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得几年前的一个下午,学校教导主任屠老师突然找我谈话,说由于五(1)班的语文老师有孕在身,身体不太好,数学老师是个快退休的老教师,英语老师又隔天要去村小兼课,所以希望我这个音乐任课老师来当班主任。事先我曾经了解到这个班级的纪律比较松散,调皮的男孩很多,因此突然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大脑“嗡嗡”直叫,怎么办?我想:作为学校唯一的专职音乐教师,把学校的文艺工作干好是首要任务,还去当班主任?对五(1)班来说我每周才两节音乐课的时间进他们的教室,跟他们在一起,当班主任怎么行?本校是一所农村学校,各方面还留有传统教育观念的烙印,音乐是一门“副课”,作为一名音乐老师当班主任,我的话学生能听吗?家长能信任我吗?纵观全县的音乐老师在小学担任班主任工作的已不多了。然而,“挑战”两个字突然跳进我的脑海,我欣然接受了这一“光荣”又“艰巨”的任务。
“新官上任三把火”,我怎样来烧好这三把火呢?首先我进行了详细的班级摸底调查,了解到班里男孩多,个性差别大,淘气的孩子多。接着我心中开始了计划,想着能不能将音乐老师当班主任的弊端转化为优势呢?很快我就确定了能制胜的“三招”。
第一招:讲述音乐故事。在担任班主任后的第一周,我利用晨会的时间,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每天给学生讲述有关音乐的故事,介绍音乐作品,更多的是讲音乐家的故事。从国内学生熟悉的音乐家讲起,如聂耳、田汉、阿炳、冼星海、贺绿汀、乔羽等,到国外的著名音乐大师,如贝多芬、舒伯特、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等,讲述他们的生平,他们事业的辉煌,以及他们成功道路的坎坷和付出的艰辛。开始我给学生讲,后来,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讲给大家听。时间一长,学生慢慢把晨会讲音乐故事当做一项必做功课了,如果哪天有特殊情况讲不了,学生总会觉得今天有件事没做,总跟我商量能否找个时间“补课”。我发现这一招既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增长其知识,又给他们布置了有意义的“课外作业”。
第二招:开展文艺活动。了解到当时班级里有几个文艺积极分子,我就主动接近他们,经常跟他们一起讨论有关流行歌曲、当红歌星、音乐会等话题,我发现只要老师和他们一起说,他们就会非常愿意讲,讲得滔滔不绝、手舞足蹈、眉开眼笑的,看得出每个孩子都想充分展现自己能干的一面。于是,我以“点”带“面”,让他们带动全班同学编节目,哪怕只有一个节目也好,哪怕那节目非常幼稚,我也千方百计“挤”时间让他们在班上表演,并给予非常高的“精神奖励”。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班级文艺活动,我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的特长,带头唱歌、跳舞,唱他们喜欢、熟悉的歌,让他们“敬佩”我,因为我知道学生一旦佩服你了,就会喜欢你,乖乖听你的话。而后,我经常利用班队课、节日等机会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文艺活动,当然我自己也积极参加。这样时间一长,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又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第三招:利用音乐课。为了形成良好的班风,我在音乐课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集体的活动和比赛来体现和培养班级的团队精神,如小组歌唱比赛、小型课本剧比赛等。我在每次活动比赛前强调同学们重视过程,淡化结果,引导学生努力完成比赛,待比赛结束时进行点评,评委除了我还邀请学生参加,扩大团体的力量,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接受团队教育,无形中互相之间都知道合作和理解,形成比较好的班风,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另外,利用音乐课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在活动间隙、上下课的时间,与学生交友,进行思想沟通、情感融合,乃至心灵的碰撞,从而让学生敞开心扉,协调师生关系。
一年的班主任工作快结束时,夏亮同学写的《我的班主任》这篇文章让我至今难以忘怀。他在文中写道:“五年级第一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想:以前我们班主任吴老师是教我们语文的,对我们很关心,现在换了一个音乐教师,每星期才给我们上两节课,她会不会不管我们呢?直到有一次发生了这件事,才消除了我的担心。那天早上,我忘了戴红领巾,一走进教室孟老师就问我怎么没戴红领巾,我一听就耍脾气,大声回答老师:‘忘了!’第一节下课后,孟老师就来找我,我以为她会骂我,心里忐忑不安,可是只见她笑眯眯地望着我,和我说起了红领巾的故事……我觉得是我误解孟老师了,其实她也是很关心我们的,还和我们一起玩,一起唱歌,有这样一位好老师做我们的班主任,我觉得很开心。我希望孟老师一直做我的班主任。”
人们常说:对于一名人民干部来说,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那么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最大的安慰莫过于得到学生的信任。音乐老师同样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善县泗洲小学)
“新官上任三把火”,我怎样来烧好这三把火呢?首先我进行了详细的班级摸底调查,了解到班里男孩多,个性差别大,淘气的孩子多。接着我心中开始了计划,想着能不能将音乐老师当班主任的弊端转化为优势呢?很快我就确定了能制胜的“三招”。
第一招:讲述音乐故事。在担任班主任后的第一周,我利用晨会的时间,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特点,每天给学生讲述有关音乐的故事,介绍音乐作品,更多的是讲音乐家的故事。从国内学生熟悉的音乐家讲起,如聂耳、田汉、阿炳、冼星海、贺绿汀、乔羽等,到国外的著名音乐大师,如贝多芬、舒伯特、柴可夫斯基、施特劳斯等,讲述他们的生平,他们事业的辉煌,以及他们成功道路的坎坷和付出的艰辛。开始我给学生讲,后来,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讲给大家听。时间一长,学生慢慢把晨会讲音乐故事当做一项必做功课了,如果哪天有特殊情况讲不了,学生总会觉得今天有件事没做,总跟我商量能否找个时间“补课”。我发现这一招既能激发和培养学生的成功意识、增长其知识,又给他们布置了有意义的“课外作业”。
第二招:开展文艺活动。了解到当时班级里有几个文艺积极分子,我就主动接近他们,经常跟他们一起讨论有关流行歌曲、当红歌星、音乐会等话题,我发现只要老师和他们一起说,他们就会非常愿意讲,讲得滔滔不绝、手舞足蹈、眉开眼笑的,看得出每个孩子都想充分展现自己能干的一面。于是,我以“点”带“面”,让他们带动全班同学编节目,哪怕只有一个节目也好,哪怕那节目非常幼稚,我也千方百计“挤”时间让他们在班上表演,并给予非常高的“精神奖励”。为了吸引更多的同学参加班级文艺活动,我充分发挥音乐教师的特长,带头唱歌、跳舞,唱他们喜欢、熟悉的歌,让他们“敬佩”我,因为我知道学生一旦佩服你了,就会喜欢你,乖乖听你的话。而后,我经常利用班队课、节日等机会组织形式多样的主题文艺活动,当然我自己也积极参加。这样时间一长,既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又和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第三招:利用音乐课。为了形成良好的班风,我在音乐课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一些集体的活动和比赛来体现和培养班级的团队精神,如小组歌唱比赛、小型课本剧比赛等。我在每次活动比赛前强调同学们重视过程,淡化结果,引导学生努力完成比赛,待比赛结束时进行点评,评委除了我还邀请学生参加,扩大团体的力量,让同学们在活动中接受团队教育,无形中互相之间都知道合作和理解,形成比较好的班风,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另外,利用音乐课相对比较宽松的环境,在活动间隙、上下课的时间,与学生交友,进行思想沟通、情感融合,乃至心灵的碰撞,从而让学生敞开心扉,协调师生关系。
一年的班主任工作快结束时,夏亮同学写的《我的班主任》这篇文章让我至今难以忘怀。他在文中写道:“五年级第一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我想:以前我们班主任吴老师是教我们语文的,对我们很关心,现在换了一个音乐教师,每星期才给我们上两节课,她会不会不管我们呢?直到有一次发生了这件事,才消除了我的担心。那天早上,我忘了戴红领巾,一走进教室孟老师就问我怎么没戴红领巾,我一听就耍脾气,大声回答老师:‘忘了!’第一节下课后,孟老师就来找我,我以为她会骂我,心里忐忑不安,可是只见她笑眯眯地望着我,和我说起了红领巾的故事……我觉得是我误解孟老师了,其实她也是很关心我们的,还和我们一起玩,一起唱歌,有这样一位好老师做我们的班主任,我觉得很开心。我希望孟老师一直做我的班主任。”
人们常说:对于一名人民干部来说,金碑银碑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那么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最大的安慰莫过于得到学生的信任。音乐老师同样可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善县泗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