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混合式学习(Blended Learning)、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联通主义(Connectivism)等其他教学理念逐渐流行。《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要求开发与利用网络资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为学生提供了信息时代所需要的新的学习模式。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络,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学生之间更有效地相互帮助,分享学习资源。
尽管如此,今天的教师该如何在我们的课堂中将信息技术与我们的教学相结合呢?本文记录分析了一节将iPad平板电脑与实际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案例。

所涉及教材:人教版必修一Unit 5 Nelson Mandela — a modern hero
【情景一】
利用互动白板应用程序展开头脑风暴
教学过程:
第一步:教师让将学生对What makes 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展开头脑风暴。教师将屏幕分成四个区域分别分配给四个小组来使用。
第二步:学生每组使用一台iPad,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直接在iPad上的互动白板的指定区域上用手指写下讨论内容的关键词。所有iPad的屏幕上都会同时出现。学生比赛看哪个小组贡献的点子多。
【分析】
利用互动白板应用程序,学生可以一边讨论,一边写下讨论的要点。这个形式不仅大大缩短讨论的时间,而且改变了传统课堂里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记录学生想法,或者学生说教师口头重复的常规。利用iPad的手写功能,如同将“黑板”交到了学生手中。在网络的支持下,分组讨论内容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同步呈现,信息的汇总变得更加直观。
学生在整个头脑风暴的过程中非常的主动,表现得更加的积极,当屏幕被写得满满的时候他们的成就感达到了高峰,远远超出了预期的效果。正如《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情景二】
新闻类应用程序,各类搜索引擎支持下的互联网阅读活动
教学设计:
伟人曼德拉在2013年末逝世,全球展开来对他的悼念,教师趁热打铁抓住这个时机让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利用不同的网站搜索曼德拉的信息,并分别阅读不同新闻媒体对曼德拉逝世的不同报道。
第一步:教师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用iPad的浏览器在不同的网站上搜索曼德拉的信息,并做摘要。
第二步:教师让学生小组分别在iPad上的不同的新闻应用程序上阅读曼德拉逝世相关报道,并做摘要。有的小组从报道的标题中收集了对曼德拉的概括性的文字,有的小组整理了不同的评价曼德拉的形容词,也有的发现了不同媒体的一些共同的评述。
第三步:每个小组,形成自己的报告,并做口头的汇报。教师做总结,并提示学生关注新闻英语的特点。
【分析】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摘自《课程标准》)。
关注最新的时事,读英文报刊,是英语学习的一个综合能力的运用训练。利用iPad 上不同新闻类机构的应用程序,还可以浏览到除文字之外的更多的多媒体信息,包括照片、影像、音频等。
互联网将多姿多彩的课外知识引入课堂,使学生的视野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和时间。学生在主动探索未知空间,独立地发现问题,丰富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逐渐形成正确的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也经常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情景三】
利用网络即时通讯应用程序进行国际对话
教学设计:
第一步:教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曼德拉的评价,然后通过iPad上的Skype应用程序呼叫一位身在美国的教师朋友,让学生采访美国教师他对曼德拉的评价。
第二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采访所获得的信息,模仿新闻写作最后的观点叙述部分,归纳班级和美国教师的评论,结合之前的讨论形成一篇新闻报道。
杭州外国语学校与美国北卡罗兰纳州数理高中的《国际理解课程》,也是基于网络的视频互通下完成的。中美两所高中的师生,在网络会议应用程序的支持下,视频通话、分享文件、共享计算机屏幕内容、进行一对一的Skype讨论。China Daily USA《中国日报北美版》,曾专题报道过这一课程。
【分析】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摘自《课程标准》)
在传统的课堂里,学生的语言产出,很多时候都是模拟的情境。常常我们会看到生硬的对话,或者是简单的背诵。但是在上述两个案例中,学生采访了英语作为母语的人士,进行了国际间的合作学习。他们体验到了真实的英语交际,将所学知识自然地输出,成功地完成沟通和学习的任务。
在利用网络即时通讯软件时,教师很容易突破空间的限制,组织更多的英语讨论、辩论、竞答等活动,从而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使用英语。
从上述的案例中可以观察到,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可以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使教学重点突出、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和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计算机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技术的迈进对语言教学带了冲击。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开发并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尽管如此,今天的教师该如何在我们的课堂中将信息技术与我们的教学相结合呢?本文记录分析了一节将iPad平板电脑与实际英语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案例。

所涉及教材:人教版必修一Unit 5 Nelson Mandela — a modern hero
【情景一】
利用互动白板应用程序展开头脑风暴
教学过程:
第一步:教师让将学生对What makes 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展开头脑风暴。教师将屏幕分成四个区域分别分配给四个小组来使用。
第二步:学生每组使用一台iPad,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直接在iPad上的互动白板的指定区域上用手指写下讨论内容的关键词。所有iPad的屏幕上都会同时出现。学生比赛看哪个小组贡献的点子多。
【分析】
利用互动白板应用程序,学生可以一边讨论,一边写下讨论的要点。这个形式不仅大大缩短讨论的时间,而且改变了传统课堂里学生说教师在黑板上书写记录学生想法,或者学生说教师口头重复的常规。利用iPad的手写功能,如同将“黑板”交到了学生手中。在网络的支持下,分组讨论内容得到了更加迅速的同步呈现,信息的汇总变得更加直观。
学生在整个头脑风暴的过程中非常的主动,表现得更加的积极,当屏幕被写得满满的时候他们的成就感达到了高峰,远远超出了预期的效果。正如《课程标准》中所强调的: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
【情景二】
新闻类应用程序,各类搜索引擎支持下的互联网阅读活动
教学设计:
伟人曼德拉在2013年末逝世,全球展开来对他的悼念,教师趁热打铁抓住这个时机让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利用不同的网站搜索曼德拉的信息,并分别阅读不同新闻媒体对曼德拉逝世的不同报道。
第一步:教师将学生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别用iPad的浏览器在不同的网站上搜索曼德拉的信息,并做摘要。
第二步:教师让学生小组分别在iPad上的不同的新闻应用程序上阅读曼德拉逝世相关报道,并做摘要。有的小组从报道的标题中收集了对曼德拉的概括性的文字,有的小组整理了不同的评价曼德拉的形容词,也有的发现了不同媒体的一些共同的评述。
第三步:每个小组,形成自己的报告,并做口头的汇报。教师做总结,并提示学生关注新闻英语的特点。
【分析】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等,拓展学生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摘自《课程标准》)。
关注最新的时事,读英文报刊,是英语学习的一个综合能力的运用训练。利用iPad 上不同新闻类机构的应用程序,还可以浏览到除文字之外的更多的多媒体信息,包括照片、影像、音频等。
互联网将多姿多彩的课外知识引入课堂,使学生的视野拓宽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主活动空间和时间。学生在主动探索未知空间,独立地发现问题,丰富自己的知识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性相对减少,逐渐形成正确的阅读、分析、运用的能力,也经常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情景三】
利用网络即时通讯应用程序进行国际对话
教学设计:
第一步:教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曼德拉的评价,然后通过iPad上的Skype应用程序呼叫一位身在美国的教师朋友,让学生采访美国教师他对曼德拉的评价。
第二步: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理采访所获得的信息,模仿新闻写作最后的观点叙述部分,归纳班级和美国教师的评论,结合之前的讨论形成一篇新闻报道。
杭州外国语学校与美国北卡罗兰纳州数理高中的《国际理解课程》,也是基于网络的视频互通下完成的。中美两所高中的师生,在网络会议应用程序的支持下,视频通话、分享文件、共享计算机屏幕内容、进行一对一的Skype讨论。China Daily USA《中国日报北美版》,曾专题报道过这一课程。
【分析】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摘自《课程标准》)
在传统的课堂里,学生的语言产出,很多时候都是模拟的情境。常常我们会看到生硬的对话,或者是简单的背诵。但是在上述两个案例中,学生采访了英语作为母语的人士,进行了国际间的合作学习。他们体验到了真实的英语交际,将所学知识自然地输出,成功地完成沟通和学习的任务。
在利用网络即时通讯软件时,教师很容易突破空间的限制,组织更多的英语讨论、辩论、竞答等活动,从而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使用英语。
从上述的案例中可以观察到,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可以增加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可以使教学重点突出、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水平和学习的成就感。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计算机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技术的迈进对语言教学带了冲击。教师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合理开发并利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载体的英语教学资源,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的整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