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发展与智库建设

来源 :中国智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开大学副校长。本文根据其在“2013’智库筑基‘中国梦’: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
  智库和任何事物一样,它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所以我不赞成把智库的范围说得非常宽。智库应该是有条件的,制度上的条件,政治上也比较宽松,还要有个旋转门的效应,便于官员和学者之间整个在工作机制上的互动,不能两方面门都关起来;你不能有太多的避讳,你有避讳就不太好讲话,也不太好发表意见。
  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进步与问题
  我认为智库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是社会科学的发展,因为智库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联系是非常紧密的。从智库建设角度看,中国社会科学发展的进步与问题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三点:
  第一,学科门类体系基本建立起来。1979年时中国社会科学很多领域还不健全,当时邓小平提出“要补课”。经过30年的努力,现在的学科体系逐渐完善。
  第二,社会科学社科化的转变基本完成。根据我的理解,中国多年以来人文社科是没有明显区分的,人家都叫文科。而且实际的情况是人文的东两相对大,也没有中断,社科学科不仅力量少,而且研究力量也很薄弱,很多学科几十年根本就没有,在中国一大段时间,只要你文笔好,文科教授那就是你的了,这就出现一些问题,人家通常说的凭感觉决策,大家说叫官僚主义,我认为不是,官僚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关系,都拿自己当文人,文人就是我什么都懂,什么都是凭感觉,拍脑袋决策,凭感觉决策有官僚的因素,但不是最主要的,可喜的是这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本形成了分野。
  第三,人量的新思想、新方法进入中国。同时,中围社会科学发展中存存几个问题:
  1.中国社会科学的概念还太少。很多概念中文有,英文没有,有的人家是二个概念,到中文就变成一个概念,而且.大多数概念界限模糊,交叉多,到今天专家学者、国家和政府不做太研究的区分,比如打开电视,国家免检产品,韩国写的是大韩民国政府免检。
  2.经济这样的词比正常的情况要宽,宽了之后就交叉。经济不等于钱,现存我们一说经济都认为和钱有关,这样智库研究概念就深入不了。另外,还有很多概念中国还没有,这要加强。
  理论上过于依赖西方很多东西,这些东西传进来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非常大,我们每个人包括我自己从众得益很多,但有些东西不能简单化,现在几乎每个中国有文化的人都知道基尼系数过4就麻烦了,到0.5就要出大问题了,实际上中国的事情不是那么简单,像北京、天津、保定三个城市差不多是等边三角形,这有点简单化了。
  3.所谓的主流学科过于强势,导致整个学科发展不平衡。比如,很多小的学科对主流学科的依附太过明显,我认为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对智库的支撑作用还有待提高。
  智库与社会科学
  中国智库发展对社会科学发展的要求要做好几个平衡:
  1.中国意识与国际意识的平衡。
  2.问题意识与学科意识的甲衡。
  3.人文做精与社科做强的平衡。
  相对于智库建设来说,人文和社科都重要,但社科可能更直接一些。所以我主张人文做精,社科做强。社会科学支撑服务智库建设需要注意的几个具体问题:
  l.建言献策。
  2.问题导向,需求导向。
  3.要提高应用社会科学和对策研究成果在学术评价中的地位。现在很多应用评价体系进不来,就影响发展,大家都图一个公平,都要吃饭,都要发展,建议在评价体系上做适当的调整。
  4.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主要是讲协同创新,最近教育部又推动“211”协同创新,这个架式虽然有点大,但思想还是对的,就是要把我们这些人赶到外面去,和企业、地方、外国联系,这是对的,智库建设本身就应该有这个特点。
  5.智库建设中要注意发挥好高校文科院系的作用。高校本身也要积极地与智库展开全方位的合作。
其他文献
陕西省公安厅副厅长。本文根据其在“2 01 3’智库筑基‘中国梦’: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中国需要一批具有良知,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现代意识,具有国际眼光的智库专家和学者。  第一,科学地把握智库的本质。  智库的本质就是知人、知事、知礼、知法。知人者智,己知者明,把自己当成别人叫无我,把别人当成自己叫自卑,把别人当成别人叫智慧,把自己当成自己叫自在。  第二,中国特色智库
清华大学教授。本文根据其在“2013’智库筑基‘中国梦’:中国智库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大学是创造新观念、新知识的重要源泉,高校新型智库可以通过独创思想、独到观点等知识产品对决策者和社会产生重要影响。建设高水平的高校智库,是党和政府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重要保证,也是现代大学的重要社会职能。  今天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建立中国智库的问题,而是要讨论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一流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