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教学的“烹饪大师”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_19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少语文老师时常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倒出自己肚子里的苦水:语文难以确定教什么,教学内容多,无从下手,语文教好难……其实,语文教学好像一道“菜”,若要高效优质,“烹饪大师”上阵来。
  一、细心了解“材料”
  厨师在烹饪前,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仔细地了解厨房有什么材料,再根据材料确定做菜。同样,我们在教学前,也要像厨师一样,细心了解、挖掘文本有什么“材料”,即确定这个文本有哪些教学内容。这点非常重要,只有我们清楚地知道一篇课文有什么,才能选择教什么。例如《夜莺的歌声》这篇课文。除教学生字、词语外,通过研读,就文本本身而言,有哪些“材料”呢?第一,主旨:课文中小男孩机智勇敢的品质和热爱祖国的精神令人钦佩。第二,结构:篇章结构,课文首尾呼应:一是开头描写战斗后村庄的环境,结尾也描写村庄的环境;二是开头写夜莺的歌声,结尾也写到夜莺的歌声。第三,顺序:课文以夜莺为线索进行记叙,以空行为标志,情节一波三折,写了四部分内容。第四,语言:课文语言含蓄、幽默,并且含义深刻。第五,对话形式:人物对话独立成段,提示语在前、中、后三个不同的位置。研读下去,我们还可以挖掘出许多“材料”。换言之,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是不少的。我们要研读文本,提高自己钻研教材的能力,用智慧的双眼去寻找“材料”。
  二、悉心挑选“材料”
  厨师了解了有什么材料,但不可能把所有的材料都放进锅里。烹饪前,厨师总是要选择好恰当的材料。同样,一篇课文的“可教点”有很多,但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教,必须像厨师一样,选择适宜的“材料”。
  那么,一篇课文,我们在教学时应该选择哪些“材料“进行教学呢?“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教学总的理念、目标和要求。这就告诉我们,教学内容要基于语言形式的理解以及语言表达方式的感悟。虽然一篇课文的“材料”很多,但是最核心、最有价值的就是感悟构词规律,提高词语生成能力;理解组句方式,掌握基本句式;学习句间组合,感悟段落结构。那么,具体到一篇篇课文的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哪些语言文字,要从中理解什么,运用到什么地步,这都需要教师深入地钻研,根据文本的主要特征、学生的需要和编者的意图,从而做出具体的选择和确定。如人教版四年级《桂林山水》一课,“教什么”呢?根据文本特征和学生的需要出发,我们可以这样选择:一是要关注语言形式。就《桂林山水》这个文本而言,我们应抓住文本是“总-分-总”的篇章结构。二是要关注语言表达。从文本上看,我们应把课文第2、第3自然段作为读点,让学生在读中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更要把课文第2、第3自然段作为写点,梳理、总结句式结构特征和运用规律性,教会学会仿写文本句式。又如《万年牢》一课,此课的教学内容,编者在课文开头进行了明示: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那么,编者意图十分明显,我们可以把“教什么”确定为学习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品质的表达方法。总而言之,我们一定要积极钻研教材,重视“教什么”,才会“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精心烹饪“材料”
  厨师选好材料,就会根据材料,或炒、或煮、或闷、或蒸等,选择恰当的烹饪方式做菜。同样,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根据“教什么”来确定“怎样教”。不同教学内容需要不同的教学方法,就是同一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学方法也会各异。但是,只要我们确定了“教什么”,“怎么教”的方法也就自然生成了。如曾扬明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他确定教学内容之一就是遣词造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如“辉煌”一词就是课文反衬艺术与遣词造句的合二为一。他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第一步:疑课题,还原“表达”:课文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提出疑问,课题为什么只用毁灭,不用辉煌。
  第二步:找“表达”,再造辉煌:找出能概括圆明园辉煌的词语;写一写你心目中圆明园的辉煌。
  第三步:读“毁灭”,补写辉煌:读课文,写一写被敌人毁灭的东西。
  第四步:比较读,体会表达:学生把自己补写的辉煌和课文描写的辉煌进行对比,体会为什么课题只说“毁灭”。
  显然,在上面教学中,“怎么教”和“教什么”是呼应的。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策略,把宝贵的课堂时间凝聚在核心目标的达成上,学生就可以学得轻松扎实,我们的课堂也就会更有效一些。
  课堂教学和烹饪的道理是一样的。教师只要认真钻研“有什么”“教什么”“怎么教”,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就能成为教学上的“烹饪大师”,做出“美味佳肴”,学生在课堂上就会“吃”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责任编辑罗 峰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见,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作为担负“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重要时期?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学习习惯?我认为,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  我们要重点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听讲的习惯,使学生做到会
阅读是吸收和积累,写作是表达和支出,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 教师应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  一、在阅读课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和规律  1. 记叙文  A.在记叙文的人物传记类中,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关键数字和时间,从而了解到人物的人生大事。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把握好人物传记的写作特征,自己写起人物传记的文章也就得心应手。如Module 1 Unit 5 “Nelson Mande
分类与整合思想的考查在高考中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通常以解答题为主进行考查.为什么要分类?如何分类?如何整合?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有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对含有参数的字母进行分类与整合  例1:已知a∈R,求f(x)=x2eax的单调区间.  解:函数f(x)的导数:f’(x)=2xeax ax2eax=(2x ax2)eax;  (1)当a=0时,若x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习近平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为此,他作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主要表现为:要充
现代意义上的协商性司法产生于西方刑事诉讼领域,并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展.协商性司法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已初见端倪,但理论界对该制度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民事诉讼领域
电子商务的模式创新需要健全的行政监管机制。为了应对模式创新过程所面临的交易安全担忧、诚信缺失和维权困局等挑战,行政机关要对模式创新过程依法监管、有限监管、方便监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曾在《大教学论》中写下他的教育理想——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而学生可以多学。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何教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呢?这就要求我们要提高课堂效率,构建高效政治课堂。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学习和认知具有情境性的。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手段创设各种形式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提高学习的效果。  〓〓一、从学科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现代的教学活动中,恰恰要儿童发挥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怎样使探究性学习落到实处呢?新课程要求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学习,使学生在自主体验中感受数学,提高探究能力。具体说,探索分为指引型探索、独立型探索与合作型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