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向导穿越鳌太

来源 :旅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ca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鳌太穿越是指纵贯鳌山——太白山这一秦岭主脉的穿越线路,这是国内户外的一条经典线路。需要长时间穿越无人区且得不到补给,并且要翻越10多座海拔在3400m以上的高山,常有恶劣天气伴随。全线全年大部分时间被浓雾笼罩,难见群山真面目,整个穿越行程常常经历四个季节的变化,因而整条穿越线路强度和难度较大。
  这次穿越计划用时六天,无向导无GPS,所有的行程安排全存在那经常不靠谱的山野的脑瓜子里。听起来很凶险,可当时的真实情况就是这样,我们一行三人就这么从武汉上车出发了。
  早上7点,山野、军歌、我晃悠着走出了宝鸡站。由于几天大雨,省道被冲断,下午1点多才到太白县城。落脚打尖后打车到塘口村,看到了那棵著名的大白菜。当地的村民说早上已出发几拨,时间太晚,劝我们不要进山。谢过热心的村民后,我们仍踏着前人的足迹进山了,此时下午3点。
  夜色山林里迷路
  我们的目的是夜宿2900营地。当地刚下过雨,空气非常的清新,近处绿油油的菜地,远处云雾缭绕的青山,边欣赏眼前的美景,边踩着泥泞的蜿蜒小路向山里进发。进山不远就在路边的树枝上发现了红色的布条路标,在它们的指引下顺利前行。
  路一直在树林中蜿蜒穿行、拔高。没有岔路,标记也明显,渐渐感觉鳌太也不过如此,随后有了追赶前面队伍的想法。两小时后,我跟山野打个招呼就单飞前出了,出于自信连对讲机都没带。一个小时后,我穿出了树林,看到路边不断的有扎营的痕迹,觉得离营地应该不远了。在一个山腰看到一片松树,很像2900营地的特征,于是抄小路绕了上去,喊了两声,隐约有人回了一声,于是加紧脚步。又走了大约半小时感觉路不明显了,视野范围内也没有可以扎营的地方,突然意识到已经没有路标好久了。坏了,走错了!太阳也撒下最后一缕余晖下山了,气温急剧下降,这时才发现我的裤腿已经完全湿透,鞋子里也灌满了水,一走咣叽咣叽响,身上发凉,脚底发冷。雾上来了,路不见了,队友不见了!只觉冷得浑身哆嗦。
  “我在哪?”“怎么办?”强迫自己冷静了一会,果断原路返回。打开头灯,又急又慌,感觉走了很久,终于看到了明显的路,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于是沿路标前行,跨过小溪,钻进树林,一路上行。走着走着,又觉得不对了。因为据我判断,前面的营地应该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而我并没有离开道路太远,再加上我浑厚的男中音一路呼喊,他们若曾路过这里可以听得到,以此判定他们应该在后面。于是又返回刚才路过的营地,安营扎寨,埋锅造饭,等待队友的到来。
  一切安排就绪,已近20:00。黑漆漆的山林里,没丝毫的动静。静下心来分析目前的情况,一种是他们赶到了我前面,追上了前面的队伍,这是最理想的情况;另一种是,他们实在走不动了,已经就地扎营了。就怕出现第二种情况,于是我熄了火,决定先找到他们再说。
  下行不远,便看到了山下的万家灯火,手机也有了信号,给山野打电话,关机。断定他的手机已经没有信号了,在我前面的可能性更大,即使在后面也应该离我不远。于是大喊起来,同时将头灯调成sos模式对着四周乱闪。不久,在前方对面很远的山坡上传来呐喊声和闪烁的灯光,心想,不管是不是自己的兄弟,先过去看看再说。
  寻着路标,跌跌撞撞地向着灯光的方向走去,没有体力了就吃点葡萄糖粉,喝点溪水。大约1个小时后,终于见到了一片扎着七八顶帐篷的营地,扯开嗓子喊了山野一声,得到了回应,我的娘哎,终于找到他们了。
  那一段著名的碎石坡
  第二天的目标是水窝子营地,预计用时8.5小时。
  一出营地就是一路拔高,行进很慢,走一会儿就要停下来喘几口粗气。大约半个小时后,到了盆景园,眼前豁然开朗,蓝天白云,远处的山梁,历历在目,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下午1点到达了白起庙,不一会儿看到了远方山头上有一个类似电力塔状的物体,就是传说中的导航架,不禁加快了步伐。这时,军歌的体力有些跟不上了,决定返回,简单协商后交代注意事项就分手了。
  满山都是乱石,从路边一个很大的玛尼堆向导航架直插过去。路上不断出现玛尼堆和一些小水坑,才真正明白那些大玛尼堆的另一个作用是导航。我俩深一脚浅一脚地在不平的草甸上前进,渐渐的,山野君脚起泡落在了后面。大约迷茫了一个多小时后,我终于发现了路的痕迹,说明朝荞麦岭方向的行进是对的。
  17:40,我到达了一些天然玛尼堆前,并看到了药王殿。之后又找不到路了,只好从乱石上切到一个垭口,又沿山脊上拔。正行进着,突然一群大型动物从山脊奔驰而过,从侧面看有点狮子的感觉,还没来得及拍,它们已经远去,这应该是传说中的羚牛。
  爬到坡顶,我终于看到了远处乱石坡上的背包罩,看到了大部队,心里有了底,奋力追赶。荞麦岭整个是个大碎石头山,不停的在石头上跳来跳去,有时还要手脚并用,心里不停地问自己:“路在何方?难道脚下就是路?”
  前面的队伍已经翻过了山梁,冷冷清清的山岭上只剩下了我们俩。山野决定沿山腰切到垭口(水窝子营地在垭口),我选择了继续上拔。这时天黑了,起风了,我小心翼翼地循着头灯的光在石头上翻上爬下,到营地时已经8点多了。风很大,丢下包后到处寻找避风的营地,无果,只好做罢。20多分钟后山野也到了,两人忙活了半天才把帐篷扎好,风绳、地钉全部用上了。我俩又冷又饿,决定挤一挤算了。
  2800营地
  大部队比我们早1小时出发。又是不停地翻石头,找路。穿出松树林,过一片草坪,山野认为非常符合功略中“穿过松树林……”的特征,初步判断那就是2800营地,决定留下来寻找水源。而我进退两难,不得不翻出功略,仔细看了营地特征的描述,刚刚路过的草坪与之不符,于是继续前行。松林中很多漂亮的小花吸引了我,边走边拍,边等待山野的消息。一刻钟后,山野那边传来无水源的消息,只能放开步子向前赶。突然,寂静的松树林中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我放缓了脚步,蹑手蹑脚地向前走,看清楚了是几头羚牛。近点再近点,它们也发现了我,飞奔而去,剩下拿着相机傻傻的我。
  钻出松林,眼前豁然开朗,是一大片茂盛的草甸,上面点缀着各色不知名的小花。在几棵松树附近发现了堆积如山的气罐和垃圾,不用说这就是2800营地了。照攻略的描述,在鞍部的最低处发现了几处水源。草甸的上面有几棵松树围成了一个天然的屏障,里面扎营最好。   在山野到来前,我闲着没事,就拍了一些花花草草。在拍一朵小黄花时偶然发现旁边的一些草的叶子非常像葱叶,于是毫不犹豫拔了棵尝了尝,还真有点葱的味道,应该就是野葱。呵呵,晚餐有菜吃了。
  似路非路的路
  早上起来一看,帐篷内外全是水。睡袋外面腹部的位置也是湿的,可能是因为帐篷中的温度过低,从睡袋中发出的水蒸汽遇冷凝结造成的。
  大部队中有好几个人高反较为强烈,连饭都难以下咽,但是为了心中的目标,都在咬牙坚持。不锈钢兄弟高反严重,难以进食,体力实在难以支撑,不得不下撤。行程基本过半,此时下撤非常可惜,队长秦岩不放心他一个人下撤,也主动放弃行程,做伴下撤。这种互帮互助的精神,令我们非常佩服,不是兄弟胜似兄弟。
  10:35,我们也踏上了征程,沿着时隐时现的小路上拔。在树林中穿来穿去,经常出现人过包不过的情况,背包罩都被划开了一道口子。几种地形中最难走的就是穿树林了,建议遇到树林能绕则绕。在金字塔下切来切去,总想切过去,等爬上山顶才发现是切不过去的,必须拔上去。注意啊,金字塔不只一层。这段路虽说不难走,但是体力浪费很多,衣服始终是湿的。
  大部队沿小路从山脊上翻过去了,考虑到塔峰的后面又是垭口,山野决定从左侧横切。我们俩沿着羚牛的足迹在峭壁上横切,山的坡度相当陡峭,估计有80度左右。切了40多分钟后,遇到了一个山凹子,切不动了。没办法只好垂直拔上山脊,重新找路,看看上面,看看下面,我们俩就像壁虎一样贴在峭壁上。看着羚牛的足迹,我不禁开始佩服起它们来。20多分钟后我拔到了山脊,找到了久违的小路,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在此提醒各位驴子,走鳌太的没有傻子,大家都会找最合适的地方去走。走的人多了才逐渐形成那些概念路,所以说能走路尽量走路,那才是最科学最合理的。在以后的行程中,我尽量走路,通过留下我的脚印,加深路的痕迹,为后面的人留下一条清晰的路。
  如果说我们前面切的能称其为路,那么眼前的路痕简直就是高速公路啊。追上队伍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天起雾了,气温也降得厉害。刚才还是阳光普照,马上就大雾弥漫,真是说变就变啊,没有半点征兆!
  大家决定在第三个垭口扎营,但找了半天没有发现水源。大石河还有5公里多,我们不敢再贸然前进了,也决定就地扎营。其实垭口一共四个,西源营地应当是指第二个。扎营时南风刮得厉害,并夹带着大量水蒸汽,不一会儿外帐就布满了水珠。将帐篷扎得很牢,还在外帐的下沿堆满了石头。
  营地没水,很多人都没有做饭,随便凑合一下就钻进帐篷歇着了。考虑到明天中午就可以补充水源,我们决定拿出备用水来煮面条,与大家一起分享。一斤面条、半斤腊肉、2.5升水,波菜,野葱、野韭菜,一共煮了四锅,吃得很爽,战地的晚餐分外香。
  居然高反了
  今天是经太白梁、大石河、万仙阵、跑马梁,到大爷海。早上风停了,雨也没下。山野一大早就出去找水了。我正忙活着呢,半山腰上传来山野的喊声“快过来,这边很多草莓!”大伙赶紧向山坡上跑。一看的确有很多草莓,跟小拇指头顶差不多,浓缩版的,红红的,味道微酸甜。
  由于没找到水,大伙基本上都没做饭就出发了。太白梁上又是无穷无尽的石海,在半山腰石缝中发现了潮湿地,山野判断后留下来挖井打水,我继续前行。太白梁是切不过去的,选好一个方向前进就是了,在到达最后一个主峰前,可向右切,方向就是顶峰下面的第一个垭口。俺就是这样切的,上去后就发现了向右的小路,向左眺望顶峰,上面有两根木头桩子。为了能在大石河水源处追上大部队,甩开膀子一顿狂追,逐渐发现了前面队伍留下的痕迹,确认了正确的方向。
  补水,午餐,休息。穿过山沟来到山脚下,天空下起了小雨,穿好雨衣继续赶路。雨天石头很滑,而树林中穿行又不方便,于是决定遇到树林和石头就向右,遇到草地就向上攻。我们按照既定方针,沿着一条似路又非路的路向上向右。在半山腰,竟然发现了久违的红布条路标,我们非常兴奋,终于又找到路了。
  出了树林,山顶就在眼前了,雨也基本停了,于是准备一鼓作气攻上山顶。到了万仙阵,雨已经停了,天很蓝,云很白,有一种一尘不染的感觉。后面的路是比较平坦的,明显有了人工修饰的痕迹,石面上不时有红色的指向箭头出现,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路了。下午5点左右,我们来到了拔仙台的山脚下,在路边找到深入地下的水源,决定在此扎营。卸下背包后,整个人变得浑身乏力,有点头晕,懒懒的,啥也不想干。据山野判断,我高反了,不过应该属于轻度高反,可能是几天来的高强度运动体力透支所至。
  倒在帐篷里,心里暗暗庆幸,多亏是到达了营地才有反应,要是半途中,那就坏了。不一会,山野给我送来了一杯热茶,很受感动。我怕茶凉了,就塞进了睡袋。半夜渴了,起来喝了几口又塞进了睡袋,这一下真杯具了!杯盖没盖严,三分之一杯水倒进了睡袋,睡袋成了水袋,身体下面那个凉啊,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最后一天,从大爷海有路通往太白景区,虽然很窄很破,但对于连续几天山里奔波的我们这简直就是高速啊,一路撒丫子狂奔,很快就到了景区。手机有了信号,看着花花绿绿的游客,做小买卖的商贩,真实感觉自己回到了人世间。
其他文献
1世界公园入口。 2充满异国情调的歌舞表演。 3意大利台地园。  4北极探险乐园。 5维纳斯雕像。 6大卫雕塑。  世界公园位于北京丰台区花乡大葆台,距市中心16公里,距北京西客站8公里,紧邻北京花乡森林公园。  公园整体布局按照五大洲版图划分景区,以世界上40个国家的109处著名古迹名胜的原貌,按1:10比例微缩。这些建筑物主体,荟萃了世界上最著名的埃及金字塔、法国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美国白
在很多人眼中,冯绍峰似乎是一夜爆红,光速成为近年来最受欢迎的当红明星。然而对冯绍峰而言,他今天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历经十多年的沉淀,付出了百分百努力的结晶。在他的演艺生涯中,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越挫越勇,从不言弃。若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冯绍峰,那么最贴切的莫过于“挑战极限”。在奠定了“电视剧一哥”的地位后,他并没有停住探索的脚步,毅然地从熟悉的电视剧领域跨越到不熟悉的大银幕。在一片质疑声中,冯绍峰将
2015年1月16日,京郊旅游农家院特色美食品鉴活动在大兴桃花园举办。全市26家企业的宴席参展、300余种单品参赛。活动中顺义区旅游委、区饮食服务行业协会积极组织宣传,请专业人士上门指导,在全区近百户农家院中推选出6户农家院两个宴席和12个单品参加了此次品鉴活动,选送菜品都得到了评委的认可,其中国顺饭庄的“驴肉土锅宴”获得了十大宴席奖,开心庄园“京东葵花肉”、天天盈农家院“田营一锅鲜”、花香村饭庄
1 丰台南路路牌。  2地铁丰台南路站路牌。  3地铁丰台南路A1口。  4地铁丰台南路站台。  5科怡路地铁E出口。
攀登初衷    在临时组建的登山群里,他们说,你把三峰当作恢复体力的地方也太过了吧。他们不知道我7年前就已经登过三峰,我心里偷偷地笑。  今年春节,没有像往年一样到双桥沟练习攀冰,却请了霸王假,顶着老板的暴跳如雷,爸妈担忧的眼神,操着一口十分不流利的英文独自去尼泊尔漂泊了近一个月。  我背着行囊穿过奇特旺的茂密丛林却没找着孟加拉虎,趟过博卡拉爱情湖的水却不知道该思念谁,来到喜马拉雅山脉的东部跋涉了
“小妞”的明星之路  白百合是从拍电视剧入行,先后主演《与青春有关的日子》、《我们这拨人》、《我的青春谁做主》和《家的N 次方》等热播剧为观众熟知。不过,当时她最响亮的头衔不是知名演员,而是歌手陈羽凡的太太。在娱乐圈内打拼了五年,随着《失恋33天》的大火,她成为了一匹“黑马”,跻身于一线影星之列。3年间,白百合接连主演了3部爱情电影,以邻家姑娘的长相,极其自然的表演方式赢得了观众的喜爱。由于3部电
4月29日下午,北京市旅游局在大兴区榆垡镇举行了全市郊区十个旅游咨询站启动仪式,市旅游局局长张慧光出席仪式,市旅游局巡视员熊玉梅主持仪式。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局、市规划委、市市政管委、市财政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路政局的负责同志,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昌平、大兴、平谷、怀柔、延庆和密云等10个区县政府和旅游局的负责人,建设单位代表、1039汽车俱乐部成员,共150人应邀参加了启动仪式。  启
北京小吃的根基在民间,它形成的历史悠久,还有多民族的特点,汉、回、蒙、满的人民大众都是它的创造者,品种丰富,大街小巷到处都有,抬头不见低头见,因此也叫碰头食。  北京小吃的品种多达二三百,小吃里有着一部北京文化史、北京民俗史。小吃里的流食豆汁,外地人喝不惯,地道的老北京人离不开,酸溜溜的一股味,老佛爷慈禧从民间一直喝到宫里不离不弃,据说那是辽国的民间食品;奶酪像北京小吃中的贵族,来自几百年前的蒙族
“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孔子在《论语·泰伯》里稱,环顾无数心存感恩的百姓对尧的尊崇爱戴,已经不知要用什么言语才能赞叹尧的罔极之德了。  尧是华夏古国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古帝,也是古代的第一个明君。尧就是帝喾的儿子,也即是黄帝的五世孙,4000多年前他定都平阳,再将国土划定为九州,设定制度,钦定历法,创建文字,开凿水井,形成中国最早的国势格局,因而有“中国之称始于尧”的说法。  尧
房博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现就职于北京市导游协会,长期从事北京市导游讲解服务及导游人员职业培训工作。  房博具有15年导游工作的经历。对于他而言,参加此次导游大赛最大的收获,就是深深感受到“储备大量的文化知识是合格导游的必备课程”,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游客的各种需求。为此,房博平日里时时严格要求自己。每次带团前都要把各个景点所涉及到的知识点温习好几遍,而对于平时游客提出来的凌乱问题,他都会进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