腘血管不同平面损伤的临床意义

来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zhang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和总结腘血管损伤患者中不同损伤平面的临床特点,提高该损伤的临床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的54例腘血管损伤患者,男43例,女11例,年龄6.5~75岁,平均(42.08±15.04)岁。分析患者的伤因、血管损伤平面、肢体缺血时间、手术方法、手术次数和随访时肢体功能等临床指标。[结果]据血管影像资料,损伤平面位于腘动脉发出腓肠动脉分支以上者(高位组) 12例,位于腘动脉发出腓肠动脉分支以下者(低位组) 42例。高位组12例,血管修复9例(术后溶栓2例),保肢成功9例,截肢3例,平均手术3.92次/例,保肢患者肢体功能优良率22.22%;损伤平面在腓肠动脉以下的患者(低位组) 42例,血管修复36例(术后溶栓3例),单纯溶栓治疗5例,保肢成功39例,一期截肢1例,二期截肢2例,平均手术2.91次/例,保肢患者肢体功能优良率66.67%。高位组患者在保肢率、保肢后肢体功能优良率等指标上显著差于低位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平面在腓肠动脉分支平面以下者,保肢率及肢体功能明显优于损伤平面在腓肠动脉以上的患者。腓肠动脉的侧支代偿作用是腘血管不同损伤平面临床差异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们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取得成功的一条基本经验,是顺利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也是构建社会主义
孩提时代形象化的情绪记忆,常是作家的创作源泉。现代文学史上两位著名的女作家林海音和萧红,都从儿童的视角抒写了故乡的风土人情,作品中都饱含浓浓的乡愁之思和凄苦的别离
PWM DC/DC全桥变换器的软开关方式分为两类,是零电压开关(ZVS)方式,在该种方式中超前桥臂和滞后桥臂均实现ZVS;是零电压零电流开关(ZVZCS)方式,在该方式中,超前桥臂实现ZVS,滞后桥臂实现ZCS。该文分析了ZVZCS PWM DC/DC全桥
人们对今日中国学校尤其是对公立普通高中的共同感觉是 :高考主宰着高中教育 ;学校个体特色不鲜明。高考图腾使学校特色发展处于阻滞状态。当应试竞争转变成招生竞争 ,高中才
采用实验室实验、数值模拟、相似模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特厚煤层综放开采顶煤体破坏的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特厚煤层综放开采过程中,超前支承压力
<正>肩手综合征又名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常见并发症,临床上一般表现为肩关节疼痛、运动受限、患侧手部肿胀、疼痛,皮温上升并有血管运动性变化甚至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