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是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来的肿瘤抗原特异性CD4+、CD8+ T细胞,大量临床研究表明TILs结合高剂量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在高度侵袭性、难治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已达到大约50%的阳性反应率。另有研究表明,体内TILs表面抑制性受体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其功能处于抑制状态,称之为"衰竭" T细胞(Tex);且从肿瘤组织中分离TILs具有一定难度
【机 构】
:
450008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450008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生物治疗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是从肿瘤组织中分离出来的肿瘤抗原特异性CD4+、CD8+ T细胞,大量临床研究表明TILs结合高剂量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在高度侵袭性、难治性恶性黑色素瘤患者中已达到大约50%的阳性反应率。另有研究表明,体内TILs表面抑制性受体表达水平明显上调,其功能处于抑制状态,称之为"衰竭" T细胞(Tex);且从肿瘤组织中分离TILs具有一定难度,本文主要介绍TILs的临床应用、功能减退原因及从外周血中分离肿瘤特异性CD8+ TILs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癌胚抗原(CE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胃癌患者84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观察组行腹腔镜辅助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止痛剂使用次数、住院时间等一般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并对比手术前后血清炎性因子[CRP、白细胞介
目的探讨膜连蛋白A2(AnnexinA2)在健康女性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内膜、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差别。方法对正常内膜组、EMs患者在位内膜和EMs患者异位内膜三组进行免疫组织化检查和Western blot检测,观察三组标本切片的阳性染色情况,分析其光密度值。结果AnnexinA2主要在内膜的间质和腺体上皮细胞的细胞核表达,而且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和异位内膜中的表达强度
目的探讨吉西他滨联合放疗对老年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34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体外照射和腔内照射治疗,对照组在放疗基础上给予顺铂40 mg/m2化疗,1次/周,连续应用6周;研究组在放疗基础上给予吉西他滨1000 mg/m2化疗,1次/周,应用2周后休息2周,再继续用药2周。观察两组近期疗效、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1年、3年、5年生存率。结果观
目的比较三种姑息性减黄术治疗恶性胆道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193例未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的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按内镜下胆管内支架植入引流术(ERBD)、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和姑息性胆肠吻合术三种治疗方法分成ERBD组62例、PTCD组71例和胆肠吻合组60例,对三组患者肝功能指标、术后近期并发症、住院时间和生存时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三组术后肝功能、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
目的探讨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63例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术中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臂神经(保留组)33例,另切除该两组神经(切断组)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引流量、术后上臂内侧和腋部及胸壁皮肤感觉异常发生率、胸大肌萎缩发生率。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122.3±30.1)ml比(125.6±29.4)ml]、清扫腋窝淋巴结
卒中后中枢神经痛(CPSP)是发生于脑卒中后的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表现多样,诊断需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并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疼痛。可采用药物、神经调控及心理干预综合治疗,最大限度地缓解患者疼痛,提高其生活质量。
目的分析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相关因素,为有效防治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继发MODS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择78例老年脑出血昏迷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期间内是否继发MODS分为MODS组和无MODS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定量参数,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MOD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78例(39.74%)患者中31例出现MODS;MODS组白细胞介素
β-防御素作为一类具有广谱抗微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其在黏膜的免疫防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鼻黏膜为其靶组织之一。目前研究发现这一机制与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因此我们设想通过研究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黏膜β-防御素的表达及生物学特性,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个新思路。
目的探讨甲氧明预防性泵注对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剖宫产产妇血液流变学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择期实施剖宫产术产妇10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53例。两组产妇均实施蜘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此基础上,研究组预防性泵注甲氧明。统计两组产妇不良反应情况,并对比两组产妇麻醉前(T0)、麻醉后1 min(T1)、麻醉后3 min(T2)、胎儿娩出时(T3)、娩出后1 min(T4)、娩出后3 min
目的了解云南某市HIV感染者早期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变化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该市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次参加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线情况及治疗后各随访时点(6、12、18、24、30、36个月)的CD4+T淋巴细胞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227例HIV感染者信息,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数为244个/μl;治疗6个月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