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使得翻转课堂已经成为教学实践的新趋势,但课后的自主学习和课堂的师生交流模式并不适合高职学生。文章通过四种课堂翻转形式,与《关雎》教学实践相结合,探索翻转课堂理念下的诗歌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关雎;教学创新;翻转
《关雎》是《诗经》第一篇,其文学价值已被历代学者所肯定,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把诗歌进行背景介绍、文意理顺、艺术特色分析进行分割教学,就无法让学生领略到诗歌的美,所以,在进行教学时,从作品本身出发进行解读,而这种解读,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弊端逐渐显露,翻转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一种新趋势。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反转课堂等等,教师设计、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堂之外观看视频进行自学,在课堂上学生就观看视频的内容和教师进行交流,完成作业,教师进行点拨答疑。在翻转课堂成为新热点、教师们纷纷采用翻转方式进行教学的情况下,学生的课外学习任务大幅度上升。因此,这种翻转方式往往适用于学习自觉性极高的学生。高职学生本身学习能动性、自觉性不强,偶尔的一两次课外翻转也许会使学生有新鲜感,但想要使这种方式成为教学常态几乎没有可能,不仅达不到原有的教学目标,还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所以,文章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运用几种课内翻转形式,结合《关雎》进行具体教学。
一、微课翻转
微课是指时间在5~10分钟、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进行设计的情景化教学活动,具有短小、针对性强、趣味性强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结合高职学生对理论讲解不感兴趣的情况以及《关雎》教学内容,把理论性较强的背景介绍设计成微课。在微课的展示形式上,通过二维动画的方式,营造先秦生活场景,用生动的形式展现《关雎》创作背景;通过虚拟抠像技术将教师与营造的场景完美结合,增加微课画面的亲切感,可以与学生更有效地开展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主动地接受知识,加深对该知识点的印象,避免单方面的讲解枯燥。
二、讨论翻转
“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授课方式,减少了师生平等探求知识和思想情感碰撞的机会,课堂讨论的方式虽然由来已久,但是仍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重要方式。在《关雎》教学实践中,主要开展三次讨论:第一,在导入中,请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爱情诗,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大学进入爱情初试期,用爱情诗导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对爱情诗的解读,可以把爱情与文学作品结合起来,增加学习文学作品的主动性。第二,疏通文意时,学生小组讨论,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并由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第三,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人生观加以引导,所以在疏通文意之后,由学生发言怎么样成为爱情中的“君子”和“淑女”。学生参与性极高,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作为“淑女”,不仅需要外表美,也需要内在美,积极劳动、参与生产才是最美的;作为“君子”,倘若求爱不成,不能走极端,需提升自己内涵魅力,行止有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三、创作翻转
《关雎》是四言诗,采用了大量的重章复沓和双声叠韵,回环往复,读起来有强烈的节奏感。这种修辞方式,通过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进行体会。布置课堂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把《关雎》改写成现代诗歌。学生典型作品展示如下:
其一
闻声识得情鸟鸣 , 恰似娇娥抚弄琴。
参差荇菜舟边摇 , 日思夜思皆思卿。
思求不得难入眠 , 悲伤忧思反转念。
参差荇菜舟边曳 , 未成曲调先有情。
参差荇菜舟边拂 , 曲终收拨佳偶成。
其二
雎鸠相和鸣,唯伴栖沙洲。
此间有玉女,乃求在心上。
荇菜长短长,顺水捞两旁。
此间有玉女,魂牵梦萦长。
但表不遂愿,日夜心头念。
漫漫夜无尽,卧榻不成眠。
荇菜长短长,顺水采两旁。
此间有玉女,琴瑟诉衷肠。
荇菜长短长,顺水拔两旁。
此间有玉女,以鼓动笑颜。
其三
水鸟相对关关叫,相伴河中小洲上。
美丽贤淑好姑娘,君子心中好配偶。
参差不齐水中草,姑娘左右两边摘;
美丽贤淑好姑娘,日夜探寻追求法。
追求姑娘未如愿,日日夜夜终思念;
绵绵相思情无限,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水中草,姑娘左右两边采;
美丽贤淑好姑娘,弹琴鼓瑟使亲近。
参差不齐水中草,姑娘左右两边选;
美丽贤淑好姑娘,敲钟打鼓使之欢。
虽然有某些字句用得不妥,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辅之以学生释诗、教师总结的方式,学生充分理解到《关雎》的艺术特色,并把这种感受内化。
四、评价翻转
考核不是为了“考”而“考”,其最终目标是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调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因此,让学生参与考核评价,符合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原则,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教学目的,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学生评价分为自评和互评。自评,根据教师给予的统一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价值判断。这一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照相应的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有一个反思,促进学生自觉根据标准提高自己的行为价值。互评,即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找到对方和自己的优势劣势,双方都能够得到进步。在《关雎》教学过程中,在诗歌改写、展示环节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第一,评自己在小组任务中所担任角色,发现优点與不足;第二,评小组成员在小组任务中所担任角色,发现有点与不足;第三,小组之间就作品互相评价。翻转课堂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各种相关研究成果看,不论是理论课教学,还是实践课教学,翻转课堂都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方面都有明显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宁,林丽征,徐梦诗. 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下的“现代教育技术”新课程设计与实施[J].中国远程教育,2015(03):23.
[2] 赵兴龙. 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J].2014(03):52.
[3] 张颋,陈洁. 浅析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语文类课程中的应用[J]. 人才资源开发.2016(09):32.
关键词:关雎;教学创新;翻转
《关雎》是《诗经》第一篇,其文学价值已被历代学者所肯定,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式,把诗歌进行背景介绍、文意理顺、艺术特色分析进行分割教学,就无法让学生领略到诗歌的美,所以,在进行教学时,从作品本身出发进行解读,而这种解读,让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教学理念的不断革新,传统的教学模式弊端逐渐显露,翻转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教学的一种新趋势。翻转课堂也称为颠倒课堂、反转课堂等等,教师设计、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课堂之外观看视频进行自学,在课堂上学生就观看视频的内容和教师进行交流,完成作业,教师进行点拨答疑。在翻转课堂成为新热点、教师们纷纷采用翻转方式进行教学的情况下,学生的课外学习任务大幅度上升。因此,这种翻转方式往往适用于学习自觉性极高的学生。高职学生本身学习能动性、自觉性不强,偶尔的一两次课外翻转也许会使学生有新鲜感,但想要使这种方式成为教学常态几乎没有可能,不仅达不到原有的教学目标,还会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所以,文章根据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运用几种课内翻转形式,结合《关雎》进行具体教学。
一、微课翻转
微课是指时间在5~10分钟、以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进行设计的情景化教学活动,具有短小、针对性强、趣味性强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结合高职学生对理论讲解不感兴趣的情况以及《关雎》教学内容,把理论性较强的背景介绍设计成微课。在微课的展示形式上,通过二维动画的方式,营造先秦生活场景,用生动的形式展现《关雎》创作背景;通过虚拟抠像技术将教师与营造的场景完美结合,增加微课画面的亲切感,可以与学生更有效地开展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主动地接受知识,加深对该知识点的印象,避免单方面的讲解枯燥。
二、讨论翻转
“教师问学生答”的传统授课方式,减少了师生平等探求知识和思想情感碰撞的机会,课堂讨论的方式虽然由来已久,但是仍是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重要方式。在《关雎》教学实践中,主要开展三次讨论:第一,在导入中,请学生谈谈自己了解的爱情诗,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大学进入爱情初试期,用爱情诗导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兴趣,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生自己对爱情诗的解读,可以把爱情与文学作品结合起来,增加学习文学作品的主动性。第二,疏通文意时,学生小组讨论,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并由代表发言,教师进行点评。第三,作为教师,需要对学生的人生观加以引导,所以在疏通文意之后,由学生发言怎么样成为爱情中的“君子”和“淑女”。学生参与性极高,畅所欲言,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进行归纳总结:作为“淑女”,不仅需要外表美,也需要内在美,积极劳动、参与生产才是最美的;作为“君子”,倘若求爱不成,不能走极端,需提升自己内涵魅力,行止有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
三、创作翻转
《关雎》是四言诗,采用了大量的重章复沓和双声叠韵,回环往复,读起来有强烈的节奏感。这种修辞方式,通过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进行体会。布置课堂作业,以小组为单位,把《关雎》改写成现代诗歌。学生典型作品展示如下:
其一
闻声识得情鸟鸣 , 恰似娇娥抚弄琴。
参差荇菜舟边摇 , 日思夜思皆思卿。
思求不得难入眠 , 悲伤忧思反转念。
参差荇菜舟边曳 , 未成曲调先有情。
参差荇菜舟边拂 , 曲终收拨佳偶成。
其二
雎鸠相和鸣,唯伴栖沙洲。
此间有玉女,乃求在心上。
荇菜长短长,顺水捞两旁。
此间有玉女,魂牵梦萦长。
但表不遂愿,日夜心头念。
漫漫夜无尽,卧榻不成眠。
荇菜长短长,顺水采两旁。
此间有玉女,琴瑟诉衷肠。
荇菜长短长,顺水拔两旁。
此间有玉女,以鼓动笑颜。
其三
水鸟相对关关叫,相伴河中小洲上。
美丽贤淑好姑娘,君子心中好配偶。
参差不齐水中草,姑娘左右两边摘;
美丽贤淑好姑娘,日夜探寻追求法。
追求姑娘未如愿,日日夜夜终思念;
绵绵相思情无限,翻来覆去难入眠。
参差不齐水中草,姑娘左右两边采;
美丽贤淑好姑娘,弹琴鼓瑟使亲近。
参差不齐水中草,姑娘左右两边选;
美丽贤淑好姑娘,敲钟打鼓使之欢。
虽然有某些字句用得不妥,但是通过这样的方式,辅之以学生释诗、教师总结的方式,学生充分理解到《关雎》的艺术特色,并把这种感受内化。
四、评价翻转
考核不是为了“考”而“考”,其最终目标是更好地为教学工作服务,调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方面的积极性,因此,让学生参与考核评价,符合评价主体多元化的评价原则,可以更好地了解到教学目的,看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学生评价分为自评和互评。自评,根据教师给予的统一标准对自己的行为表现进行价值判断。这一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照相应的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行为有一个反思,促进学生自觉根据标准提高自己的行为价值。互评,即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找到对方和自己的优势劣势,双方都能够得到进步。在《关雎》教学过程中,在诗歌改写、展示环节让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第一,评自己在小组任务中所担任角色,发现优点與不足;第二,评小组成员在小组任务中所担任角色,发现有点与不足;第三,小组之间就作品互相评价。翻转课堂在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各种相关研究成果看,不论是理论课教学,还是实践课教学,翻转课堂都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并且在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方面都有明显效果。
(作者单位: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杨宁,林丽征,徐梦诗. 翻转课堂教学理念下的“现代教育技术”新课程设计与实施[J].中国远程教育,2015(03):23.
[2] 赵兴龙. 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J].2014(03):52.
[3] 张颋,陈洁. 浅析信息化教学手段在高职语文类课程中的应用[J]. 人才资源开发.2016(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