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方式模式化的问题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yantong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作文教学,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师最为头疼的。于是,语文教师们常常感叹:“作文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个观点在如今的社会依然占有很大的思想市场。有很多的高中老师反映,有些语文学得很好的学生数理化不好,照样考不上理想的大学。究其原因,因为这些学生花了相当多的时间进行文本阅读,就很少有时间再去消化课业上的知识了,数理化的习题很少去做,因此部分上不去,考不上理想的大学便是正常的了。因此,为了不至于考不上理想大学,提高写作水平的一些知识储备所需的读书时间全被理科习题的题海战术占据了。因此,语文教师只能采取速成法作文教学,来应对学生写作知识的贫乏所造成的作文成绩低的状况。
  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作文教学模式化应运而生了。
  相当多教师会给学生推荐一种写作模式:写作时要以华美的排比段开头,不仅增强语势,还带给阅卷老师惊艳之感。接着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然后,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举两至三个具体例子,每举一例在其后加一些自己的分析议论语句。接下来,再用排比句式举若干一笔带过的简单例子并且写上一段总论述。结尾又用华美精彩的句子再次点题并深化主题。
  教师介绍完写作模式后又选取几篇同题好文章范读。学生的作文交上来之后,教师批阅后就捡取几份立意较好,表达通顺,结构合理但写作过程中出现些许小小毛病的学生习作做具体评讲。在评讲中指出习作中哪一处出现问题,是语法毛病,还是语意不当,又或者是运用修辞方面的不够妥帖,并指导学生进行修改。
  这种作文教学方式多年来一成不变,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模式。
  这种程式化的作文教学模式收获甚微。它与“教无定式,学无定法”的教学理念背道而驰,它的恶果是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反感,厌倦写作。很多学生在上完作文指导课后思维的翅膀被禁锢住了,找不到写作的头绪也就在所难免了。甚至一提到写作就惶惶不可终日,一到写作课就胡乱编造。写作成为一件沉重的苦差事。
  要想从根本上消除作文教学模式产生的恶果,教师就必须先认识到它產生的原因。
  这种作文教学方式模式化的根本原因与写作的形成须长期积累训练有关。正因一时的作文指导往往难以收到令人欣喜的成效,所以教学时就难免对漫长的整个教学行程没有办法形成一个宏观的调控,更难制订出一个较有科学性的作文教学计划,也就谈不上在教学中一步一个脚印地操作这个正确调控下的教学流程了。因此,对于语文教师来说,作文教学实在是一个难度很大的挑战。
  比如在教学议论文写作时,写作训练的内容是:1.论点、论据的一致性。2.论证的严密性。3.引论、本论、结论等结构安排。4.议论中的叙述、说明和抒情。5.演绎在议论中的作用。6.归纳在议论中的作用。7.议论文中的破和立。8.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这八个训练内容很多教师会重视议论文的论证方法和结构安排两方面的教学,而忽视其他。比如本文所举的模式化教学方式就是一种缺乏系统性的教学方式。它只重视部分,而少了全局观念。
  写作并非一个点,二个点,它的内容是庞杂、广泛的,从素材的积累(观察、了解、阅读、记诵)、思维能力的培养(从现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构思谋篇、语言表达到修改加工,各个子系统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无论哪一种模式,都不能完全涵盖,只能侧重于其中的某个方面或某几个方面。如“扶读——引写”,侧重于模仿;“点评式”则侧重于作后的自我评判和修改。这就使得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容易处于东敲一下,西打一下,打游击站的小打小闹局面,虽然偶尔也取得某个方面的成功,但从总体来说,作文教学这一个大战役是很难取得全盘性的胜利。正因为教师的写作指导教学方向较为模糊,所以作文教学常常让语文教师头疼不已,在作文教学中也时时会产生“大海捞针”之感,作文教学不尽如人意。
  这种作文教学模式的出现,除了教学的长期性这个根本原因之外,还有客观的因素。我们可以追溯到我们这一代教师的青少年时代,教师教我们写好作文的方法无非是多读书多背书,而且推荐我们阅读的书都是说教性很强的,对小时候的我们吸引力极小,因此对我们的帮助着实不多。教师受教育的模式呆板,也难免不把这个呆板的影子带到对下一代的教育中。作文教学模式化也就不足为奇了。这自然也就无法真正地去导引学生进行有效的写作训练了。
  有效的写作训练缺失,写作成果自然寥寥,这也直接导致如今的大学教师每每叫苦不已,说是学生写作能力太差,究其原因,是中学语文教师没有好好地把作文教学做足。
  这种论调自然让中学语文教师们很受伤。
  因此,不能不说作文教学方式模式化的改观任重道远。
  虽然难,但作为一名合格语文教师,还是应努力地尝试新的作文教学模式。自认为还有点责任心的我想斗胆说它几点建议,且不论它深还是浅,总归是真诚的建议!为改变作文教学模式,我以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一是教师一定要多读书。我们一定要多读一些名家谈写作之类的书,市面上虽然很少这类的书,但请不必灰心。我们可以充分发挥现代社会网络发达的优势,从网止搜索阅读,并做好笔记,勤思考。让自己的作文教学体系形成一个大的科学性的系统。例如进行“把文章富有感情”的写作训练时,我们可以把网上介绍折四个方法拿来炎教学服务:一是先寻情,引导学生把曾经使自己快乐和忧郁的事找回来。二是惊情,引导学生发现动情点,为情而震动。三是表情,指导学生将情感表达出来。最后是重视“意”,指导学生将文章有深意。按网上介绍的这些好方法去进行具体的写作指导,相信学生定会大有收获的。教师一定要记住:“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们可以从名家所说网上所讲的拾取肥美养料,让它成为我们教学的精髓,用来灌溉祖国的花朵。
  二是尝试写写下水作文,学生写一篇,我们最好也写一篇。如果不行,至少也要一个月写它一篇。只有经常进行写作训练的人才能更明了写作中出现的一些毛病的根源,才能更深入地去指导学生的写作。最好能在写作实践中总结出一些较好的写作规律供学生掌握。例如好的结尾可以采用首尾呼应,呼唤号召,巧妙发问,引用佳句,抒情议论,景物烘托等写作技巧,这些知识就是写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些较好的写作规律,我们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这些写作技巧并把它们灵活运用到写作实践中,为文章增光添彩。
  三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拓展教学空间,把教学写作的时间拓展到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须知“脱离了阅读的写作,无异于无根之朩。”林清玄在谈到自己的写作经历时,就特别强调“厚积薄发”也就是要注重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真正把文章写好。因此教师在讲析名家大作时,不妨多花些时间讲讲写作技巧,说说名家是如何观察生活,如何体验生活,如何深入认识生活,又是如何把这些转化成优美生动的文字的。学多了,学生自然对写作的奥秘产生了强烈的探求欲望。这样,教师的作文教学之路将会越走越开阔。
  四是教师要认真批改学生的作文。发现并肯定他们的闪光点,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了兴趣,教师进行写作指导时,学生的理解领悟能力将会出人意料地高。比如,有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他哭了,哭得涕泪横流,哭得我一下子从民国跑到了明朝。”这样的语言很有特色,值得欣赏,把它当范文欣赏,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激发出来了。
  总之,探求之路无数条,不妨试试。也许大路平坦,但没有奇趣。也许小路崎岖,但把作文写作引向成功的神奇密钥就在某个角落静静地躺着,等着你去拥有它。
其他文献
【摘要】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也是最重要的训练,它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旋律。但综观当前的教学现状,尽管学生朗读时间、次数都较以往有较大增加,有的甚至“读”领风骚,但效果并不明显。怎样才能使朗读更有效呢?本文就此谈谈自己初浅的认识,以飨广大同仁。  【关键词】有效性 朗读 教学  一、新课程理念下朗读教学的几点误区  (一)“多读”的误区  崔峦曾说:“课堂上一定要读书,要充分地读,整段、整篇地读
现在中职生大多作文基础薄弱,对写作丧失兴趣,一上写作课,老师无从下手,学生无从着手;平时的课程教学,教师常常就课论课,偶尔有些写读后感、补写改写,但真正涉及写作的技法、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的却不多;而中国新诗形式自由,意涵丰富,意象经营重于修辞运用,完全突破了古诗“温柔敦厚,哀而不怨”的特点,更加强调自由开放和直率陈述与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所以深受广大中职生喜欢。其实,我们的诗歌教学可以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最能突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写作教学中又强调了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评改能力。作文评改是习作指导的继续和延伸,是一个再认识,再表达的过程。因此,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时应重视培养学生修改习作的能力,教给学生修改习作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自评自改、互评互改,典型评改,优化训练方式,培养自改能力。在“评”和“改”中
【摘 要】长期以来,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状况。一方面,从学生的健康成长、人材的培养、民族的前途、国家的发展需要出发,思想政治课起着其他科不能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从存在的实际情况看,在教学中普遍表现出的是老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情况用"挣扎着前进"来形容一点不会过份。  【关键词】思想政治 教学 情感教育 重要性  我认为,造成思想政治课难上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社会方面  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