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笛走进小学音乐课堂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zerg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根据义务教育的需要,在音乐课程中适当增加了乐器演奏教学内容,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演奏实践,更好地感受和表现音乐。竖笛,因其携带方便、价格便宜、简单易学,成为学校音乐课器乐教学的首选乐器。竖笛吹奏对乐谱视唱、唱歌教学、音乐创作、乐曲欣赏等方面的音乐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小学阶段,如何使每一位学生在短时间内熟练地吹奏竖笛,是摆在每一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任务。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大班教学要把握以下几个阶段的教学。
  一、小学低段的竖笛教学
  小学低段的孩子大多数没有接触过乐器,他们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心,但是他们的注意力与兴趣极易转移,又往往不能持久。调查表明,7~9岁的孩子对音乐的审美态度处在“写实阶段”,他们挑选喜欢与不喜欢的作品的标准是像不像。因此,在这一时期进行竖笛教学要把握三个方面的原则:1?郾教师范奏要儿童化。要吹奏学生熟悉、富于拟人化的作品,让音乐贴近学生的生活,引起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对竖笛产生浓厚的兴趣。2?郾教学内容要少而精。初学时,一节课教学一个音。对小学低段学生来说,会吹一个音已经不容易了,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切实掌握吹这个音的技能,对吹这个音感兴趣。3?郾教学手段灵活多样,富于情趣。或编成小乐曲,或变换节奏,或把声音赋予活泼可爱的小动物们的形象、或用竖笛讲故事等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
  二、小学中段的竖笛教学
  小学中段学生对竖笛吹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已经会吹简单的小乐曲,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所提高,情感意志和个性有所发展。但由于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还不是很高,认知能力还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这一阶段进行竖笛教学要正确处理好学生发展水平差异性的问题。1?郾充分发挥演奏能力强的学生的带头作用。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这部分学生的带头作用,往往事半功倍。例如,让他们当“小老师”,在小组内和一对一地教同学演奏。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小老师”给予奖励。这样一来,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这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热情,他们争先恐后当“小老师”。2?郾充分激发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兴趣是有效保护这些学生自尊心的好方法,更是使他们产生学习欲望的巨大动力。例如,对于吹得不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自主选择学习伙伴——“小老师”,自主选择吹奏乐曲,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的,及时给予表扬,吹奏有明显进步的,也可以争当“小老师”。这样一来,不仅巧妙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郾力求全班平衡和谐发展。通过教师的指导,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学,当全班的吹奏水平相对接近时,及时组织他们集体吹奏。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在和谐的氛围中提高了吹奏技能。
  三、小学高段的竖笛教学
  到了小学高段,随着同学们竖笛吹奏水平的逐渐提高,掌握吹奏技巧的相对稳定,这一阶段就需要吹奏大量曲目,以期达到质的飞跃。这时的大班教学要注意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郾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制订切实有效的多层次教学目标。2?郾兼顾乐曲的难易程度,使教学面向全体学生。3?郾融各层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于生动活泼的教学中。例如,这一阶段可以采用小组竞赛互相激励的方法,首先将全班学生分为2~4个小组,每个小组的成员搭配适宜,然后拟定吹奏内容,可以是一首新歌,可以是一组儿童歌曲,或是课本上的歌曲,或是课外的歌曲,最后,规定比赛的方式。可以看着乐谱吹或是脱谱吹,可以是单人吹或是多人吹,或是集体吹奏,随机变换吹奏内容和竞赛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对取得优异成绩的小组或个人进行奖励,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进取精神。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这一阶段吹奏大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音乐作品,为学生形成个性的音乐见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竖笛吹奏教学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特点,我们要切实抓好、抓牢竖笛吹奏每一个阶段的教学,使竖笛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为我们的学生开启美妙的音乐人生。
  作者单位
  西南林学院附属中小学
  ◇责任编辑:陈顺◇
其他文献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水,除了饮用,我们还用它淋浴、冲洗厕所或洗一大堆衣服。那么,该如何处理这些流入排水道的废水呢?  废水和其中含有的各种不同的废物总称为污水。如果发现这部分水有朝一日还会返回,而且可能成为你饮用水的一部分,你可能会感到惊讶,但你无须为此忧心忡忡,因为废水在重新利用前,必须经过很多处理,步骤如下:  1 沙滤设备:当废水进入处理厂后,它首先要经过的就是沙滤设备。在这里,水的流速被降低到
如何上好阅读课的第一课时,是一个让人烦恼的问题。第一课时,也大都让人失望,机械呆板,了无生趣,学生学得乏味,教师教学的创造力仿佛进入了禁区,教师在教学中实现自我价值也成了奢谈。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关于程序教学的论述中指出:“一种编制合理、使用恰当的程序,可以有助于学生直接体验到满足感,掌握知识内容,理解学习过程,以及增强自信心,感到任何内容都是可以学会的。”诚然,第一课时应该有一定的范式,但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