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学习我做主

来源 :江苏教育·心理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mldbl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高中生;学习;自我监控;朋辈互助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0-0059-04
  【作者简介】崔娟,江苏省如皋市第一中学(江苏如皋,226500)心理教研组组长,一级教师。
  设计意图:
  升入高中之后,学习科目增多、学习难度加大、学习进度加快,不少学生关于学习的负面情绪体验强烈,压力有余,动力不足,无法以积极的姿态全身心投入学习。总有一些学生在听课、讨论或做作业时“走神”,除了动机不强、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等因素,自我监控能力相对较弱也是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比小学、初中阶段的学习,非智力因素在高中阶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量研究和事实表明,学生对学习活动所实施的控制和调节,是影响学业成绩的关键性因素。学生对学习行为进行必要的自我监控,旨在不断根据学习目标修正学习进度和策略。
  自我学习监控行为的具体过程包括三个部分,即自我观察、自我判断和自我调控。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应该引导学生从对其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开始;然后对观察到的学习行为进行适宜性和有效性分析,并将之与自己择定的某些标准相比较,做出判断和评价;进而根据预期学习目标对学习行为的下一步运作采取修正或调整措施。
  这节课的三个基本层次——“自我觉察学资源”“理性把脉求发展”“助人自助共成长”,正是基于以上理念而确定。由“自我观察”切入,找寻自身积极资源,获得关于学习的积极情绪体验。“自我判断”和“自我调控”是本节课的两个重点环节,植入“朋辈互助”相关理念与技巧,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寻求解决之道,在获得“自我成长”的基础上,实现团队成员的“共同成长”。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1.真心话大放送。
  教师:同学们,你们爱学习吗?
  学生:不爱!(异口同声)
  教师:不爱学习却一直在坚持,我们没有理由不为自己鼓个掌!
  2.相关训言分享。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是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人还能做什么呢?
  ——哈佛大学图书馆训言
  教师:谁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在学业发展上达到什么样的高度,但我们完全可以努力让自己迈出的每一步都在自己的计划和调控之中。
  3.参照教材上的“知识卡片”,自读与讲解相结合,让学生了解自我学习监控行为的三个核心概念及其内涵。
  4.观看视频1。
  上课前一周,笔者就学习状态随机采访了高一在读学生三十多人,少数学生对自己当下的学习状态比较满意,大多数学生陈述的是关于当下学习的困惑。采访内容录像保存,经过反复筛选,剪辑出有代表性的四段合成课堂用微视频。
  教师:观看这段视频,旨在管中窥豹,了解我们同龄人当下的学习状态。就视频中所看到的内容,说说你对这四位同学当下学习状态的认识。
  学生:在这四位同学中,自主性最强的是第四位同学,另外三位对自己当下的状态不满意,但是他们也已经在自我监控的路上了。
  设计意图:以视频呈现的方式,让学生真切了解同龄人当下的学习状态,旨在唤起他们关于自身学习状态的积极思考。
  二、探究活动1——自我觉察寻资源
  1.“自我开放”技术的课堂应用。
  教师:某一天凌晨两点多,一个大三年级的学生跑到学校外的24小时便利店跟他父母通了一个半小时的电话。他告诉父母,面对未来他茫然了,他懊悔于在过往的两年中他没有尽力而为。孩子的痛苦让父母心疼,但是他们明白,孩子长大了,但眼下的不如意让他否定了自己的努力。第二天父母驱车赶到孩子的学校,只为对孩子说三句话:祝贺我们的儿子长大了。眼下这个痛苦的纠结点一定是你成长的转折点。不管你当下状态的怎样,你的努力我们都看到了。一个星期之后,孩子打来电话说,比起身边不少同学,他还是很努力的。又一个星期之后,孩子又打来电话说,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有计划地将手头的每件事做好,而只要做好这件事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我就是这个孩子的妈妈。
  很多时候,我们的自我觉察是伴随着纠结和痛苦的。学习中的挫折和不如意,常常会让我们无视或否定了自己的努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看到并承认自己的努力就是我们成长的一种很重要的资源。
  2.PPT呈现自我学习监控转盘,引领学生熟悉监控转盘上的5个构成元素(即自我觉察的5个基本切入点)。教师有选择性地对“目标确定、策略研究、时间管理、动力激发、外在资源挖掘”5个基本概念做必要解读。
  教师:学习有法,却无定法。所谓学法,很难断言孰好孰坏。打个比方来说,汽车贵于自行车,但是,在交通日益拥堵的今天,开着高级轿车却寸步难行的人,恐怕很难有心情去嘲笑骑着自行车却穿梭自由的人。學习也是如此,适合你的就是最好的。
  3.“社会测量法”的课堂应用。
  A.相关准备
  事先准备好6块写有“目标确定、策略研究、时间管理、动力激发、外在资源挖掘、其他”字样的牌板。
  现场物色6名助教(举牌兼观察),举牌并站到指定位置。
  B.分组站队
  教师:刚才我们一起熟悉了自我觉察的6个切入点。回顾过往学习经历,仔细想一想,你在哪一方面的努力最让自己满意?给你1分钟的时间做一个慎重的确认,确认后请站到相应队伍中去。
  C.现场分享
  教师:作为观察员,在分组站队的过程中,你觉察到什么?
  学生:从“动力激发”组和“策略研究”组的人数对比看,我们班是一个动力十足的班级,如果能注重学习策略研究,我们班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另外,在“时间管理”方面,女生有明显的优势,男生要加油。   教师:在确认了自己的努力后,试着用一个词来表达你当下的感受。
  学生1:踏实。
  学生2:开心。
  学生3:信心十足。
  设计意图:借助“社会测量”技术了解班级学生整体学习状态;渗透积极心理学“优点切入”“正向强化”的育人理念,借此引领学生觉察自己为达成既定目标所做的努力与尝试,唤起关于学习的积极情绪体验。
  三、探究活动2——理性把脉求发展
  教师:自我评价偏高或偏低的人都很难发展出完善的自我监控能力,我们只有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缺点,才能产生自我教育的愿望,才能将自我监控活动进行到底。
  1.自我把脉。
  学生对照相应的评估标准,分别对自己的“知识掌握”“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学习策略”做一个客观、理性的自我评估。从相关条目中,选一“满意”项作经验分享,选一“不满意”项作为近期的改进重点。
  教师:我们因为相同而连接,因为不同而成长。在接下来的分享环节,期待知己知彼,期待取长补短,更期待我们可以在交流碰撞中收獲学业发展的智慧。
  2.小组交流。
  分享自我评估结果。
  就组内成员普遍关注的改进点,以经验分享的方式为自我监控献计助力。
  3.班级分享。
  教师:给自己做了一个具体化的评估,又聆听了来自身边同学的智慧分享,你此时有怎样的想法或感受?
  学生1:进入高中之后屡遭打击,我都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了。刚才的交流让我确信,我在学习上存在的困惑,也是身边不少同学的困惑,心里一下子坦然很多了。
  学生2:“学习动力”和“学习策略”是因,“知识掌握”和“学习能力”是果。与身边优秀的同学相比,我学习的计划性明显不够,这是我眼下改进提升的重点所在。
  学生3:我们在对自己的学习状态进行评估的时候,不宜多用“我感觉”这一说法,因为“我感觉”不等于事实,过多的主观因素会阻碍我们做出理性、客观的判断。
  设计意图:针对当下不少学生以感性认知替代理性思考的现状,引导学生对自主学习状态做客观、具体、理性的分析。
  四、探究活动3——助人自助共成长
  教师:只说不练是假把式。刚才视频中的那三个同学的困惑一定也是在座不少同学的困惑。我们一起来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出谋划策,相信帮助他们就是帮助我们自己。(PPT再现视频1中的案例)
  学生A:基本知识点掌握得不牢,很努力地背了,但总是会忘记。即使记住了,在具体的运用中还是不能很好地发挥,导致成绩不是很理想。
  学生B:作业效率不高,花很长时间,做出来的题很少,慢慢地养成了拖沓的坏习惯。每天做作业到很晚,白天上课精神不足,听课效率低下,恶性循环。
  学生C:原本有一个清晰的目标——考上南师大,进入高中后,一直奔着这个目标努力,自我感觉不错。后来征求姐姐的意见,姐姐说南师大不是一个很好的学校,也不是很适合他,于是他迷茫了。
  小组讨论:以旁观者的身份觉察问题所在;以主人公的姿态寻求解决之道。
  班级分享。
  设计意图:依托“朋辈互助”基本原理,在“自我觉察”的基础上,从学生相对熟悉的案例切入,借“旁观者”视角思考问题并实现共同成长。
  五、点亮心灯
  教师:解决问题的策略很多,需要因人而异去选择,但确实有一些具有普适性的智慧和做法可以帮助到我们,请看一段视频。(观看视频2)
  教师:视频中的沈先生没有上到最好的高中,也没有上到最好的大学,但是他一直将成长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他的分享带给你们哪些启发?
  学生:这段视频给我很大的启发,概括起来就是三句话:(1)确立一个具体明确的目标;(2)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计划;(3)保持一种平和笃定的心态。
  教师:我一直都是用欣赏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我的学生和来访者,但你们在这节课的表现让我确信,年轻人身上蕴藏的资源远远超出我的想象。祝福你们在接下来的学习中遇见更加优秀的自己,在自主学习的路上愈行愈远!
  设计意图:避免空洞说教,借成功者的经验分享为迷惘彷徨中的学子点亮心灯,正向激励,坚定他们继续前行的信念。
  教学反思:
  关于学习的话题,一直是不少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有意无意回避的话题,因为这是一个相对理性的话题,操作难度大,很难引发学生的共鸣。快速将学生“带进”课堂,是教学活动能有效实施的关键所在,因此教者确定了“理性话题,感性切入”的教学设想,导入环节的“真心话大放送”与探究活动1中“自我开放技术”的运用即是这种设想的具体呈现。活动方案与“自我监控转盘”的组成元素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均略作调整,并引入“社会测量”技术了解班级学生整体学习状态,主要考虑到以下三个方面的因素:第一,原方案的操作难度相当大,易流于形式,也可能让自我监控能力稍差的学生一开始就产生挫败感;第二,学习有法,又无定法,增加“其他”项,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都能觉察并认可自己所做的努力,以免部分学生因无能感而置身事外;第三,渗透积极心理学“优点切入”“正向强化”的育人理念,借此引领学生觉察自己为达成既定目标所做的努力与尝试,唤起关于学习的积极情绪体验。在课堂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上,由浅入深、环环相扣,轻说教、重体验,并充分利用教者自身积累的资源。以上三点设想均收到预期效果,课堂反应良好。明确而合理的目标定位是学习活动有序、高效开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学习动力得以充分激发的重要保障。本节课多次涉及“目标”这个关键词,但是学生个体该确定怎样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按什么样的标准去确定,是值得执教者思考的一个问题。在课堂内容设计中,若能融入目标制定的SMART法则,教学效果也许会更好。
其他文献
缪伯英,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是中共早期妇女运动的先驱和领袖,先后在北京、武汉、上海等地领导革命斗争,在领导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中作出了贡献。辗转求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  缪伯英1899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世纪末的中国,正处在内忧外患的危难之际。她的父亲缪芸可是晚清秀才,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经常同缪伯英讲文天祥、岳飞、秋瑾的故事,他广泛地接触东西方文化,曾到日本考察职业教育,回国后致力
翦伯赞(1898—1968),湖南桃源人,维吾尔族,名象时,字伯赞,笔名有商辛、农畴、林零、太史简、陈思遗等,历史学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奠基人之一。  翦伯赞幼读私塾,后入小学,再升中学。1916年起,翦伯赞先后入读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和武昌商业专门学校。1924年,翦伯赞远赴美国,在加利福尼亚大学留学一年半,接触到马克思主义学说。1926年,翦伯赞参加北伐战争,
【摘 要】将电影作为主题班会的题材,可以增强班会的趣味性以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根据班会的主题,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看电影,并将这些问题放到班会中讨论,能增强学生参与班会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组织班会的能力,增强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关键词】电影;主题班会;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文章编号】  【作者简介】费振东,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江苏江阴,邮编214421)教师,
博古  纵观博古的一生,短暂、丰富而富有争议。除了政治方面的功过外,在社会活动方面,他是新中国新闻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创办《解放日报》的同时,发表了大量有关党报编辑、新闻出版的真知灼见。翻译方面,他是出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翻译家,在致力于革命工作的同时,笔耕不辍,翻译、校阅了大量马克思主义相关著作,提高了党内马克思主义的认知水平,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大众化。身居窑洞的翻译家  博古(1907—1
我前后差不多经历了党的十六大的全过程,时间已经过去十多年,许多事情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前期课题研究  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的前期准备工作着手比较早。  2001年5月11日上午,我参加胡锦涛同志主持召开的关于党建问题的讨论会,就两份研究报告所涉及的关于现代化建设现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关于党的性质的新表述,以及关于“中产阶级”的问题,作了20分钟的发言。这是我最早接触的关于十六大前期准备工作的讨论,更早些
【关键词】时间管理;高中;心理健康课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2-0027-03  【作者简介】王溢涵,江苏省镇江崇实女子中学(江苏镇江,212004)心理健康教师,一级教师。  设计理念:  知识量的大幅增加、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新环境的适应等问题导致很多学生在高一开始都会有“撞墙”的感觉,出现陡坡效应。所谓陡坡效应,是指因知识跨度
【关键词】挫折;自信;高一学生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0-0062-03  【作者简介】宋文娟,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三中学(天津,300450)教师,高级教师。  设计意图:  高一新生入学时,学习积极性很高,他们对未来三年的学习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想象。但时间不长,他们的学习热情减弱,具体表现为:情绪上的波动、精神状态的低迷和学习上的
【摘要】保持良好的注意力,是大脑进行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的基本条件,集中注意力的品质对提高学生学习的效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针对小学生学习中的“分心”现象,学校可以从亲子游戏课、团体心理课、个案咨询三个维度入手,培养学生的注意力。  【关键词】注意力;亲子游戏课;团体心理课;个案咨询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8-0018-03  
郭维城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铁路运输问题越来越关乎战局的演变。而1953年初抢建129公里的殷龟铁路新线又成为我军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战略部署。  1952年,朝鲜战场已呈胶着状态。11月美国总统大选,杜鲁门下台,艾森豪威尔当选。艾森豪威尔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指挥过著名的诺曼底登陆,他一方面施展拖延谈判的策略,一方面企图在我军侧后方进
【关键词】勇敢;自我;心理活动课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80-0057-03  【作者简介】1.邓丽清,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湖北武汉,430074)教师,一级教师;2.石海梅,武汉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小学(湖北武汉,430074)教师。  设计意图:  低年级学生对勇敢的认识和理解存在着认知上的偏差及实践上的不足,他们认为胆大就是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