始就约定后续服务事项,保证沼气池的质量和正常运行使用。
(3)市场化运作。按照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由沼气区域服务站与沼气户签订服务合同、约定服务价格,沼气户通过购买服务的形式来保证沼气正常运行。
(4)规范化服务。全市制定了规范化的服务合同样本,以县区为单位发放到各沼气区域服务站,沼气户与服务组织通过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违约责任。服务组织的收费标准要在办公区公开并接受监督。
(5)利润打捆算。在沼气全托管的前期,由于群众接受收费服务的认识局限和对服务质量的怀疑,区域站确定的收费标准往往较低,加上前期服务户数较少,大多入不敷出。此外,区域站还承担国债项目和一般农民的建池任务,两下收入打捆计算则利润显现,二者结合实现了建池服务和服务促建设的目的。
(6)精细化管理。区域站一般都有7~10人,这些人员分工明确且服务区域固定,服务效率较高,克服了村级服务站人少、设备不足、服务半径小、管理成本大的弊端。
6 成效
(1)沼气使用率大幅度提高。沼气年使用时间在10个月以上的沼气户占服务区域沼气数量的95%以上,比没有开展全托管沼气服务的区域沼气使用率上升了15个百分点以上。
(2)沼液、沼渣实现了集中使用。通过托管服务,将分散在一家一户的沼液和沼渣集中起来,由服务组织与果蔬种植大户签订供应合同,减少了化肥農药的使用量,对保障农产品生产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3)促进了户用沼气建设。“三无问题”导致的沼气使用率下降是影响当前沼气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随着全托管服务的推广,农民担心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通过算账对比后,人们发现使用沼气更省钱省力且生活方便,因此建设沼气的积极性自然就高了。
(4)延长了产业链条。通过建立和健全沼气全托管服务模式,形成了沼气建设、托管服务、农民就业、生态农业发展的产业链,对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7 体会
(1)要搞好托管服务体系建设,必须统筹各方力量。沼气建设服务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各方力量协调配合和统筹解决。工作中,我们定期召开各县区能源工作会议,集中研究和解决沼气社会化服务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对重点工作,提请政府协调有关部门共同推进,如在区域站建设工作中,我们主动服务,协调土地、税务等部门,有效地解决了土地、税费等困扰区域站建设的难题。
(2)要搞好托管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加大资金投入。近年来,中央连续加大惠农力度,特别是在沼气建设和后续服务上的投资力度逐年加大,通过集中招标配备了抽液车、维修工具、抽污泵等,大幅提升了沼气服务站硬件建设水平。我们抢抓这一机遇,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出台奖补政策、建立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区域站实现建设与服务的有机结合,有力促进了全市托管服务体系的快速发展。
(3)要搞好托管服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沼气托管服务必须兼顾双方利益,对建池农户,我们要逐一与其算账对比,通过优质、高效的贴心服务让农户主动参与托管。对从业人员除给予补贴外,将全托后续服务和项目建设相结合,根据区域站服务情况合理增加项目建池数量,提高区域站收入;同时,引导区域站注重沼渣、沼液的回收利用,主动加强与有机肥生产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的沟通与联系,进一步提高效益,大大提高了服务站和从业人员的积极性。
作者简介
田尧甫,生于1971年11月,大学本科学历,农学学士,农业推广硕士在读,现任漯河市农村能源环境保护站站长,高级农艺师,市技术拔尖人才,享受市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农村能源、生态农业等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和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