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74年,一位11岁的女孩子来到瑞士的伯尔尼,向这里著名的“妙手神医”埃米尔·西奥多·科克尔求医。这个女孩子长得又瘦又小,脖子上却围着一条大围巾,裹得严严实实的。解开围巾之后,科克尔和助手都吃了一惊:
“呀,又是甲状腺病!”
原来,人体如果缺少碘元素,人就会得甲状腺肿大的疾病。得了这种病的病人,脖子上会肿起一个非常大的瘤子。这个小姑娘的情况就是这样,她脖子上的这个瘤子,已经长得像个西瓜一样大了,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要是在今天,我们会用在盐里加碘的方法,来预防甲状腺病。但是,在当时的欧洲,人们还不了解这种病的成因,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做手术,切掉瘤子。奇怪的是,很多病人的切除手术做得非常成功,可是不久之后,身体还是会变得虚弱,有的甚至会抽搐、死亡。大家都认为,这还是医生的医术不高造成的。久而久之,不少医生甚至不敢再做甲状腺切除手术。甲状腺病成了当时的“绝症”。
女孩的父母听说科克尔是位名医,便抱着一线希望,带着女儿不远千里来找他:“听说您是远近闻名的‘神医’。在您这里做过手术的病人,都很快就恢复了。求求您救救我们的女儿吧!”
“请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尽力拯救每一个病人的生命。”科克尔说到做到。他把小女孩领进了手术室。这间手术室,窗明几净,到处都铺上了白色的、用开水消过毒的被单。科克尔和助手们也都换上用石碳酸浸泡过的手术服,戴上口罩,非常仔细、谨慎地做完了手术。在那时,很多医生还不太注意对手术室的消毒。而科克尔经过多年的努力,实现了无菌手术。经他做手术的病人,伤口愈合很快,不会发生感染。康复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在科克尔的巧手下,伤口不但缝合得非常精细,而且几乎没有出血。十几天后,小女孩就可以拆线出院了。大家都纷纷称赞这位“神医”高明的医术。看来,孩子是得救了。
谁想到,又过了一个多月,家里的人发现,小女孩的行动变得非常迟钝,走路常常是磕磕绊绊的,还时不时会摔跟头;她经常吃不下东西,身体的发育也停止了,个子长得还没有比她小几岁的妹妹高,大脑的智力也开始减退。消息传来,这可让科克尔太难过了:“这是怎么回事?手术明明做得这样成功,为什么疗效却这样不好?”
接着,科克尔注意到,过去做过这种切除手术的很多病人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后遗症。这引起了他的思索:这些症状不可能是甲状腺的病变带来的,因为它已经被切除了。那么,难道说,恰恰是因为没有了甲状腺,病人才会出现这些新的毛病吗?
于是,科克尔开始研究甲状腺对人体的作用、功能。他用小白鼠做实验,发现它们在被切掉甲状腺之后,有的走路歪歪扭扭,像喝醉了酒一样;有的变得呆呆地,人伸手去抓它时,也不知道躲开;还有的不再吃助手给它们喂的食物,很快就瘦成皮包骨头,然后死掉了。
就这样,科克尔慢慢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个长在人脖子下面的小小甲状腺,可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它会分泌出一种激素,这种激素对人体的骨骼生长、智力发育、消化吸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得了甲状腺病的病人,不能简单地用切除来治疗。如果把甲状腺全部都切掉的话,人体就再也不能得到这种激素了,那就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那么,对于那些已经被切掉了甲状腺的病人,又该怎么办呢?科克尔尝试着,从甲状腺组织里提取出这种奇妙的激素,注射到这些患者身上。结果证明,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治疗他们的病症。到了1898年,在科克尔那里做手术的病人,不但没有人因此死亡,而且都不再有后遗症了。
终其一生,科克尔总共为超过5000人实施了甲状腺手术,挽救了大批患者的生命。1909年,为了表彰这个伟大的贡献,瑞典医学院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科克尔。在此之前,这个奖都是颁发给从事医学理论研究的科学家,还从未有外科医生获得这一奖项。科克尔填补了这个空白。这位“妙手神医”不但征服了“绝症”甲状腺病,而且也为外科医学界赢得了巨大的荣誉。
“呀,又是甲状腺病!”
原来,人体如果缺少碘元素,人就会得甲状腺肿大的疾病。得了这种病的病人,脖子上会肿起一个非常大的瘤子。这个小姑娘的情况就是这样,她脖子上的这个瘤子,已经长得像个西瓜一样大了,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要是在今天,我们会用在盐里加碘的方法,来预防甲状腺病。但是,在当时的欧洲,人们还不了解这种病的成因,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做手术,切掉瘤子。奇怪的是,很多病人的切除手术做得非常成功,可是不久之后,身体还是会变得虚弱,有的甚至会抽搐、死亡。大家都认为,这还是医生的医术不高造成的。久而久之,不少医生甚至不敢再做甲状腺切除手术。甲状腺病成了当时的“绝症”。
女孩的父母听说科克尔是位名医,便抱着一线希望,带着女儿不远千里来找他:“听说您是远近闻名的‘神医’。在您这里做过手术的病人,都很快就恢复了。求求您救救我们的女儿吧!”
“请你们放心,我一定会尽力拯救每一个病人的生命。”科克尔说到做到。他把小女孩领进了手术室。这间手术室,窗明几净,到处都铺上了白色的、用开水消过毒的被单。科克尔和助手们也都换上用石碳酸浸泡过的手术服,戴上口罩,非常仔细、谨慎地做完了手术。在那时,很多医生还不太注意对手术室的消毒。而科克尔经过多年的努力,实现了无菌手术。经他做手术的病人,伤口愈合很快,不会发生感染。康复率也就大大提高了。
在科克尔的巧手下,伤口不但缝合得非常精细,而且几乎没有出血。十几天后,小女孩就可以拆线出院了。大家都纷纷称赞这位“神医”高明的医术。看来,孩子是得救了。
谁想到,又过了一个多月,家里的人发现,小女孩的行动变得非常迟钝,走路常常是磕磕绊绊的,还时不时会摔跟头;她经常吃不下东西,身体的发育也停止了,个子长得还没有比她小几岁的妹妹高,大脑的智力也开始减退。消息传来,这可让科克尔太难过了:“这是怎么回事?手术明明做得这样成功,为什么疗效却这样不好?”
接着,科克尔注意到,过去做过这种切除手术的很多病人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后遗症。这引起了他的思索:这些症状不可能是甲状腺的病变带来的,因为它已经被切除了。那么,难道说,恰恰是因为没有了甲状腺,病人才会出现这些新的毛病吗?
于是,科克尔开始研究甲状腺对人体的作用、功能。他用小白鼠做实验,发现它们在被切掉甲状腺之后,有的走路歪歪扭扭,像喝醉了酒一样;有的变得呆呆地,人伸手去抓它时,也不知道躲开;还有的不再吃助手给它们喂的食物,很快就瘦成皮包骨头,然后死掉了。
就这样,科克尔慢慢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个长在人脖子下面的小小甲状腺,可是人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器官。它会分泌出一种激素,这种激素对人体的骨骼生长、智力发育、消化吸收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得了甲状腺病的病人,不能简单地用切除来治疗。如果把甲状腺全部都切掉的话,人体就再也不能得到这种激素了,那就会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那么,对于那些已经被切掉了甲状腺的病人,又该怎么办呢?科克尔尝试着,从甲状腺组织里提取出这种奇妙的激素,注射到这些患者身上。结果证明,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地治疗他们的病症。到了1898年,在科克尔那里做手术的病人,不但没有人因此死亡,而且都不再有后遗症了。
终其一生,科克尔总共为超过5000人实施了甲状腺手术,挽救了大批患者的生命。1909年,为了表彰这个伟大的贡献,瑞典医学院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授予科克尔。在此之前,这个奖都是颁发给从事医学理论研究的科学家,还从未有外科医生获得这一奖项。科克尔填补了这个空白。这位“妙手神医”不但征服了“绝症”甲状腺病,而且也为外科医学界赢得了巨大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