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旅游作为旅游业的新兴产业,一经出现便备受推崇,主要是体育旅游符合新时期人們对于健康和休闲的双重需求,且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良好,为体育旅游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本研究将焦点聚焦于此,从新环境下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着手,明确其发展走向,提出其发展策略,最终目的是优化体育旅游的基础环境,推动我国体育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发展走向;发展策略
一、引言
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大部分人似乎对体育旅游并不了解,但却深深地感受到了体育旅游带来的乐趣。如高山滑雪、徒步登山、冲浪和攀岩等等,这些都是体育旅游的组成内容,也是当前我国在大力开发的主要项目。为更系统的了解体育旅游在新环境下的发展现状、发展走向和发展策略,展开本次研究,尝试探索新的发展思路。
二、新环境下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总结
近年来,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进入到“快车道”,围绕体育旅游的户外健身游、体育观赛游、体育竞技游、体育培训游等等,都成为推动体育旅游的主力类型。相比于传统的旅游类型,以体育体验为核心的旅游环境得到不断创新,进入到新时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的比重约为5%,距离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发达国家25%的还有很大距离,足见我国未来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广阔,市场巨大。随着居民对于旅游的重视和休闲消费意识的强化,在体育旅游方面的需求逐渐提升。从当前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规模来看,从2013年的1314亿元到2018年的2605亿元,发展环境正在逐年改善,产业体系逐渐走向完善。对前景思考,体育旅游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1万亿。结合相关的调研数据发现,体育旅游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想要持续、健康的发展,还需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适应产业环境的发展现状,明确发展走向,制定发展策略,在健康的发展体系与框架下实现自我成长[1]。
三、新环境下体育旅游的发展走向分析
新环境下体育旅游的发展走向的分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不可或缺,这也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所在,如围绕体育旅游的住宿、交通、餐饮等环境的革新和完善,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其二,特色旅游示范基地的打造。体育旅游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与特色的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有一定的关系。特色示范基地的打造,能够扩大体育旅游的影响力,展现出品牌效用与价值,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为本地区的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助推力;其三,走向科学化、正规化。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想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明确方向,需要建立明确的监管机制,依托相关的监管部门,保持体育旅游得以健康发展,推进体育旅游的标准化和专业化走向[2]。
四、新环境下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
新环境下体育旅游的长远发展,需要建立明确的发展策略,具体如下:其一,强化体育与旅游部门的合作。旅游业在近年来备受关注,成为人们满足精神需求的主要选择。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新的产业形态也由此出现,体育旅游则是主要的一种。“体育+旅游”模式的形成,对全民健身运动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正向的意义。想要发挥出体育旅游的价值,需要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发挥协同效用,在资源的挖掘的政策支持下,为这种旅游发展新业态展现出内在机制,让更多游客在享受到旅游带来的乐趣的基础之上,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为全民健康的目标的达成提供支持,促使旅游业和体育产业的双赢局面形成;其二,大力开发体育旅游项目。从前文的现状调查数据看到,当前体育旅游占旅游业的发展比重为5%,还有很大的可开发空间。为此,各地区要围绕体育旅游做好资源层面的开发。我国地广物博,拥有多样化的体育旅游待开发资源。如高山滑雪、山地自行车等等,各地区要结合不同的区域优势,积极的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并完善周边产业环境,形成围绕体育旅游的产业体系框架[3]。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体育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打造高中低端的层次化体育旅游品牌,在层次化、竞争框架下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发展;其三,培养体育旅游的优质人才。人才的支撑是产业发展的前提,在体育旅游的发展中要培养大量的优质人才。高校要发挥出人才的培养优势,积极开设体育旅游相关专业,与体育旅游的相关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实现人才的专向输送与培养,这样的方式既能够使得体育旅游产业得以健康发展,还能够极大的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达成双赢局面。围绕体育旅游发展的相关策略正在逐步得到完善,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优质项目的有效支撑和体育旅游人才的保障,将为我国体育旅游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4]。
总的来说,体育旅游的发展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体育旅游作为新兴产业,有其广阔的成长空间。为此,要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未来的发展策略,最终目的是为体育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展现出本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忠利.中国体育旅游现状、矛盾与治理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 (04):37-40.
[2]吴素贞.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J].运动,2016 (21):129-130.
[3]付太山.中国体育旅游研究30年:热点评述与未来展望[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32 (04):31-36.
[4]张鹏.如何提高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35):292.
关键词: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发展走向;发展策略
一、引言
作为一项新兴产业,大部分人似乎对体育旅游并不了解,但却深深地感受到了体育旅游带来的乐趣。如高山滑雪、徒步登山、冲浪和攀岩等等,这些都是体育旅游的组成内容,也是当前我国在大力开发的主要项目。为更系统的了解体育旅游在新环境下的发展现状、发展走向和发展策略,展开本次研究,尝试探索新的发展思路。
二、新环境下体育旅游的发展现状总结
近年来,我国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进入到“快车道”,围绕体育旅游的户外健身游、体育观赛游、体育竞技游、体育培训游等等,都成为推动体育旅游的主力类型。相比于传统的旅游类型,以体育体验为核心的旅游环境得到不断创新,进入到新时期。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体育旅游市场的比重约为5%,距离世界平均水平的15%和发达国家25%的还有很大距离,足见我国未来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广阔,市场巨大。随着居民对于旅游的重视和休闲消费意识的强化,在体育旅游方面的需求逐渐提升。从当前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规模来看,从2013年的1314亿元到2018年的2605亿元,发展环境正在逐年改善,产业体系逐渐走向完善。对前景思考,体育旅游预计到2020年将突破1万亿。结合相关的调研数据发现,体育旅游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想要持续、健康的发展,还需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适应产业环境的发展现状,明确发展走向,制定发展策略,在健康的发展体系与框架下实现自我成长[1]。
三、新环境下体育旅游的发展走向分析
新环境下体育旅游的发展走向的分析,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与配套设施建设。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配套设施的建设与完善不可或缺,这也是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根本所在,如围绕体育旅游的住宿、交通、餐饮等环境的革新和完善,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是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其二,特色旅游示范基地的打造。体育旅游产业的规模化发展,与特色的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有一定的关系。特色示范基地的打造,能够扩大体育旅游的影响力,展现出品牌效用与价值,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为本地区的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助推力;其三,走向科学化、正规化。体育旅游产业的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想要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明确方向,需要建立明确的监管机制,依托相关的监管部门,保持体育旅游得以健康发展,推进体育旅游的标准化和专业化走向[2]。
四、新环境下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
新环境下体育旅游的长远发展,需要建立明确的发展策略,具体如下:其一,强化体育与旅游部门的合作。旅游业在近年来备受关注,成为人们满足精神需求的主要选择。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新的产业形态也由此出现,体育旅游则是主要的一种。“体育+旅游”模式的形成,对全民健身运动的长远发展有着积极、正向的意义。想要发挥出体育旅游的价值,需要体育部门和旅游部门发挥协同效用,在资源的挖掘的政策支持下,为这种旅游发展新业态展现出内在机制,让更多游客在享受到旅游带来的乐趣的基础之上,也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标,为全民健康的目标的达成提供支持,促使旅游业和体育产业的双赢局面形成;其二,大力开发体育旅游项目。从前文的现状调查数据看到,当前体育旅游占旅游业的发展比重为5%,还有很大的可开发空间。为此,各地区要围绕体育旅游做好资源层面的开发。我国地广物博,拥有多样化的体育旅游待开发资源。如高山滑雪、山地自行车等等,各地区要结合不同的区域优势,积极的开发体育旅游项目,并完善周边产业环境,形成围绕体育旅游的产业体系框架[3]。体育旅游的发展,需要体育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打造高中低端的层次化体育旅游品牌,在层次化、竞争框架下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发展;其三,培养体育旅游的优质人才。人才的支撑是产业发展的前提,在体育旅游的发展中要培养大量的优质人才。高校要发挥出人才的培养优势,积极开设体育旅游相关专业,与体育旅游的相关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实现人才的专向输送与培养,这样的方式既能够使得体育旅游产业得以健康发展,还能够极大的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达成双赢局面。围绕体育旅游发展的相关策略正在逐步得到完善,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优质项目的有效支撑和体育旅游人才的保障,将为我国体育旅游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4]。
总的来说,体育旅游的发展正处于快速成长阶段,机遇和挑战并存,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成为摆在眼前的问题。体育旅游作为新兴产业,有其广阔的成长空间。为此,要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未来的发展策略,最终目的是为体育旅游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支持,展现出本研究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忠利.中国体育旅游现状、矛盾与治理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8,38 (04):37-40.
[2]吴素贞.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研究现状、热点与趋势的可视化分析[J].运动,2016 (21):129-130.
[3]付太山.中国体育旅游研究30年:热点评述与未来展望[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6,32 (04):31-36.
[4]张鹏.如何提高中国体育旅游产业竞争力[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35):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