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互联网+”背景下《商品管理》课程建设与改革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商品管理》课程是在《商品学》课程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目标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一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对店铺的商品管理能力。
  【关键词】互联网;商品管理;课程建设;改革
  自《商品管理》课程开设以来,课程组教师努力探索与创新,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与实践,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通过实施校企合作,将课堂教学与岗位实践有机结合,形成了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最终实现学生商品管理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提升。互联网+给《商品管理》课程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在互联网+时代,我们该如何进行《商品管理》课程建设与改革,以更好的适应零售企业商品管理岗位的需求,提升学生的商品管理能力,笔者重点从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课程内容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课程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
  该课程秉承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设计理念,在设计思路上,首先根据岗位标准的调研,明确专业就业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确定课程标准,根据岗位标准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课程的培养目标,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课程目标序化整合教学内容,基于岗位的工作过程以及学生特点采取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实施教学,最后参考岗位考核标准,采取过程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的形式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课程内容的改革
  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目标就业岗位是门店基层管理岗位,在确定课程内容时,课程组教师首先深入企业调研,校企合作共同确定门店基层管理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为:人员管理、商品管理、现场管理、销售管理。围绕商品管理这一典型工作任务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企业共同确定了《商品管理》课程的学习内容,体现了工作岗位与教学内容的对接。其次,在原来《商品学》的基础上,结合连锁企业门店商品管理的培训教材以及品类管理师职业资格标准,构建了三个学习情境,即:情境1:制定进货计划、情境2:导入卖场、情境3:库存管理。体现了课程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对接。最后,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教学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序化,体现了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三、教学模式的改革
  自《商品管理》课程开设以来,课程组教师一直在探索适合学生智能特点的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运用学校的现有资源,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训,这为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例如:运用学生的创业店铺进行了商品盘点的实训,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掌握了商品盘点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学院综合超市进行商品条形码的识别,加深了学生对商品条码的印象与应用。另外,我们还充分运用了校外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顶岗实习,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加深对商品管理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手段的改革
  在課程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重点采取的教学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角色扮演法。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课程教学的趣味性。
  在课程的教学手段的选择上,主要采取了多媒体课件,网络视频、网络博客的形式,丰富了课程的资源。
  五、考核方式的改革
  教学效果的好坏,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考核。在制定该课程的考核标准时,参照商品管理工作的工作任务和职业技能标准,按照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他人考核与自我考核相结合的“四结合”原则,制定考核评价标准和考核评价办法。与企业共同制定了考核方案。重点对学生的商品管理能力进行了综合考核。
  1.形成性考核评价
  平时成绩、技能测试,学生互评与自评
  2.终结性考核评价
  采取调研报告的形式,按规定格式撰写调研报告,并进行答辩。
  ① 调研报告:格式规范,内容详实,有创新;
  ② PPT:要求精炼,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③ 答辩:要求思路清楚,口齿清晰,回答问题合理,思路敏捷。
  3.成绩评定标准
  考核指导思想:按照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校内考核与校外考核相结合,他人考核与自我考核相结合的“四结合”原则进行考核。
  六、特色与创新
  (一)构建了“学训合一、两模双线”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与学科体系的课程模式,以商品管理的工作流程为主线,构建了基于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课程内容体系,依据“知识够用”设计知识模块,“突出能力”构建技能模块,知识模块和技能模块交替进行,做到边学边用,边训边学,“学训合一”。知识理论线培养职业素质;实践实训线训练职业能力,实现思考力和执行力的有效融合。
  (二)形成了“循岗导教,以岗导学”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
  商品管理课程的教学,以企业实际岗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依据,设计课程内容和实训体系,强调学生校内学习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习与应用的结合,课堂与企业的交替,这就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从而带动学生角色的转变,即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技能的主动学习者转变。
  (三)完善了“校企共融,岗课交替”合作育人的育人模式
  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密切与实习基地的企业合作,成立了课程建设委员会,在课程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共建课程资源,真正实现校企融合,达到“合作育人,合作就业”的新境界;合理安排课程内容,尝试“弹性化”教学,实现,学生、企业、学校的多赢。
  (四)搭建了“课程网站,学习开放”资源共享的学习平台
  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学院的网络资源,建设了课程网站,云课堂、博客,qq群,通过现代化学习方式,扩大了学习深度和广度,实现了学习现场的虚拟化,学习形式的网络化,学习资源的电子化,学习方式的便捷化,學习效率的高效化。
其他文献
光刻胶是半导体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材料。光刻胶行业常年被日本和美国等国家所垄断,随着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光刻胶国产化迫在眉睫。本文针对g-线(436 nm)和i-线(365 nm)光刻胶进行了总结,按照其组成不同,将其分为酚醛树脂/重氮萘醌、化学放大胶和分子玻璃等类型,并分别进行介绍。目前,市场用量较大的g/i-线光刻胶主要是酚醛树脂/重氮萘醌系列,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对酚醛树脂/重氮萘醌的研究报道,阐述了其曝光机理以及光敏剂、添加剂等对光刻胶性能的影响。本文期望能对g-线/i-线光刻胶的开发提供参考。
【摘 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英语的学习也越來越受到政府教育部门的关注,但是英语的学习在农村地区仍然是一个难题。由于地域限制,学习资源不足,教师教育水平的限制等因素,农村小学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存在很多的困难,以至于形成了“英语学困生”。本文将对农村小学英语的学习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如何能够有效转化农村小学英语学困生。  【关键词】农村教育;英语;学困生  
期刊
导向自组装(Directed Self-Assembly,DSA)光刻技术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型图形化工艺,已被国际器件与系统路线图(International Roadmap for Devices and Systems,IRDS)列为下一代光刻技术的主要候选方案。DSA光刻技术是基于嵌段共聚物(Block Copolymer,BCP)自组装构建高分辨图案,能够突破传统光学光刻的衍射极限,具有高通量、低成本和延续性好等显著优势,已成为半导体工艺技术中的研发热点。将DSA与其它光刻技术如极紫外(Ext
【摘 要】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突出学生的主体教学地位得到了更深入的贯彻与执行。为了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责任感与自主能力,促进其全面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展开了由学生们进行班级自主管理的教育模式,这既是实施素质化教育的具体实施策略,同时也是充分发挥个体优势,促进学生的独立意识与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为此,针对小学班主任在落实班级自主管理过程中的问题与措施进行相关分析,从而促进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
期刊
近年来,光敏聚酰亚胺(PSPI)在先进封装、微机电系统和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显示等新兴领域的需求牵引下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产业化方面,PSPI的进展都引起了广泛关注。光敏聚酰亚胺作为一种实用的可自图案化薄膜材料显示出越来越突出的重要性。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正性、负性光敏聚酰亚胺的结构设计、光化学反应及其感光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在集成电路、微机电系统以及OLED显示等方面的应用需求,最后对光敏聚酰亚胺在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随着集成电路制程向着3 nm乃至1 nm推进,光刻胶作为集成电路制造中最为繁杂的光刻工艺所需的重要耗材,愈发显示其重要性及挑战性。光刻胶随曝光光源的进步经历了从紫外到深紫外再到极紫外的发展,本文从成膜剂角度首先综述了紫外光刻胶及深紫外光刻胶的发展应用情况,接着对极紫外光刻胶的性能需求作了简述,最后重点针对极紫外光刻胶中的分子玻璃体系作了介绍及展望。
193 nm光刻胶主要有化学/非化学放大、分子玻璃和无机-有机杂化等类型。目前,商业化193 nm光刻胶基本为化学放大型,主要成分包括聚合物树脂、光致产酸剂、添加剂(碱性添加剂、溶解抑制剂等)和溶剂等。本文从光刻胶的成分出发介绍193 nm化学放大胶的研究进展,概述目前应用及研究中出现的代表性193 nm化学放大胶,总结其优缺点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摘 要】科技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们行为的方式,对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网络新媒体时代,信息大爆炸,各种理念相互碰撞,教育行业如何实现创新,教师如何实现自我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对人材培养的新要求,日益成为教育界共同面对的难题。  【关键词】英语教师;互联网;创新  一、民办高校英语教师基本情况分析  民办教育日益成为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培养出大量专业技术人材。而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