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常市地处黑龙江省中部,小兴安岭南麓,属我省第三、四积温带。现有耕地面积75万亩,其中水稻种植45万亩。随着旱育苗钵体化和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稻钵体旱育苗机械摆栽技术”推广面积逐年增加,到2012年全市推广面积达10万亩,平均增产14.5%。但有些农户因重要技术环节掌握不好,致使增产幅度较小,因此,本文就育苗、施肥、插秧和防治病害等关键技术环节加以介绍,希望能对稻农的种植水平有所提升。
1.育壮苗
1.1秋备苗床土
提倡伏秋备床土,选择无污染,无长残留农药的土壤,取土后堆积,利用伏秋高温,消灭土壤中病原菌、虫卵、杂草籽,于避雨处存放备用。
1.2配制营养土
春季拌水稻壮秧剂最好采用机械混拌。如人工操作,必须混拌均匀。育1公顷本田所需秧苗,需要1200kg营养土,448孔/盘的钵体盘约600盘。营养土充分混拌后用塑料布盖好闷24小时,然后装盘待播。
1.3种子处理
1.3.1风选、晒种
在播种前15~20天,选晴天风选,晒种2~3天,防暴晒,勤翻动,夜间种子要集中苫好,防止低温霜冻雨淋。
1.3.2发芽试验
晒种后进行发芽试验,确定播量。
1.3.3盐水选种
容器内加入50kg水,12~12.5kg大粒盐,充分溶解后放入稻种,搅拌后捞出秕谷,再用清水投洗2遍。
1.3.4浸种消毒
采用咪鲜胺类杀菌剂25%施保克1袋(10ML)或25%使百克1袋(14ML),对水50kg,浸种40kg,药剂浸种容器的水面要高出稻种10cm左右,在室温15~20℃条件下浸种5~7天,每天早、晚各搅拌1次,浸种后将种子用清水投洗一次后装袋催芽。
1.3.5催芽
催芽袋最好用水稻催芽专用网袋,或装入透气良好的袋中,催芽温度保持在32~28℃,每隔2~3小时翻动一次,当稻种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20℃,当芽长1.5~2.0mm时,放在阴凉处晾芽,温度降到20~15℃待播。提倡采用催芽器催芽,高温32℃水温条件下破胸(约24小时),28~30℃条件下催芽(约22~24小时),保证出芽快、芽齐、芽壮。
1.4精细播种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6℃时开始播种,我市一般在4月10日开始。摆盘前苗床要浇透底水,钵体要与床面紧密接触(可采用配套模具压实),不能留有空隙。把配置好的营养土装入钵体盘孔2/3处,刮去多余的营养土,用细眼喷壶轻浇水,待营养土沉实后用播种器每穴播芽种2~4粒。播后用覆土机覆土0.5cm,确保覆土均匀,厚度一致。
1.5苗床封闭除草
播种覆土后,用禾草丹(高杀草丹)混扑草净。即90%禾草丹(15ml/袋)每100苗床面积22~30ml混50%扑草净5g,均匀喷施或撒施。育秧床面要求平整,覆土均匀、水份适中,水份过大床面有积水易产生药害,苗床过于干旱则影响药效。
1.6温度管理
播种到出苗,密封保温,秧苗立针期及时撤掉地膜或小拱棚膜;秧苗1叶1心期,温度控制在25-28℃,避免棚内温度过高,株高控制在4.5~5.5cm;2叶1心期,温度控制在20~25℃,株高7.5~8.5cm;3叶1心期,温度控制在20℃左右,株高12.5~13.5cm,之后,棚膜昼揭夜盖,温度与外界气温相同即可,但要预防冷害,此期间株高控制在14.5~15.5cm。
1.7水分管理
要看苗、看土壤湿度浇水,保持土埌湿润。特别是2叶期后水分管理,由于钵体盘育苗抗旱能力差,应注意及时浇水。当旱晨秧苗叶尖露水减少或中午叶片打卷时,要在早晨或傍晚浇水,浇水要浇透。最好采用微喷设施,如人工浇水要往复缓慢喷浇,不能大水漫灌。
1.8通风炼苗
为了使秧苗健壮,应严格遵循苗床“见绿即通风”的原则,促下控上。通风时间和通风量应根据气温高低而定,插秧前3~5天可以昼夜通风或撤下棚膜。
1.9防治立枯病
在立枯病发生初期,可选用下列一种药剂进行防治。(1)30%甲霜?噁霉灵(瑞苗青)水剂1ml/;(2)20%噁霉?稻瘟灵(移栽灵)乳油2~3ml/;(3)99%噁霉灵可湿粉1.5g/;(4)30%噁霉灵(韩兰亭)水剂6ml/。发病初期喷以上药剂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程度,加快病苗长出新根,恢复病苗正常生长发育。
1.10带药带肥下地
插秧前2天,每撒施磷酸二铵150g,施肥后喷清水洗苗。同时,为防潜叶蝇本田危害,在秧田每100用艾美乐5g加敌杀死5ML,对水1.5-2.0L喷雾。
2.整地施肥
2.1整地
要建立翻旋结合的整地制度,即翻一年,旋两年。翻地深度18~20cm,旋地深度达到13~15cm。水整地要在充分泡好田的前提下,在插秧前6~7天进行。为了保证机械摆插质量,要求整平耙细,做到池内高低不过寸,寸水不露泥。
2.2施肥
应用平衡施肥技术,进行土壤样品测试掌握土壤供肥性能,结合水稻品种需肥特性和所施肥料的肥效特点,决定肥料施用数量及方法。要本着氮、磷、钾肥结合;农家肥、化肥、微肥结合;底肥、追肥结合;深层、中层、表层结合;追肥要看天、看地、看苗施肥。
2.2.1底肥
秋翻地农家肥应在翻地前施入,化肥宜在春旱耙前施入;春季旋耕的地块,底肥宜在旋地前施入。每公顷基肥施充分腐熟的堆肥、厩肥15~20t;水稻專用复合肥做底肥,例如:中等肥力地块施用45%含量的复合肥每公顷300kg左右。比例用量:水稻生育期氮、磷、钾(纯量)比例应采用2:1:1.5~1..8(可根据测土结果适当调整)。 2.2.2分蘗肥
水稻充分返青后,约插秧苗5~7天,公顷追肥尿素40~50kg混硫酸铵50kg。
2.2.3调节肥
看水稻长势,看天气状况进行。如田间稻苗有脱肥现象,或出现长势不均匀的情况,施肥调节。时期在6月中旬,公顷追肥尿素25~30kg,加硫酸铵40~50kg,促使稻株快分蘖。
2.2.4穗肥
在7月上中旬进行,在排水晒田之后。公顷施尿素40~60kg,硫酸钾(或氯化钾)50~100kg。以利水稻增强抗性、孕大穗,(下转第227页)(上接第217页)降低空秕率,提高产量。
2.2.5叶面肥
结合病害防治于水稻分蘖盛期、破口期、和齐穗期喷施优质叶面肥1-3次,抗逆提质增产。
3.机械摆插
采用钵体摆栽机插秧,在不漂苗的前提下适当浅插,充分发挥低节位分蘖的作用;并保持插秧深浅一致、行直,不重抓、不漏抓;池角及池中掉苗或没插到的地方人工随摆栽机补齐,以保证缓苗返青一致。种植11片叶中早熟品种,宜采用9寸×4寸,种植12片叶中晚熟品种或分蘖力强的品种,插秧应采用9寸×5寸规格。密度要达到20穴~25穴/。
4.病虫草害防治
化学除草。应选择安全、高效、优质除草剂。
4.1插秧前封闭除草
建议应用噁草酮(农思它)、丙炔噁草酮(稻思达)、乙氧氟草醚(稻好适)等。
4.2插秧后前期封闭除草
建议应用丙草胺(瑞飞特)或莎稗磷(阿罗津)或苯噻酰草胺混配防除阔叶杂草除草剂如10%吡嘧磺隆(草克星)或30%苄嘧磺隆(农得时)或15%乙氧磺隆(太阳星)或20%醚磺隆(莎多伏),或直接应用上述药剂的复配制剂。
4.3插秧田中期封闭除草
当稻田稗草超过1.5叶期,达到2~3叶期时,一般在插秧后10~15天,施用除草剂可视为中期封闭除草。可用90%禾草敌(高杀草丹)乳油或二氯喹啉酸混配防除阔叶杂草除草剂,或直接应用上述药剂的复配制剂。
4.4本田后期化学除草
当稻田稗草超过3叶期以后,施用除草剂可视为后期化学除草。可应用五氟磺草胺(稻杰)或氰氟草酯(千金),对大龄稗草有效;防治阔叶杂草及多年生莎草科杂草可用二甲四氯与灭草松混合剂(如莎阔丹)。使用时期在水稻有效分蘖末期,即6月末至7月初,提早使用影响水稻分蘖。
5.防治病虫害
5.1防治稻瘟病
叶瘟发生初期或穗颈瘟发病前预防用三环唑,一旦发病则应使用稻瘟灵、咪鲜胺、春雷霉素等有治疗效果的药剂。用药时期:预防叶瘟在7月中旬,预防穗颈瘟要在始穗期、齐穗期各喷一次。用以上药剂防治稻瘟病时,可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省工高效。
5.2防治二化螟
药剂防治二化螟一定要抓住防治时期,我省一般在7月上旬二化螟卵孵化高峰,幼虫蛀入水稻茎秆为害之前进行,要防治2~3次,每次间隔7~10天。可应用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或480g/l毒死蜱(乐斯本)乳油或20%三唑磷乳油或18%杀虫双撒滴剂或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 [科]
1.育壮苗
1.1秋备苗床土
提倡伏秋备床土,选择无污染,无长残留农药的土壤,取土后堆积,利用伏秋高温,消灭土壤中病原菌、虫卵、杂草籽,于避雨处存放备用。
1.2配制营养土
春季拌水稻壮秧剂最好采用机械混拌。如人工操作,必须混拌均匀。育1公顷本田所需秧苗,需要1200kg营养土,448孔/盘的钵体盘约600盘。营养土充分混拌后用塑料布盖好闷24小时,然后装盘待播。
1.3种子处理
1.3.1风选、晒种
在播种前15~20天,选晴天风选,晒种2~3天,防暴晒,勤翻动,夜间种子要集中苫好,防止低温霜冻雨淋。
1.3.2发芽试验
晒种后进行发芽试验,确定播量。
1.3.3盐水选种
容器内加入50kg水,12~12.5kg大粒盐,充分溶解后放入稻种,搅拌后捞出秕谷,再用清水投洗2遍。
1.3.4浸种消毒
采用咪鲜胺类杀菌剂25%施保克1袋(10ML)或25%使百克1袋(14ML),对水50kg,浸种40kg,药剂浸种容器的水面要高出稻种10cm左右,在室温15~20℃条件下浸种5~7天,每天早、晚各搅拌1次,浸种后将种子用清水投洗一次后装袋催芽。
1.3.5催芽
催芽袋最好用水稻催芽专用网袋,或装入透气良好的袋中,催芽温度保持在32~28℃,每隔2~3小时翻动一次,当稻种破胸时,将温度降到25~20℃,当芽长1.5~2.0mm时,放在阴凉处晾芽,温度降到20~15℃待播。提倡采用催芽器催芽,高温32℃水温条件下破胸(约24小时),28~30℃条件下催芽(约22~24小时),保证出芽快、芽齐、芽壮。
1.4精细播种
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6℃时开始播种,我市一般在4月10日开始。摆盘前苗床要浇透底水,钵体要与床面紧密接触(可采用配套模具压实),不能留有空隙。把配置好的营养土装入钵体盘孔2/3处,刮去多余的营养土,用细眼喷壶轻浇水,待营养土沉实后用播种器每穴播芽种2~4粒。播后用覆土机覆土0.5cm,确保覆土均匀,厚度一致。
1.5苗床封闭除草
播种覆土后,用禾草丹(高杀草丹)混扑草净。即90%禾草丹(15ml/袋)每100苗床面积22~30ml混50%扑草净5g,均匀喷施或撒施。育秧床面要求平整,覆土均匀、水份适中,水份过大床面有积水易产生药害,苗床过于干旱则影响药效。
1.6温度管理
播种到出苗,密封保温,秧苗立针期及时撤掉地膜或小拱棚膜;秧苗1叶1心期,温度控制在25-28℃,避免棚内温度过高,株高控制在4.5~5.5cm;2叶1心期,温度控制在20~25℃,株高7.5~8.5cm;3叶1心期,温度控制在20℃左右,株高12.5~13.5cm,之后,棚膜昼揭夜盖,温度与外界气温相同即可,但要预防冷害,此期间株高控制在14.5~15.5cm。
1.7水分管理
要看苗、看土壤湿度浇水,保持土埌湿润。特别是2叶期后水分管理,由于钵体盘育苗抗旱能力差,应注意及时浇水。当旱晨秧苗叶尖露水减少或中午叶片打卷时,要在早晨或傍晚浇水,浇水要浇透。最好采用微喷设施,如人工浇水要往复缓慢喷浇,不能大水漫灌。
1.8通风炼苗
为了使秧苗健壮,应严格遵循苗床“见绿即通风”的原则,促下控上。通风时间和通风量应根据气温高低而定,插秧前3~5天可以昼夜通风或撤下棚膜。
1.9防治立枯病
在立枯病发生初期,可选用下列一种药剂进行防治。(1)30%甲霜?噁霉灵(瑞苗青)水剂1ml/;(2)20%噁霉?稻瘟灵(移栽灵)乳油2~3ml/;(3)99%噁霉灵可湿粉1.5g/;(4)30%噁霉灵(韩兰亭)水剂6ml/。发病初期喷以上药剂时,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能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程度,加快病苗长出新根,恢复病苗正常生长发育。
1.10带药带肥下地
插秧前2天,每撒施磷酸二铵150g,施肥后喷清水洗苗。同时,为防潜叶蝇本田危害,在秧田每100用艾美乐5g加敌杀死5ML,对水1.5-2.0L喷雾。
2.整地施肥
2.1整地
要建立翻旋结合的整地制度,即翻一年,旋两年。翻地深度18~20cm,旋地深度达到13~15cm。水整地要在充分泡好田的前提下,在插秧前6~7天进行。为了保证机械摆插质量,要求整平耙细,做到池内高低不过寸,寸水不露泥。
2.2施肥
应用平衡施肥技术,进行土壤样品测试掌握土壤供肥性能,结合水稻品种需肥特性和所施肥料的肥效特点,决定肥料施用数量及方法。要本着氮、磷、钾肥结合;农家肥、化肥、微肥结合;底肥、追肥结合;深层、中层、表层结合;追肥要看天、看地、看苗施肥。
2.2.1底肥
秋翻地农家肥应在翻地前施入,化肥宜在春旱耙前施入;春季旋耕的地块,底肥宜在旋地前施入。每公顷基肥施充分腐熟的堆肥、厩肥15~20t;水稻專用复合肥做底肥,例如:中等肥力地块施用45%含量的复合肥每公顷300kg左右。比例用量:水稻生育期氮、磷、钾(纯量)比例应采用2:1:1.5~1..8(可根据测土结果适当调整)。 2.2.2分蘗肥
水稻充分返青后,约插秧苗5~7天,公顷追肥尿素40~50kg混硫酸铵50kg。
2.2.3调节肥
看水稻长势,看天气状况进行。如田间稻苗有脱肥现象,或出现长势不均匀的情况,施肥调节。时期在6月中旬,公顷追肥尿素25~30kg,加硫酸铵40~50kg,促使稻株快分蘖。
2.2.4穗肥
在7月上中旬进行,在排水晒田之后。公顷施尿素40~60kg,硫酸钾(或氯化钾)50~100kg。以利水稻增强抗性、孕大穗,(下转第227页)(上接第217页)降低空秕率,提高产量。
2.2.5叶面肥
结合病害防治于水稻分蘖盛期、破口期、和齐穗期喷施优质叶面肥1-3次,抗逆提质增产。
3.机械摆插
采用钵体摆栽机插秧,在不漂苗的前提下适当浅插,充分发挥低节位分蘖的作用;并保持插秧深浅一致、行直,不重抓、不漏抓;池角及池中掉苗或没插到的地方人工随摆栽机补齐,以保证缓苗返青一致。种植11片叶中早熟品种,宜采用9寸×4寸,种植12片叶中晚熟品种或分蘖力强的品种,插秧应采用9寸×5寸规格。密度要达到20穴~25穴/。
4.病虫草害防治
化学除草。应选择安全、高效、优质除草剂。
4.1插秧前封闭除草
建议应用噁草酮(农思它)、丙炔噁草酮(稻思达)、乙氧氟草醚(稻好适)等。
4.2插秧后前期封闭除草
建议应用丙草胺(瑞飞特)或莎稗磷(阿罗津)或苯噻酰草胺混配防除阔叶杂草除草剂如10%吡嘧磺隆(草克星)或30%苄嘧磺隆(农得时)或15%乙氧磺隆(太阳星)或20%醚磺隆(莎多伏),或直接应用上述药剂的复配制剂。
4.3插秧田中期封闭除草
当稻田稗草超过1.5叶期,达到2~3叶期时,一般在插秧后10~15天,施用除草剂可视为中期封闭除草。可用90%禾草敌(高杀草丹)乳油或二氯喹啉酸混配防除阔叶杂草除草剂,或直接应用上述药剂的复配制剂。
4.4本田后期化学除草
当稻田稗草超过3叶期以后,施用除草剂可视为后期化学除草。可应用五氟磺草胺(稻杰)或氰氟草酯(千金),对大龄稗草有效;防治阔叶杂草及多年生莎草科杂草可用二甲四氯与灭草松混合剂(如莎阔丹)。使用时期在水稻有效分蘖末期,即6月末至7月初,提早使用影响水稻分蘖。
5.防治病虫害
5.1防治稻瘟病
叶瘟发生初期或穗颈瘟发病前预防用三环唑,一旦发病则应使用稻瘟灵、咪鲜胺、春雷霉素等有治疗效果的药剂。用药时期:预防叶瘟在7月中旬,预防穗颈瘟要在始穗期、齐穗期各喷一次。用以上药剂防治稻瘟病时,可加入芸苔素内酯类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可促进病株尽快恢复生长,省工高效。
5.2防治二化螟
药剂防治二化螟一定要抓住防治时期,我省一般在7月上旬二化螟卵孵化高峰,幼虫蛀入水稻茎秆为害之前进行,要防治2~3次,每次间隔7~10天。可应用5%氟虫腈悬浮剂(锐劲特)或480g/l毒死蜱(乐斯本)乳油或20%三唑磷乳油或18%杀虫双撒滴剂或90%杀虫单可溶性粉剂。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