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建设园林城市的举措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mydmy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充分发挥独特山水资源和环境优势,全力推进以城市新家园的建造工作开展、让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把城市变成魅力花园、承接新型产业园为内涵的城市建设,建设美好环境。本文对城市园林建设进行分析,探讨走出一条统筹城乡发展,坚持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多轮驱动的科学发展之路。
  【关键词】城市建设;园林城市;园林规划;生活环境需求
  国家园林城市,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评选出的分布均衡、结构合理、功能完善、景观优美,人居生态环境清新舒适、安全宜人的城市。
  一、园林城市的发展变化进程
  城市自产生之日起就是处于发展状态,直到目前并未结束。它正伴随时代而演进。古代、近代、现代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城市化进程。现代城市着眼于城市的环境。城市规划、建筑和风景园林若从广义方面理解是一回事,若从专业分工来讲也是建设事业不可分割的几个环节。建筑学家认为环境是建筑创作之源。园林学家也认为“景以境出”。城市规划学是否也应该把自然环境视为城市之本呢?这是要探索的。
  城市化进程的历史给人一种错觉。好像建设城市就必然要破坏自然环境。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高潮,城市规划来不及适应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现在农村的面貌完全看不见了,还有县变市的情况,可以说来不及周密规划就大干起来。一句“三通一平”这就不知道要破坏多少自然的山水资源和树林。本来颇有起伏的自然地面一律用堆土机推平了。甚至个别有识的负责人想要保留点自然地形也没有来得及。作为我们从事风景园林这一行的看了就很不是滋味,心疼这些城市中的自然资源受到破坏。城市并不注定就是自然环境的对立面,城市化的进程也不等于是人工建筑化的进程。城市的概念和追求都将循时代而演进,城市化的进程也将在原有基础上赋予新的含义。创建城市大园林,建设高水平的园林城市,即建成适合人们高质量生活、工作、游憩的生态环境,也称为绿色城市。这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群众需求的唯一途径。
  二、保护城市用地内的自然环境资源
  无论是旧城改造或新建城市,既然城市概念演进了,就应当切实保护自然环境资源。城市化进程就不是百废而后重兴了。自然环境资源主要指自然山水和森林、树林等,对历史人文资源当然也要保护。水、土、空气是三个主要的生态因子,而且与山水树木息息相关。而城市病和城市爆炸都是由于破坏了自然环境所致,并非自然灾害,实乃人灾。回顾我国的城市建设,除了像杭州、桂林这样的风景城市经过争取或斗争从而基本保护完好外,一般的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就达到了严重的程度了。首先是开山,破坏山林。因填海、修路或开采石料,可以把几座山毁掉,这就取决于如何看待城市了。当人工建设与自然环境资源产生矛盾时我们如何处理。如果真正出于不可解决的矛盾不得不局部地破坏一点自然环境那倒也无可非议,日后再以人造自然环境来弥补。但大多是未经周密统筹就随意把山林给处决了。有的即使不完全搬掉,但把山体之观瞻面开得既秃而又乱。天然或人工的水资源也面临破坏。城市用地上有江南水乡的现状,本来可以保留、利用甚至加以发展成为该市一特色的,也面临用平直纵横相贯的城市道路将水道网覆盖或干脆填掉。其实城市化的进程也应包括一定用地比例的城市绿地。这些绿地为满足人对自然环境的需求而设,而地面的自然景象全在地形之自然起伏。山、峦、谷、壑、坡、坝各具其自然地形之特征而且也是绿地竖向设计很好的地形基础。基于自然地形而稍加人力便可获很好效果。绿地得以地形骨架、地面水可利用自然地面排除,园林建筑有了附生的地形而具高低变化、植物也才有小气候环境的变化、园林也才有些峰迥路转的变化。
  三、探讨创建园林城市的几种方法
  1、城市的各部门都应为建成园林城市而奋斗
  城市是人类进步的产物,是人类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在没有实现城市大园林之前,城市规模越大,则与自然距离越远。现在,为了满足人们对环境的需求和对自然的追求,各个部门都应当为了实现城市大园林共同努力。如城市中心区不宜过大,各种类型的建筑不宜过大。过高、尤其居民建筑更不宜过高,过高的楼房容纳人口数量越多,相对绿地比例就越小,本来楼高了相应的绿地面积应加大,但实际做不到。
  2、传统与时代结合的形式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群众的需要和情趣也在变化。原有的古典园林作为文物遗产需要很好地保护,要建的新园林则必须在传统与时代结合上下功夫,要去创新,可以说新的形式正在形成之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学习对我们有益的国内外的新形式。综观我们的生活,我觉得还是传统的少,新的多、新的占了绝大部分,因此在建设园林时,还是应当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创造中国式的现代新园林。
  3、花草树木的合理搭配各得其所
  现在城市绿化、应当花草树木合理搭配,既要有乔木,又要有灌木,也要有地被植物;既要有常绿的,又要有落叶的;既要有花,又要有草,使花草树木各得其所。建设城市大园林应从具体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如城市广场和建筑前面就可以多种花草,不但能造成开阔的景观环境,突出主体,还便于群众活动,也有利于空气流通;而郊区隔离片林就应以种植树木为主,留出林缘或适当空间种植少量花草,供人們休憩活动就可以了;而公园则应当依据功能分区,形式和内容应多样,花草树木可丰富多彩。
  四、建设城市大园林创造物质条件
  在创建城市大园林过程中,要加大科技含量、提高科技水平。
  1、引进新优品种,丰富城市园林绿化的素材,提高绿化美化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城市绿化树种选择还是应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新优品种要有个观察适应过程,栽种数量不宜过大。
  2、要选育优良品种,选育优良品系的绿化树种,对提高城市绿化水平会有很大作用。
  3、要研究树木生态,减少应用植物的盲目性与损失。
  4、生长要有一定的空间,尤其栽植地的面积有限,土壤不良,这都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现在按规范规定挖的坑是树木栽植的规格。这是不科学的,应按该树种可能生长的大小挖坑换土,并要有好的种植土壤,仅仅渣土过筛是不行的。有的还需要换客士。
  5、城市绿化树种应丰富,要有特色。
  一个城市和谐美好的环境要得以长久保持,自然离不开长效管理,只有管理到位,常抓不懈,才能让城市美丽常驻。把城市管理放在城市建设的重要位置,遵循以民为上、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查找和努力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实现城市管理的综合型管理转变。
  结束语
  城市建设应做好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工作,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整治市容环境综合工作,加大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使功能日趋完善;改善市容环境卫生;加大民生工程力度,不断提升城市文明程度,让城市园林绿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环境不断优化。
其他文献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可客观清楚地显示视网膜结构变化,在眼科疾病诊疗中被广泛应用。视神经炎(optic neuritis,ON)是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
【摘要】本文论述了嵌入式监控技术在煤矿监控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实现数据、图像及语音多媒体信息实时宽带传输,提高了监控系统的反应速度及可靠度,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煤矿监控;数字技术;监控系统  1.嵌入式数字监控系统的优点  1.1数字化监控的优点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随着PC技术和互联網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高速光纤网络的日益普及,基于TCP/IP协议的网络应用有了很大的发展
1病例报告病例1:患儿女性,5岁4个月。因“发热伴进行性头痛加重2 d”入院。2 d前患儿夜间出现发热,体温维持在38.2~40.2℃,伴后枕区搏动性头痛,就诊于当地诊所予以吲哚美辛栓
一、概述1、MIS系统设计的主要目的电厂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是厂级自动化系统的一部分,虽然缺少统一的标准,目前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但仍得到了较迅
对广泛流行的、引起管理者迷惑的为了生态保护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应超过40%的说法进行了溯源追踪。Tennant根据北美几百条小河流径流保留率与河流生态对应关系的观测资料
根据BDK系列双级对旋轴流式通风机的特点和牛栏山煤矿主要通风机的安装布置形式,拟定通风机性能测定方案,选择通风机性能测试仪器和各参数测定方法,根据测定的结果,分析该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