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jjcccff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活动要立足于教材,从学生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这生命能否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强化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 教学效率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应在有限的时间内既实现教学目标,又让学生多学知识。小学低年级学生还没有完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学习习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向40分钟要质量。
  一、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求知欲,有利于保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融洽师生关系,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信任留给学生,把温暖送给学生,形成平等、宽容、相互理解、尊重人格、民主愉悦的氛围,营造活泼、轻松、有趣、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处于最佳学习心态,主动参与学习。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应尽可能打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落后状况,多利用现代教具,如小黑板、挂图、投影仪、录音机等,既可节约板书有关内容简介等的课堂教学时间,又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接受更多信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立体思维。教材上的插图常是教师疏忽的地方,需要我们多揣摩、多利用。学生感知课文不是孤立进行的,总是跟课文相关背景知识相联系,背景知识越清楚,对课文的感知越清晰,这就是感知的选择性。可见重视教具及课本插图的作用,不失为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手段。
  二、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
  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学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学习是生动活泼的智力生活,学习是在游戏童话、美术、音乐和创造的世界里进行的学习,成为丰富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学生应是这个世界的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教师要通过课堂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让他们以旅行者、发现者和创造者的角色参与课堂学习,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充分利用面部、眼神、语言等方式传递自己获得的情感,将自己融入课堂,全身心地投入,对文本的理解要表现出最纯最浓的真情。只有教师情感真诚,学生才能真正被感染。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产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朗读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引导学生看富有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让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不知不觉地走进诗的意境之中,既欣赏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还提高了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四、有效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1.提问要有计划性。一堂课要提问几个问题,以及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要进行精心构思。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教师要胸有成竹,精心策划。提问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步步深入。教师思路明晰对学生思维起着潜在的导向作用。
  2.提问要有启发性。提问要促进学生思考,减少或避免走过场的应答式提问——简单地问“对不对”、“好不好”等提问,思维含量很少,表面热闹,价值不大,而这样的提问在教师实际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
  3.提问要难易适度。提问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不可过浅,以免走过场;不可过难,以防学生茫然失措,产生畏难情绪。教师应把大的、难的问题分解为一个个具体的小问题,降低每次提问的难度,减缓问题之间的坡度,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
  五、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
  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就要讲究动静互补。只有“静”,教学成了老师的演讲或个人表演,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注意力分散;光有“动”,也不成其为教学。所以教师每讲一个内容时,要给学生留有相互探讨、积极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在活动中理解、消化、掌握技能。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应讲究“疏”與“密”的技巧,对非重点内容,或学生可以自己弄懂的部分,则或放手自学,或以读代讲,是教学上的粗线条,是写意;而对重点部分,特别既是重点又是难点的部分,则必须是“工笔画”,浓墨重彩,认真描画。同时,还要讲究“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疏密有致”。教学内容简单的,学生自学可以学懂的,或内容比较有趣的,可以快节奏进行。内容比较难的、比较枯燥的、比较抽象的,或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则要“慢动作”,提问后留出较多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老师的讲解要放慢语速,让学生来得及消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张弛有度,“张”的时间不可太长,应以学生身心不会疲劳为度;“弛”也不可过度,应不致使学生注意力涣散为宜。
  如果我们能合理分配课堂教学时间、准确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巧妙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灵活运用课堂教学技巧,则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就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瑞艳.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9.1.
  [2]陈瑞.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效率.华章,2011.24.
其他文献
摘 要: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朗读教学中通过导语激趣法、动画激趣法、音乐激趣法、表演激趣法、赛读激趣法等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从而提高语文朗读教学质量,增强朗读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朗读教学 阅读教学 朗读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由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活动。朗读历来是小学语文
目的:中药大黄(Rhubarb)具有抗高血脂肪症、降低血压、抗菌、抗肿瘤、泻下等功效。其所含成分为总蒽醌衍生物,如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其中大黄酚(Chrysophan
摘 要: 语文教学方法的特征是由语文学科的性质、目的和内容决定的,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起作用的是教学目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顾及具体教学目标,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运用一些技巧。  关键词: 语文教学方法 原则 技巧  素质教育提倡在语文教学中遵循因材施教、启发式教法、优化组合的基本原则。因为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所以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下面谈谈我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
摘 要: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史,素以礼仪之邦、文明古国著称于世。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更需要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教材文本中有相当多的文化因素,可以说,语文教学是一种文化行为,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责无旁贷。文章阐述了如何将传统文化的精华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良好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传统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如何在语文教育中渗透人文教育,实现语言与精神的同构共生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  “所谓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这是广义的“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与汉语拼音、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作文教学等环节共同构成小学语文学科的主要内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用的时间相对较多,因此课堂阅读教学质量直接决定小学语文教学的总体质量。文章阐述了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 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 教学大纲  小学语文课程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而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