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疯了以后,要懂得像北欧人一样生活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15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月荏苒,人们蹒跚走过,
  恍然间时光带过的,是已经被改写的生活韵味。
  曾经,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
  如今,生活是这样的:
  忙碌,几乎成了现代生活的主旋律,
  人们借飞快的工作与生活节奏,
  来换取更高质量的物质享受,
  但与此同时,可能很多人都会有一个感觉:
  我们得到了金钱,却失去了生活。
  回想一下,你是不是也是这样:因为没有时间做饭,而用外卖代替了厨房;没有时间休闲,加班成了周末的常态;没有时间旅行,所以眼中的美景只能在屏幕上……
  瑞典有句老话:钱是可以储存的,而时间是不能储存的,你怎么花时间,决定了你一生的生活质量。被房子、车子、票子充满的人生,和被孩子、妻子、园子充满的人生,北欧人选择后者,因为他们要的是品质,而不是物质。
  北欧国家没有高楼大厦,人们穿着朴素,开着旧车,吃着简单的食物,每天晚上7点以后街上就静悄悄的,没有灯红酒绿的夜生活,也没有超级奢华的消费刺激着人的神经。
  当你累了,不妨学着过北欧人的生活!
  一、崇尚自然 健康长寿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有世界上最棒的自然环境,空气清新,水源纯净,森林几乎占据了他们一半的土地。北欧人的生活是遵从自然界的规律而动的。
  冬天,他们享受sauna的温暖;春天,他们开始整理自家花园,迎接大地的复苏;夏天,北欧人享受阳光、海滩和海鲜大餐的欢乐;秋天,则走进山林,采摘野果,制成各种小食。
  对于天赐的自然环境,北欧人用心呵护,绝不做出对大自然的任何伤害。当然,大自然还予他们的是长寿、快乐、幸福!
  二、家庭为重 享受悠闲
  北欧人的生活处处有味道,只要一放假,他们就会迫不及待地陪家人一起享受阳光、海滩、攀岩、滑雪、骑行带来的快乐。
  北欧人家庭观念很强,即便是男人也不会以“加班应酬”为由,牺牲与妻子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欢乐时光!
  下班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和家人一起度过不开电视机的“家庭时间”。他们一起做饭,做游戏,讲故事,聚会,很少有人在外留恋。
  他們认为,最好的时光就是孩子们在睡觉之前爬上膝盖,向自己要一个拥抱。这种时候,他们觉得自己非常有成就感,非常幸福。对北欧的男人们来说,家庭、孩子不是男人在寻求成功过程中的一个背景,而是一个男人生活品质最重要的部分。
  三、热爱、高效的工作 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别以为北欧人每天就是喝喝咖啡、看看报纸的懒人生活,他们享受幸福的前提是高福利体制下高效和热情的工作态度。
  “不要考虑收入,先问问自己喜不喜欢。喜欢的工作才有可能做好它”,这是北欧人的价值观,因此工作对他们来讲绝不是一种“煎熬”。
  为了提高效率,北欧人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创造,为的是有更多的时间休闲和陪伴家人,看看那么多诺贝尔奖得主和世界著名企业你就会明白!
  四、降低物质的欲望,回归宁静的心灵
  欧人的简约传统随处可见,穿衣打扮,不论贵贱,但求合适,符合自己的气质,凸现自我个性。
  如果谁家新添了宝宝,朋友、邻居都会把合适的旧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熨得服服帖帖给送过来,在北欧人的生活里,互送旧衣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
  北欧国家人少地多,但道路却明显比德国要窄。在城市里,直道很少,大多是小巷。当地人开的私家车也都以小为特征,很多人则干脆骑自行车上下班,环保对他们不仅是一种时尚,更是一种高尚。
  记得,忙疯了以后,请像北欧人一样生活!
  摘自《世界杂志》
其他文献
摘 要:言语幽默随处可见,喜剧小品作为中国一种独有的艺术形式,凭借其独特的叙述手段和表演者丰富的肢体动作,深受观众喜爱。本文拟从关联理论出发,分析宋小宝2018年最新辽宁春晚小品《非诚来扰》中的言语幽默的产生,使人们能更好地 创作和欣赏小品幽默并且让幽默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项有利技能。  关键词:关联理论;言语幽默;《非诚来扰》  作者简介:何洁(1989.7-),女,汉族,湖南邵阳人,硕士,助教,
摘 要:民间文学中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浩如烟海,类型复杂多样,本文以其中代表性的一支——姑嫂坟传说为研究对象进行讨论。首先通过对姑嫂坟传说内容及历史地理方面的介绍,引出相关变体的搜集比较;其次便讨论了本次文章的重点即姑嫂坟传说所隐含的民俗思想和民俗观点,分别从正面和反面两个方面讨论;最后是对姑嫂坟传说的民俗功能的探讨,分为教化功能、规范功能、维系功能、审美功能和服务功能五个方面,阐明姑嫂坟传说在民间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08-0-01  长久以来,女性一直是文学史上被着重描写的群体之一,父权社会的桎梏使她们常与弱势,渺小等词联系在一起,在外界的形成微小的刻板印象。而女性的生命史常常与国家,城市,民族的衰亡结合起来,带有普遍的隐喻意义,扶桑和黄得云既是带有极大历史隐喻色彩的人物。前者出自著名华文文学作家严歌苓的名作《扶桑》
摘 要: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的短篇小说《黄色墙纸》,向读者展示了父权、医权与女性生存现状之间裂痕、矛盾和缠扭的关系。传统的文学批评多分析小说中女主人公“我”被丈夫监禁在四壁高墙的房间里,被凝视和身体归训的“疗养”状态。但笔者认为,女主人公“我”并没有真正成为丈夫这一凝视者的精神俘虏,并在逆转丈夫的凝视,最终通过疯癫这一方式凝视父权,质疑强加在女人身上的各种社会归训的合理性。谁在凝
作者简介:黄心蕾(2000.9-),女,汉族,安徽省马鞍山市人,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十二中学高三十五班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7--01  在中国,萦绕在人们的心中是“家国”二字,久远悠长的家国情怀说不完道不尽。浸润在史书典籍中的是“家国”情结,氤氲在诗词歌赋里的是“家国”情怀。“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中
摘 要:文学进入现代后,许多传统模式被打破,但是传统文学抒情性格却一直在延续。中国文人骨子里的“诗性”依然存在,这表现在小说创作中就是语言诗化、结构散文化、情节弱化、追求意境美、具有传统审美倾向。这种“诗性”与古代“诗言志”中的“志”是否有着内在一致性是本文的探讨中心。  关键词:诗性;诗言志;抒情傳统  作者简介:李慧敏,苏州大学文学院硕士二年级在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中外学者对于箕子是否进入古朝鲜有着不同的看法,特别是朝鲜的历史学者,有很多学者都认为没有;但是韩国史学界则认为箕子是进入古朝鲜的,当然了也有持怀疑态度的学者。但是,正如中国学者说的那样,中国和外国有许多史籍都记载了箕子朝鲜的建立,说明了我们不能轻易地否认箕子朝鲜的存在。本文就人们在不同历史时期对箕子朝鲜的认识进行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箕子朝鲜;历史时期;认识  作者简介:赵晓丽(1993
摘 要:印度佛经中龙女报恩故事对《柳毅传》题材选择有一定的影响,又结合了中国文化从而形成唐传奇《柳毅传》。柳毅传一方面弘扬柳毅的“义”,另一方面为读者描写了一位全新的“知恩图报”的龙女形象。二者的婚姻恰恰证明了龙女报恩思想的体现,这个故事片段与描述龙女故事报恩原型是相一致的。本文根据柳毅传故事当中故事,体现出的柳毅的品质进行具体分析,并结合当下青年现状,分析柳毅传中柳毅品质对当下青年有何影响。  
哲学家费尔巴哈说“你的第一责任是使你自己幸福。你自己幸福,你也就能使别人幸福。”那么到底什么是幸福?  幸福没有标准,有人说,健康才是最大的幸福,孩子出息了也是幸福;有人说,全家安康团圆、和睦生活就是幸福,不愁吃不愁穿、升官发财好运连连就是幸福;有人说,幸福就是百万幸运大奖砸中脑袋、红颜知己左右相伴……  在风雨兼程的人生路上,每个人都在叩击幸福之门,都在寻找那份属于自己的幸福。老天是公平的,他给
摘 要:韩少功作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最早的翻译者之一,其文学作品也深受米兰·昆德拉创作理念的影响。《马桥词典》无论是从小说观念、叙事结构还是文本主旨都带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影子,本文拟从“存在”这个主题作为切入点,通过文本的比较分析,探究两者在文本中对“存在”主题处理的异同。  关键词:韩少功;米兰·昆德拉;《马桥词典》;《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存在主题  作者简介:李向岚(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