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倾听:让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更给力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us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针对小学一年级孩子的活泼天性,本文从“创设新颖教学活动、完善教学评价体制、改善教师学生行为、规范学生倾听要求”等方面,谈一谈一年级学生课堂倾听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 倾听体验 倾听意识 倾听习惯 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刚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一个没有低年级教学经验的老师往往会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孩子学习的缺点加以约束,限制孩子“动”,强制听课,有的还认为孩子是患了“多动症”。孩子们课堂上一个个让老师哭笑不得的场景挑战了老师的耐心,老师们也会采取一些自以为是的行动:犀利的眼神,甚至是疾言厉色,但是这些措施在孩子身上完全不奏效,他们依然我行我素,此刻老师的威信荡然无存,让老师们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孩子们也觉得坐在教室里上课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上一堂课下来既苦又累,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日积月累,延误孩子一生。如果我们上一年级课的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
  日本学者佐藤学说:“倾听是让学习成为学生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常常都是善于倾听的儿童。”因此我认为提高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就是培养孩子用心倾听。
  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里培养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呢?我想从以下方面谈谈。
  一、创设新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倾听兴趣
  六、七岁的孩子都有一个爱听大人讲故事的习惯,上新课之前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自编一段故事,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境,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导入新课;充分利用教材中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设计游戏等形式帮助学生学会倾听。一个班级大概有四十个学生,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难以维持教學秩序。不论是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还是在公开课中,我们都有共鸣:一说到讲故事,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孩子们个个竖着耳朵听讲。
  二、完善教学评价体制,愉悦学生倾听体验
  1.评价激励
  对于那些能倾听别人发言并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给予及时表扬,例如,“你听得最认真。”“XX听得多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听得可真仔细,这么一点点的区别都听出来了。”“你不但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而且补充了自己的想法,真棒!”这样的评价不但表扬了认真倾听的孩子,而且激励了其他学生倾听,并且能够表达出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想法,因此在倾听过程中老师们不要吝啬自己的表扬,表扬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奖励激励
  课堂中可以尝试转换一下角色,让孩子也当回小老师。专门设计一些判断题、改错题等问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出“啄木鸟小医生”、“小小评论家”、“小博士”、“小小设计师”等。这些荣誉称号对孩子们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也可以制作“五角星”、“小红花”、“小苹果”、“神耳朵”等小奖品,孩子们为了好好表现,得到奖品,就会有意抑制自己的小行为、小动作,认真听讲。我们奖励表扬一个,最后受益的是全班学生。
  3.竞争激励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小组竞争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促使学生人人参与到数学活动中,为数学课堂教学增添色彩。通过竞争激励,不仅能积极完成教学任务,还能调动学生倾听的积极性,同时也能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进倾听能力的提高。
  三、改善教师学生行为,激发学生倾听意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最亲密的伙伴,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老师何尝不是呢?教师在课堂内外都要是一个耐心、专心的倾听者,学生才能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比如:在课堂上当学生勇敢地站起来表达自己想法时,不管他的发言是断断续续,声音很小,还是语无伦次,我们都要耐心地鼓励学生大胆地说出来,放低我们高高在上的姿态,用心呵护孩子的情绪,抱着欣赏和宽容的心态和孩子交流,对孩子的回答进行适时的肯定和评价。
  四、规范学生倾听要求,培养学生倾听习惯
  一年级孩子有限的识字量增加了孩子读题和分析题意的困难,这时候倾听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明确提出倾听的要求,让孩子跟着老师说一说:“眼睛看,小手指。”这样做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有效地控制了课堂纪律,还可以委婉地提出检测孩子听的效果的要求,比如:“仔细听,等会请你做小老师,说说他哪说得好?”“一会我要请你把刚才XX的话重复一遍哦!”“谁有和他的想法不一样的,请补充。”长此以往,就能培养孩子们倾听的好习惯,还能提高听的能力。
  最后我想以我给孩子们常说的一个寓言故事结束这篇文章:曾经有个小国的使者来到中国,进贡了三个一模一样的金人,金碧辉煌,可把皇上高兴坏了。但是这小国使者不厚道,同时出了一道题目:这三个金人谁最有价值?皇上想了很多办法:请来珠宝匠检查,称重量,看做工。可是都是一模一样的,怎么办呢?最后,一位老臣拿着三根稻草,插入第一个金人的耳朵里,这根稻草从另一边耳朵里出来了,第二个金人的稻草直接从嘴巴里调出来了,而第三个金人的稻草进去之后,掉进了肚子里,什么动向都没有。老臣说:“第三个金人最有价值!”使者默默无语,答案正确。倾听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艺术,在培养孩子们学会倾听的过程,我们教会了孩子们如何获得智慧,更重要的是教会孩子们如何尊重别人和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其他文献
摘 要: 数学学习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透过文字或图像现象探究和解决数学问题、掌握数学规律与思维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兴趣和思维特点,提高他们捕捉图片形象的能力,发现图片背后的数学问题,在提高读图解图能力的基础上获得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思维品质的提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读图能力 数学思维 学习能力  小学生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比较特出,而图片(画)多是形象鲜明富有趣味
摘 要: 数学综合实践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钥匙,只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乐于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讲究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动手能力 综合实践  一、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数学综合实践能力是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将知识点进行整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数学课本中《确定位置》这一节,教师可以简单地进行情境导入,教师先自己做一
摘 要: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需要学生有开放的思维方式,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更应该注意的是对于学生思维的训练。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思维训练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带来启示。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学生思维训练 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因为数学科目自身的特点,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开展数学课程对于学生的思维进行良好的训练。想要做好训练,首先应该认清的便是在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只有针对这些
摘 要: 小学阶段的教学非常重要,然而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本文将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际情况,分析研究目前的发展状况,从而提出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 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质量 提高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与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对于初学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而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只有在根源时把握住学习机会,才可以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提供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