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讨

来源 :校园英语·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ixot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而高职英语教学也面临着一定的挑战。而如何改革英语翻译教学模式,以培养出大量的翻译人才,则成为了广大高职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文章立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现状,重点分析了如何创新翻译人才培养模式问题,以期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高职英语翻译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可靠途径,从而为社会输送大量翻译人才。
  【关键词】高职英语 翻译人才 培养模式 改革探讨
  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翻译职业的发展方向,由传统的语言文字转换工作发展成一种社会文化交流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翻译的任务规模。这就要求翻译人员应该熟练掌握基本的翻译机能,具备专业的翻译素质,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但是当前在我国高职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导致人才不能够很好地满足需求,使高职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受到阻碍。本文通过对于培养高职英语翻译人才的措施进行简要分析,旨在培养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和符合需求的翻译人才。
  一、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保证教学质量
  想要提高高职英语翻译人才的专业素质,应该保证教师具有专业的知识储备和扎实的功底。这就要求院校应该注重对于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和考核,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实力。首先,应该要求教师对于语言学和心理学等学科有一定的涉猎,能把其中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在翻译教学中;其次,教师应该积极教研,对于教学实践应该有自己的思考和研究,能够从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方法。最后,院校应该组织教师进行定期的培训,请一些专家对教师的教学进行指导,同时让教师能接触到最新的信息,及时调整教学方向,從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效率,为培养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教学内容
  教师在教学中讲解的内容都是需要学生应用在实践当中的,所以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与当前社会的需求紧紧相扣,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例如,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用一些真实的材料或者事例让学生进行学习,使翻译过程更加真实。只有提高了学生在翻译过程中社会交际的能力,才能够让学生慢慢掌握英语翻译的基本技巧。比如,教师在进行翻译教学的实践中,可以把中外关于经济发展的翻译稿作为练习素材,让学生找到其中翻译的要点,让学生逐渐提升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教授给学生的不应该仅仅是翻译能力,同时还应该包括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学生也只有认识到这个层面的时候才能够很好地完成翻译任务,才能够使自己的翻译能力被社会认可。
  三、模拟实践设计教学方案
  教师在讲授翻译教学的时候,不应该只停留在讲解技巧层面,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翻译技巧,在实践中巩固基础。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在实践中提升翻译能力,在实践中掌握翻译技能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实践环境,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把握翻译的整个过程,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寻问题的答案。例如,教师可以找一些真实的双语翻译素材,让学生慢慢理解其中的翻译技巧。然后找一些与实践紧密相关的素材让学生进行翻译练习,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或者学生之间应该进行有效的互动,针对翻译能够进行合作讨论,把翻译任务更好地完成。通过长时间的翻译实践,可以提高学生的翻译信心和兴趣,为学生以后的翻译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在高职英语翻译教学实践中,学生是教学的中心。所以教师应该注重自己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只有认清这一点,才能够保证教与学的效率。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认真扮演好引路者和学习向导的角色,应该让学生注重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师更多的是在指导,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的翻译能力快速提升,具备专业的翻译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去找寻问题的答案,教师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而真正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学生手里。所以教师在让学生对于翻译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了基本的技能之后,应该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翻译的技能,通过自己的理解去进行翻译。学生自主学习会使学习的效果迅速提升,进而牢固掌握翻译技能。
  五、利用科学技术的帮助作用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教学效率明显提高,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例如,教师在开展翻译教学的时候,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帮助进行翻译课件展示,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素材,提高效率。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在网络上下载更多的优质素材让学生进行翻译或者参考,有效拓展了知识面,学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锻炼。同时,由于多媒体对于学生视觉的冲击,还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很好地保障了教学的效率。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快速发展使英语翻译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对于翻译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高职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所以,在高职英语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注重教学的内容与社会需求相适应,提高翻译教学的科学性,同时注重学生个人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保证其英语翻译的专业素质和能力。高职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从综合方面着手才能够保证培养出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英鹏.英语专业的翻译教学模式和翻译人才培养[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其他文献
【摘要】目前,计算机网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且计算机网络已经滋蔓到现代社会生活中的角角落落,包括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教育等等,互联网各种网络资源对于初中英语教育研究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针对这样一个教育现状,老师也应该因势利导,将丰富的网络资源运用到平日的英语教学中,力求网络资源的合理化教学使用。  【关键词】网络资源 初中英语 教育 重要性 合理化运用  一、网络资源对初中英语教育研究的重
【摘要】新一轮高考英语改革必然会对各级各类学校的英语教学产生影响。作为培养地方小学英语教师的高校,为了更好地顺应“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教学趋势,结合我校实际,对我校初等教育专业(英语方向)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新思考。  【关键词】高考英语改革 初等教育专业(英语方向) 课程设置  一、高考英语改革  中共十八大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探索全国统考减少
【摘要】中动结构本身具有形式上的主动和意义上被动两重特点。中动结构中动词似乎不及物,在实际应用中又能及物。中动结构在英语和日耳曼语系中的应用,让其成为外文语言学中生成语言学派研究对象之一。本文主要探析英语的中动结构,并简单对典型英语和非典型英语的中动结构进行简单探讨,以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提供有用的参考。  【关键词】典型英语 非典型英语 中动结构  英语中中动结构特征主要包括家族相似或原型
【摘要】二语习得研究强调程序知识和陈述知识、外显知识和内隐知识、学的知识和习得知识的控制和表征。二语习得的视觉化研究对促进人类学习的高效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本文中就二语习得视觉化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以期给相关研究者以有益启示。  【关键词】二语习得 视觉化 问题  一、二语习得的研究概述及视觉化发展趋势  1.二语习得研究概述。二语习得研究能帮助人们了解人类智力活动特点与大脑运行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与之相适应的是我国酒店行业的急速发展。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当着重考虑如何创新酒店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本文从酒店英语课程的现状出发,系统的阐述了酒店英语的创新模式,旨在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英语 教学模式 教学质量  在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中,酒店英语属于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要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摘要】《圣经》是西方文化的精髓、基督教的道德法规。圣经通过描写人物形象和人物故事来歌颂生活中的真善美以及批判、警告和惩罚生活中的邪恶和卑劣。英语语言中含有无数源于圣经人物的惯用语,它们体现了《圣经》与文化及思想的联系。  【关键词】《圣经》 人物 惯用语  《圣经》记载了许多古代故事,其中不少流传很广、家喻户晓。该书对英语语言的影响不亚于莎士比亚的著作,并且圣经中人物也在故事中被赋予形形色色的生
【摘要】微型课堂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微课”这一理念成为目前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也助推了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本文探讨了微课在课前,课中,课后的应用形式,并以笔者自身实际的教学经验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微课 中职英语 应用研究  所谓微课指的是以教学视频为主体,对某一知识点的教学资源进行融合,并在短时间(10-15分钟)内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内容的教学模式。而这样开放式
非法证据应如何排除是刑事诉讼领域中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借鉴西方各国对非法证据处理的立法和司法实务,结合我国对非法证据处理规则的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
【摘要】有研究表明人类对空间概念的认知早于对时间概念的认知。因为时间是抽象的,而空间可以通过身体体验而感知,所以人类借助空间隐喻来构建时间概念,因此,我们也可以认为时间概念的认知本质上是空间的。隐喻遍及我们生活的各方面,我们对一些隐喻表达已经习以为常,所以有一些隐喻不被我们所察觉。本文的目的就是发掘那些英语时间表达中的空间隐喻现象。  【关键词】时间 空间 隐喻  一、隐喻观  当代隐喻认知理论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