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管好你的个人隐私

来源 :电脑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ndr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办公室里整天都是推销的电话;孩子刚出生,推销奶粉、纪念品乃至婴儿保险的电话便会打爆手机:房子刚领到钥匙,装修公司便会找上门……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个人信息被不当采集、随意篡改、恶意使用乃至被非法转卖牟利等现象屡屡发生。 在信息社会里,个人信息就是资源和价值。我们在日常网络交往中,该如何保护我们自己的隐私呢?
  
  应该注意的个人隐私
  
  千万不要以为个人隐私只是些手机号码、银行账号、密码,它应该包括所有个人有关的特征描述(如身高、体重、性别、个人照片等)、社会关系(如家庭成员、同事等)、传统联系方式(如固定电话、家庭地址、单位地址)、个人身份证明(如姓名、身份证号、学号)、虚拟联系方式(如QQ号、MSN、电子邮件地址)等。
  我们究竟在网络中的哪些地方泄漏了隐私呢?哪些场合值得我们特别注意呢?下面是笔者整理的一个排名:
  
  第一名:某些单位在网络中公布的名单
  许多学校或单位非常喜欢把各类名单放在网络上,表面上方便了学生查询,实际上大大方便了骗子的诈骗行为,笔者以“新生名单电话”为关键字在Google和百度上搜索,在返回的几十万条结果中包含着大量学生的姓名、家庭地址、联系电话。
  应对方式:在任何场合留下联系方式时,都应该谨慎。在网上发现自己的详细联系方式被公布后,可以要求公布单位撤销相关网页。
  
  第二名:病毒、木马和流氓软件
  病毒,特别是带有木马的病毒之所以大量流行,主要就是为了窃取用户的资料。现在越来越多的黑客选择用木马的方式入侵,因为这可以无休止地窃取用户的密码,个人账户信息,给用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黑客则通过这种手段来谋取非法利润。随着流氓软件的泛滥,甚至出现了部分专门收集网民信息和喜好的流氓软件,这很可能成为网民信息泄露的又一形式。
  应对方式:杀毒软件要保持更新,并经常查毒,不要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不要浏览不良网页。
  
  第三名:申请免费资源
  许多免费提供资源的网站,都需要用户提供详细的个人资料,各种免费邮箱、免费域名、免费空间、免费网络电话、免费网络硬盘、免费Blog在网络上处处可见,许多用户这边申请一个,那边申请一个,填了一遍又一遍的个人资料。
  应对方式:申请免费资源的后果往往是,申请的资源不常用到,倒是要常常删除各种垃圾邮件!所以,免费资源够用即可,不要贪多。另外,尽量申请比较知名的免费资源。需要你提供个人信息的网站,填写个人隐私的页面必须支持SSL,否则尽量不要填写。
  
  第四名:校友录、同学录
  校友录、同学录本是方便同学联系的桥梁,为了方便交流,大家往往会留下真实姓名以及联系方式。然而由于技术问题许多同学录存在很多漏洞,数据库被黑客轻易下载,造成个人隐私资料大量泄露,曾几何时,有些专门搜索个人联系信息的网站出现,怀疑他们的数据来源是同学录。
  应对方式:建议同学录上只留一个QQ号,其他联系方式最好不要填。以免让各种诈骗行为有可趁之机。
  
  第五名:QQ及QQ空间
  QQ可以查看个人的主要资料,而随着QQ空间的兴起,通过对方QQ空间了解个人信息变得非常容易。
  应对方式:最好将个人资料设置为“好友可见”,并给自己的QQ空间设置阅读权限。特别要注意好友的留言,在交流过程中很容易涉及个人隐私。当你在使用QQ时,注意开启QQ的防打扰功能,具体操作的步骤是:点“qq设置/个人设置/身份验证和状态”,把“防打扰”中“只能通过号码找到我”前面的勾选上。
  
  第六名: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特别是免费电子邮件一定要注意安全,由于服务是免费提供的,所以许多责任要用户自己承担。提供免费E-mail服务的网站都遵循尊重个人隐私权的原则,因此不必担心存放在服务器上的信件被免费服务提供商偷偷阅读。
  应对方式:对邮件的攻击手段和方式多种多样,在电子邮件中包含个人私密信息,实在不是明智的举动。另外,在你离开电脑之前一定注意要使用注销功能。
  
  第七名:IE的自动完成
  IE的自动完成功能能够帮助用户快速完成个人信息的填写,原理就是能自动存储你在网页中填写过的条目,主要是Web地址、表单和表单上的用户名和密码,如果你是在公共电脑或别人的电脑上填写表单,你在页面上填写的表单的内容、登录过的网站等信息就会被IE自动完成透露给机器的主人或下面的使用者。
  应对方式:注意检查别人电脑的自动完成功能,步骤是:点“工具/Internet选项/内容/个人信息/自动完成”,特别要注意在登录网上银行时,一定不要启用IE的自动完成功能或各种填表软件保存密码。
  
  第八名:Cookie
  Cookie是指曾浏览的网站存储在电脑硬盘中的那些文本格式的小文件,它是由你在访问网站时使用的浏览器程序生成的,主要是用于记录你访问过的网页的相关信息。当你再次访问该网站时,网站能访问在硬盘上对应网站的Cookie文件,从中读取所需的信息数据,方便你访问。然而这样做的坏处自然是别人也可以不用密码用你的账户登录论坛,并查看你在论坛上注册的个人信息。
  应对方式:多数的论坛、Blog日志都有自动保存用户ID和密码功能,注意不要在别人电脑上选择长期保存,在离开时要注意使用注销功能,或关闭所有的IE窗口。
  注意随时清除历史记录,浏览器会把用户访问过的网页,当然也包括各种表单、电子邮件内容这些个人隐私页面长期保存在历史记录和缓存中,攻击者可以在脱机方式下查看历史记录,找出受害者的信件。因此,在公用电脑上连接Web电子邮件并接收了重要信息后,应该清除浏览器的历史记录和缓存,以防止别有用心的人查看这些信息。
  
  防范意识时时抓
  
  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被其他人窃取,涉及内容方方面面,关键是提高防范意识:
  
  1.当你在浏览网站过程中出现需要填写你个人信息的表单的时候,你可以在找自己身份证时好好的想想,这个网站是否值得你信任,你为目前做的这件事提供个人详细信息是否值得。
  
  2.通常使用某些网站功能或参加一些网络调查时,都有长长一大篇保护网民隐私的条款,但其中真正保护网民隐私的部分却含糊其词。所以应认真阅读网站的安全条款,确认无法保证安全的,尽量放弃。
  
  3.把商务信息与个人生活信息分开。商务信息是适于公开的,如业务电话、商务身份。但是绝大部分私人信息是不适合公开的,目前国内群众这方面的意识还很淡薄,比如在单位的网站上公布个人信息,在自己的网站、论坛、QQ、网络调查、电子邮件中公布个人信息等。
其他文献
摘要:民族教育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使命,各民族的文化既存在共性,又有各自的特点和个性。这些文化或相互影响或相对独立,但都在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这种社会文化背景必然在民族教育及其校園文化建设中反映出来,因此民族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既要注重共性,又要彰显个性,以提升学校应对社会经济变革的能力。  关键词:民族院校;校园文化;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
<正>咽旁颞下区位于颅底骨性结构的外侧面,其内有颈内动、静脉,翼静脉从、迷走神经、舌咽神经、腮腺等重要组织结构,解剖复杂,位置深在隐匿,生长在该处的肿瘤,早期无症状或症
会议
在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是要以提高全体小学生数学素养为根本目的,训练学生的数学文化素养、开发潜在智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心理素养以及在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