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之魂》的注释问题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g198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年前北京师范大学钟敬文教授转托我为注释鲁迅《集外集》中《斯巴达之魂》提供资料。我为此提供了几批资料。现在就新版《鲁迅全集》第七卷中此文的注释提出几点意见。
  注3中的斯巴达王黎河尼佗即注2中的留尼达斯,这两个译名似应统一。
  注4中的Mordonius是Mar-donius之误。
  注6中的奢刹利(Thessaly)、胚罗蓬(Peloponnesus)、访嘻斯(Phocis)、螺克烈(Locris),都是地区的名称,不是城邦。这些地区内各有几个城邦。
  注30说:“亚里士多德(Aris-totle)通译亚里斯多德摩,斯巴达的开国国王,黎河尼佗的祖先。”Aristotle(希腊原文是Aristot-eles)这个名字引用错了。Aristotle(亚里士多德)是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文中提起的逃归的武士亚里士多德的希腊名字是Aristodemos(拉丁化为Arisode-mus),中译名应作“亚里斯多德摩(斯)”。古希腊人同名的人甚多,注中似不应提起斯巴达的开国国王亚里斯多德摩。
  哲学家Aristotle的名字在哲学著作中译作“亚里士多德”,在文学著作中译作“亚理斯多德”。我曾建议改为“亚里斯多德”,已经有人采用。这是题外的话。
其他文献
在古代,从两汉下来一直到民国,香文化是有着很绵长的脉络和很丰饶的内容的。但是现在的我们。对香的全部认识,似乎只剩下了敬神礼佛了。其实你只要看一看“种花春扫雪,看篆夜焚香”这样的诗句。就会知道。香在我们老祖宗的生活里,功能要复杂得多。如果点香只是为了敬神。那么“夜焚香”就说不通了,信佛的人都知道。给菩萨上香。是不作兴夜里的。早上香,这是规矩。夜里上香。迷信的说法。是会引来鬼的。由此可见。“看篆焚香”
摘要: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问题是广大物理教师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要有效的进行电学实验课程设计,必须首先从本文的角度符合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其次从实际操作角度来看,要符合实验设计的实验方法.最后还要在实验目的上,充分考虑到能否达到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探讨  一、从文本的角度上来看,要符合课程设计文本的基本要求  目前,不少物理教师都比较注重电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