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garfie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混龄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模式,由于当前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这种教育模式并没有得到广泛地普及和应用。混龄角色游戏是混龄教育的一种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提升。基于此,本文就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首先简要分析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时的年龄特点、性别差异和各维度特点,然后分析游戏角色主次、游戏材料和游戏规则对幼儿交往的影响。
  【关键词】混龄角色;幼儿交往;游戏规则
  混龄角色游戏是混龄教育中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是将不同年龄的幼儿编排到一个班级中进行游戏教学。在混龄角色游戏中,教师通过安排游戏主题,让幼儿按照主题进行情境表演,从而让幼儿进行丰富多彩的社会体验,促进幼儿不同能力的提升。混龄角色游戏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幼儿的互动能力和交往能力,培养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对混龄角色游戏的具体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一、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
  (一)年龄特点
  在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在同伴交往中普遍反映出同龄和异龄相互补充的交往特点。从调查研究的结果来看,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同伴交往时,既存在大班和大班、小班和小班之间的同龄交往,也存在大班和小班之间的异龄交往。从交往的频率来看,大班和中班之间异龄交往的次数较多,中班与小班之间的交往次数较少,这主要是因为大班幼儿与小班幼儿的年龄差相对较大,因此教师在游戏中会安排大班幼儿对小班幼儿进行照顾,这就导致这一交往特点发生。例如在游戏中,很多小班幼儿都会主动寻求大班幼儿的帮助,而大班幼儿也很愿意充当“哥哥姐姐”的角色,对小班幼儿进行指导和照顾[1]。
  (二)性别差异
  从性别的角度来分析,女生的交往能力普遍高于男生。无论是在什么年龄段上,女孩都变现出愿意与小班幼儿交往的特点,这主要是因为女孩的性别特征,天生就愿意对较小的幼儿给予关怀和帮助,而男孩则普遍反映出喜欢与高年龄段幼儿交往的特征,尤其是小班的男孩,更愿意与比自己年龄大的幼儿进行交往,寻求他们的帮助,这主要是因为男孩在游戏中相对比较主动,因此在大班幼儿进行游戏时,男孩一般会主动要求加入游戏,并发起与大班幼儿之间的交往。
  (三)各维度特点
  从各个维度的角度来看,小班幼儿会主动发起与大班幼儿的交往,而大班幼儿也会主动承担起“哥哥姐姐”的责任,承担起照顾小班幼儿的责任,因此在交往的发起方面,无论是主动交往还是被动交往,都呈现出年龄相似的特点。从交往的方式来看,小班幼儿由于年龄限制,往往喜欢用动作表示交往的意愿,而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则喜欢用语言交流的方式进行交往,因此小班、中班和大班在交往方式方面呈现出由动作、语言加动作、语言的交往特点。从交往的控制性来看,大班的幼儿由于年龄特点,在交往中一般占据控制权,对年龄小的幼儿形成支配作用。
  二、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因素
  (一)游戏角色的主次
  在混龄角色游戏中包括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幼儿在游戏中会根据教师的主题要求,对角色进行扮演,随着游戏进程的推进,幼儿的角色还会进行互换,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幼儿同伴交往的行为明显受到游戏角色主次的影响。例如幼儿在进行表演时,如果发现有喜欢的角色没有人扮演,就会主动承担起两种角色的扮演工作,然后在表演中变换角色进行表演。当角色进行变换时,幼儿同伴的交往次数和交往频率明显会增加,由此会在不同的角色扮演中增加幼儿的交往能力。另外,一些主要角色和次要角色在游戏中承担的作用不同,因此幼儿对两种角色的选择也不同。一般大班的幼儿更偏向于选择主要角色,从大班幼儿到小班幼儿的角色选择普遍反映出由高到低的特点,当选择主要角色时,幼儿同伴的交往次数和交往对象明显多于选择次要角色。
  (二)游戏材料
  幼儿在混龄角色游戏中受到游戏材料的影响。在教师分发游戏材料时,小班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兴趣明显高于中班和大班学生。在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与材料之间的互动也明显高于中班和大班幼儿。总的来说,小班幼儿更喜欢与材料交往,而大班幼儿更喜欢与人进行交往。另外,小班幼儿更喜欢高结构的游戏材料,例如将纸片当成是毛巾进行游戏表演。大班幼儿更喜欢流动性和辅助性较强的游戲材料[2]。
  (三)游戏规则
  除了游戏角色的主次和游戏材料,幼儿在混龄角色游戏中还受到游戏规则的影响。混龄角色游戏规则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外在游戏规则,二是内在游戏规则。外在游戏规则是在游戏开始前教师进行规定的规则,幼儿在游戏中有时会忘记游戏规则,但并不会故意不遵守游戏规则,这些规则的不同会对幼儿同伴的交往次数和交往频率产生重要影响。内在游戏规则是存在于每个幼儿心中的“自我规则”,是幼儿公平意识的具体体现。例如在游戏中,幼儿普遍认为谁先拿到玩具就获得先玩的资格,其他人只有等第一个人玩完后才能玩这个玩具,否则就会引起大家的不满。
  三、结论
  综上所述,针对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首先简要分析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时的年龄特点、性别差异和各维度特点,然后分析游戏角色主次、游戏材料和游戏规则对幼儿交往的影响。研究可得,混龄角色游戏能够切实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提升幼儿的社会性品质。希望本文可以为研究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岳莉.走出去,融进去——浅谈混龄角色游戏小班幼儿的准备[J].好家长,2016,(07):61.
  [2]王玉芳.混龄角色游戏中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5.
其他文献
【摘 要】童趣是儿童天生具有的独特趣味。很多的大师,他们都在向孩子学习,学习什么呢?我想那么就是,学习孩子在作品当中流露出来的那种独特的味道,就是童趣。苏轼说过“天真烂漫是吾师”,毕加索也说过“我要用一生的时间像孩子那样去画画。”所以说在艺术创作种很多大师都向往并追求,儿童的那种纯美的境界。所以在辅导儿童绘画的时候,很多老师就把童趣,作为衡量和评价儿童画优秀作品的一种尺度和灵魂。但是在具体的教学、
期刊
【摘 要】笔者在此主要结合丰富的实践经验,集中化探讨论证如何更好地组织区域活动,进一步培养幼儿专注力,希望日后能够借此为相关幼儿园教学水平大幅度提升,提供可靠完善的指导性依据。  【关键词】区域活动;幼儿专注力;培养措施  透过实际调查发现,幼儿上课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交头接耳、玩玩具等消极状况,不能保证认真听教师讲课,主要原因就是这类群体专注力过度缺乏。而应对上述不良问题的最佳方式,就是组织生动有趣
期刊
【摘 要】通过开展幼儿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游戏等活动为不同的孩子创造不同的表现机会,从而培养幼儿自我表现的勇气和习惯。同时,通过家园联系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幼儿树立自信意识,懂得自我表现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幼儿健康的自信心。  【關键词】表现;爱心;耐心;活动;游戏  自信心,是每个人实现和展示自身价值的积极意念。尤其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21世纪,如果缺乏自我表现的勇气和习惯,将是人生之路上的一个重要
期刊
【摘 要】利用自制玩具开展幼儿园体育游戏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同时能够在实践中提升幼儿自主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更好的满足新时代幼儿园体育教育需求。但在现阶段幼儿园体育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较好的自制玩具引导、幼儿园对自制玩具游戏的开展不够积极等。本文就以上问题对自制玩具在开展幼儿园体育游戏中的重要性进行简要分析和探讨,并提供些许建议,以提升幼儿园体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自制玩
期刊
【摘 要】幼儿教育是整个学生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阶段,直接关系到孩子未来的人格养成和健康成长,决定了我国未来的教育竞争力,因此必须对幼儿教育给予高度的重视。新时期的幼儿教育旨在培养儿童的核心素养,注重孩子在不断的探究、体验和发现中进行学习,因此需要不断深化幼儿教学课程改革,真正将玩和学有效地结合起来,帮助孩子在玩中学,从而更好地成长。本文简要分析了目前幼儿教育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着重分析和阐述了在儿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