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通过对学生体质测试的反馈结果的分析,发现当前体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并进行总结、归纳、分析,找出原因,提出改进建议,为增强学生体质提供更科学的依据,为以后体育教学改革指明方向。
关键词: 体育教学分层递进教学学困生
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经常因达不到体育项目的标准而尝到失败的滋味。久而久之使他们那种原本渴望成功的欲望日渐消失,害怕失败的心理感受强烈。因为害怕失败,害怕考试,所以使他们对体育课有了厌恶的情绪,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就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情况,定期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逐步提升,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时间:2012年11月—2013年5月。
2.研究对象:从初一年级3个班中筛选18名体育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男生10名女生8名)。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体育心理学及相关论文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实验法:采用分层递进的方法。在18名学习有困难学生中,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定期制定不同指标,要求学生定期完成指标,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自锻的习惯。
(3)具体做法:50米和立定跳远上下学期均为考核项目,采用这两个项目为实验项目。
二、结果与分析
1.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采用分层递进的方法让那些体育有困难的学生们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每个人都看到了自己或多或少的进步,使他们对自己有了信心。
2.经调查显示,18名学生的进步是明显的。男生50米跑,从实验前的10.13下降到了实验后的9.36,平均下降了0.77秒;立定跳远从实验前的131.5上升到了实验后的152.5,平均上升了21厘米。女生50米跑从实验前的10.86下降到了实验后的9.73,平均下降了1.13秒;立定跳远从实验前的128.8上升到了实验后的149.4,平均上升了20.6厘米。
3.调查表明,实验前男女学生50米跑标准差的离散程度都较大。经过实验后,P值小于0.01。那么由均数的抽样误差造成等于和大于这样大小差别的概率P<0.01,则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说明实验教学效果有显著差异,可见采用分层递进的方法是有效的。
4.采用分层递进的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能及时看到自己进步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使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5.采用分层递进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由于平时要求定期完成指标,这样无形中督促学生进行自我锻炼,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的体育成绩提高,同时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6.《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学习活动取得的学习成败会影响学生性格的发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在动作技能方面成熟水平的不同,提供相应的学习活动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获得成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所以我平时采用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定下不同的指标,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无形中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理想目标。
7.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高原现象。所谓高原现象就是指进步曲线中,比较平坦的那段曲线,即在练习曲线中出现的那个暂时停止增长的时期。在练习过程中到某一阶段停滞不前,往往会使人灰心失望,故有人称其为“失望之高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经常长时间练习,练习者的兴趣降低和出现疲劳等影响学生的干劲和拼搏精神,形成高原现象。这时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论与建议
1.正确的学习动机是良好学习效果的开端,在体育教学中尤其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个体的学习需要,又可以称作学习的内驱力;二是行为的目标,又可以称作诱因。诱因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物,所以它具有诱发或激发指向目标行为的作用。教师可利用学生的某种特定的向往和追求,为他们提供获取它的良好机会和条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比较。因为分层递进法其实是一种过程考评而不是终结性考评,过程考评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每个阶段不同的进步。
2.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要挫败他们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要经常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无形中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着巨大作用。
3.采用分层递进的方法提高了体育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分层递进法是一种过程考评的方法,能够让这些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通过实验,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4.现今小学生的竞争意识较强,受这种心理的影响,刚开始时有些学生往往会报出一些不真实的成绩。教师发现这种情况,首先应肯定他们这种想要取得好成绩的想法是好的,然后从多方面引导他们,使他们正视自己的真实成绩。
5.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优势领域和兴趣,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应切合学生实际,避免让学生体验过多的、过强的失败情绪。及时表扬学生学业上的成功,让学生经常体验学习的喜悦,因为成功和兴趣是推动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李维.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李伟民.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体育与健身》学科的定位与思考[J].体育科研,2001(9).
关键词: 体育教学分层递进教学学困生
在体育教学中,有些学生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经常因达不到体育项目的标准而尝到失败的滋味。久而久之使他们那种原本渴望成功的欲望日渐消失,害怕失败的心理感受强烈。因为害怕失败,害怕考试,所以使他们对体育课有了厌恶的情绪,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就是根据每个学生不同层次的学习情况,定期制定不同层次的目标,逐步提升,最终取得理想的成绩。
一、研究对象及方法
1.时间:2012年11月—2013年5月。
2.研究对象:从初一年级3个班中筛选18名体育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男生10名女生8名)。
3.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体育心理学及相关论文的文献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实验法:采用分层递进的方法。在18名学习有困难学生中,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情况定期制定不同指标,要求学生定期完成指标,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自锻的习惯。
(3)具体做法:50米和立定跳远上下学期均为考核项目,采用这两个项目为实验项目。
二、结果与分析
1.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采用分层递进的方法让那些体育有困难的学生们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每个人都看到了自己或多或少的进步,使他们对自己有了信心。
2.经调查显示,18名学生的进步是明显的。男生50米跑,从实验前的10.13下降到了实验后的9.36,平均下降了0.77秒;立定跳远从实验前的131.5上升到了实验后的152.5,平均上升了21厘米。女生50米跑从实验前的10.86下降到了实验后的9.73,平均下降了1.13秒;立定跳远从实验前的128.8上升到了实验后的149.4,平均上升了20.6厘米。
3.调查表明,实验前男女学生50米跑标准差的离散程度都较大。经过实验后,P值小于0.01。那么由均数的抽样误差造成等于和大于这样大小差别的概率P<0.01,则差别具有高度显著性。说明实验教学效果有显著差异,可见采用分层递进的方法是有效的。
4.采用分层递进的方法让学生在练习中能及时看到自己进步的一面和不足的一面,使学生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5.采用分层递进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而且由于平时要求定期完成指标,这样无形中督促学生进行自我锻炼,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的体育成绩提高,同时为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6.《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中,通过学习活动取得的学习成败会影响学生性格的发展。”教师应当根据学生在动作技能方面成熟水平的不同,提供相应的学习活动机会,使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获得成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所以我平时采用分层递进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定下不同的指标,让他们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无形中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达到理想目标。
7.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高原现象。所谓高原现象就是指进步曲线中,比较平坦的那段曲线,即在练习曲线中出现的那个暂时停止增长的时期。在练习过程中到某一阶段停滞不前,往往会使人灰心失望,故有人称其为“失望之高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如:经常长时间练习,练习者的兴趣降低和出现疲劳等影响学生的干劲和拼搏精神,形成高原现象。这时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并及时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结论与建议
1.正确的学习动机是良好学习效果的开端,在体育教学中尤其要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的产生取决于两个必要条件,一是个体的学习需要,又可以称作学习的内驱力;二是行为的目标,又可以称作诱因。诱因是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目的物,所以它具有诱发或激发指向目标行为的作用。教师可利用学生的某种特定的向往和追求,为他们提供获取它的良好机会和条件,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比较。因为分层递进法其实是一种过程考评而不是终结性考评,过程考评可以让学生看到自己每个阶段不同的进步。
2.教师要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表扬。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要挫败他们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所以在平时的练习中教师要经常用鼓励的语言激励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无形中又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对鼓舞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着巨大作用。
3.采用分层递进的方法提高了体育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因为分层递进法是一种过程考评的方法,能够让这些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通过实验,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4.现今小学生的竞争意识较强,受这种心理的影响,刚开始时有些学生往往会报出一些不真实的成绩。教师发现这种情况,首先应肯定他们这种想要取得好成绩的想法是好的,然后从多方面引导他们,使他们正视自己的真实成绩。
5.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学习中的优势领域和兴趣,提出的任务和要求应切合学生实际,避免让学生体验过多的、过强的失败情绪。及时表扬学生学业上的成功,让学生经常体验学习的喜悦,因为成功和兴趣是推动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李维.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李伟民.上海市中小学二期课改《体育与健身》学科的定位与思考[J].体育科研,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