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学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它是科学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的学科。利用物理学的科学理论成果、技术方法成果、思想文化成果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物理教育教学,落实科学性与教育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能力。
关键词:科学性;教育性;人文性
一、 物理学不但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人文性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具有科学性,而作为一门为人类服务的自然科学,它应当具有良好的教育性,作为物理教师,对两个属性皆不可偏废,要深入地认识它,要高度关注物理学的科学性和教育性,时时、处处竭尽全力使它们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让它们共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跃升。
二、 物理学是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发展的历史
炎黃子孙用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为中华文明、为人类科技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家喻户晓的四大发明,造福了中国,影响了世界。造纸术、印刷术的推广应用,为创造文明、传播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不仅在当时推动了人类科技进步,而且对全人类的影响十分深远,这是古代中国科学家们对人类的贡献,这是全世界的共识。古代科学家们是祖国的骄傲,是华人的榜样。古代伟大的科学家蔡伦、万户、张衡、祖冲之……他们名字我们应当永远铭刻于心,他们的精神我们应当代代传承。近现代的“两弹一星”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杨振宁、袁隆平、屠呦呦、潘建伟、李政道、丁肇中……这些科学家们的事迹与贡献,我们时时学习,用他们的科学精神鼓舞学好物理学的斗志,常常回顾历史、结合现实,我们共同感受祖先的伟大智慧,华人科学家的可贵精神,激发我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学,打通历史和现实,从而使科学性和教育性在物理教学中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通过教育教学,了解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发展史,物理学家们的伟大贡献!如近现代欧美发达国家的物理学成就,物理学家们的丰功伟绩!让学生爱上物理、爱上科学、爱上科学家和科学精神!从而实现物理教育教学融合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三、 教育教学中,时时了解物理学的成果,知道物理学是通过科学性和教育性融合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
物理学取得了三方面的成果:科学理论成果、技术方法成果、思想文化成果。
物理学是社会化的、生活化的、它不是脱离实际的无用的浪漫。这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不能让大众对它敬而远之。物理学强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最重要的两次伟大的工业革命。物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科技革命的巨大作用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物理学这三方面的成果,正是科学性和教育性融合发展,正是二者共同促进社会进步的生动证明。几乎可以说,假如没有科学性就没有物理学,没有人文性,物理学也是无用的。理解三大成果,践行“物理走进大众,让大众理解物理”。通过对物理学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断加深学生对物理课程的重视程度。希望学生初步知道物理学的科学理论、技术方法、思想文化三者缺一不可,需要高度重视,整体把握,融合发展,才能让三大成果促进自身进步,促进社会繁荣。
四、 我在物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思考与发现
教育教学中,我越来越发现学生非常关注题该怎么做,却不关注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最想快速知道知识与现成的答案,却不关注怎么获取知识的方法;师生往往更关注获取知识的量,却不关注获取知识的质;学生喜欢不动脑子读书本,却很讨厌深思理解概念定理规律;学生喜欢实验,但不喜欢总结反思改进,并认真高质量地完成实验报告;师生太看重物理知识,而忽视了物理学的科学精神,不注重挖掘物理学科的人文精神;师生很重视所学的物理书本知识,可是不太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觉得应当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反思,切实掂量其轻重,做出恰当的抉择,从而促进物理教育和教学又好又快地融为一体,让二者相辅相成,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达成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不断开展有效的物理教育教学研究、实践。
五、 怎样实现物理教学的教育性,让人文性得到彰显呢?我采用了以下一些策略
从教师方面着手,落实科学性与教育性的融合:①研究教材,发现发掘教材的教育性。②学习《世界物理学史》《中国物理学发展史》《辩证唯物主义》等专著,将物理学和辩证唯物主义结合,开展教育教学,达成教育目标。③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中国改革开放实现了基础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的齐头并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开展爱国主义教育。④教师不断努力学习,刻苦修炼高尚师德素养,扎实铸造物理教育教学基本功。时刻以高尚师德修养影响人,处处以高超教育艺术培育人。真正把亲师信道践行好、落实好!
从学生方面入手,落实科学性与教育性的融合:①通过教材学习——热爱知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②通过猜想实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敢于质疑,勤于实验,乐于探究,善于反思。③联通课内课外——让生活走进物理,使物理服务生活,二者紧密融合,相得益彰。物理学在走进社会生活中更加鲜活,社会生活在物理学中更加闪光。使学生深切感受并领会应当努力学好物理、热爱物理,让学生明白物理需要为人类服务,物理能够很好地为社会、生活、工作。④培养学习物理学科的良好习惯,好习惯可以迁移,往往让人终身受益。
通过师生合作,落实科学性与教育性的融合:合作实验,一步一步熟知科学实验七环节,努力用科学态度践行科学精神。合作理解记忆,编写顺口溜:如量取液体时读数——俯高大,仰矮小(或虎高大,痒爱笑)(意思是俯视站得高,看得大,读数大了,实际值小;仰视站得矮,看得小,读数小了,实际值大。)认识使用托盘天平:一、 认识部件来摆平,二、 调零又调平,三、 知道分度值与量程,四、 镊子夹砝码,牢记左物右码,五、 质量等于砝加码,(法拉利加宝马)六 、称量结束夹砝码放回家。以此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
丁俊刚,四川省泸州市,四川省叙永县江门镇初级中学校。
关键词:科学性;教育性;人文性
一、 物理学不但具有科学性,而且具有人文性
物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它具有科学性,而作为一门为人类服务的自然科学,它应当具有良好的教育性,作为物理教师,对两个属性皆不可偏废,要深入地认识它,要高度关注物理学的科学性和教育性,时时、处处竭尽全力使它们紧密结合、融为一体,让它们共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更好的教育作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跃升。
二、 物理学是科学性与人文性融合发展的历史
炎黃子孙用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勇攀科学高峰,为中华文明、为人类科技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家喻户晓的四大发明,造福了中国,影响了世界。造纸术、印刷术的推广应用,为创造文明、传播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不仅在当时推动了人类科技进步,而且对全人类的影响十分深远,这是古代中国科学家们对人类的贡献,这是全世界的共识。古代科学家们是祖国的骄傲,是华人的榜样。古代伟大的科学家蔡伦、万户、张衡、祖冲之……他们名字我们应当永远铭刻于心,他们的精神我们应当代代传承。近现代的“两弹一星”科学家钱学森、邓稼先,杨振宁、袁隆平、屠呦呦、潘建伟、李政道、丁肇中……这些科学家们的事迹与贡献,我们时时学习,用他们的科学精神鼓舞学好物理学的斗志,常常回顾历史、结合现实,我们共同感受祖先的伟大智慧,华人科学家的可贵精神,激发我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通过这样的教育教学,打通历史和现实,从而使科学性和教育性在物理教学中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通过教育教学,了解古今中外的物理学发展史,物理学家们的伟大贡献!如近现代欧美发达国家的物理学成就,物理学家们的丰功伟绩!让学生爱上物理、爱上科学、爱上科学家和科学精神!从而实现物理教育教学融合发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三、 教育教学中,时时了解物理学的成果,知道物理学是通过科学性和教育性融合发展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的
物理学取得了三方面的成果:科学理论成果、技术方法成果、思想文化成果。
物理学是社会化的、生活化的、它不是脱离实际的无用的浪漫。这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学科,不能让大众对它敬而远之。物理学强有力地推动了人类最重要的两次伟大的工业革命。物理学的理论与方法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科技革命的巨大作用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物理学这三方面的成果,正是科学性和教育性融合发展,正是二者共同促进社会进步的生动证明。几乎可以说,假如没有科学性就没有物理学,没有人文性,物理学也是无用的。理解三大成果,践行“物理走进大众,让大众理解物理”。通过对物理学的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不断加深学生对物理课程的重视程度。希望学生初步知道物理学的科学理论、技术方法、思想文化三者缺一不可,需要高度重视,整体把握,融合发展,才能让三大成果促进自身进步,促进社会繁荣。
四、 我在物理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思考与发现
教育教学中,我越来越发现学生非常关注题该怎么做,却不关注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最想快速知道知识与现成的答案,却不关注怎么获取知识的方法;师生往往更关注获取知识的量,却不关注获取知识的质;学生喜欢不动脑子读书本,却很讨厌深思理解概念定理规律;学生喜欢实验,但不喜欢总结反思改进,并认真高质量地完成实验报告;师生太看重物理知识,而忽视了物理学的科学精神,不注重挖掘物理学科的人文精神;师生很重视所学的物理书本知识,可是不太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觉得应当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反思,切实掂量其轻重,做出恰当的抉择,从而促进物理教育和教学又好又快地融为一体,让二者相辅相成,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达成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不断开展有效的物理教育教学研究、实践。
五、 怎样实现物理教学的教育性,让人文性得到彰显呢?我采用了以下一些策略
从教师方面着手,落实科学性与教育性的融合:①研究教材,发现发掘教材的教育性。②学习《世界物理学史》《中国物理学发展史》《辩证唯物主义》等专著,将物理学和辩证唯物主义结合,开展教育教学,达成教育目标。③围绕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中国改革开放实现了基础物理学和应用物理学的齐头并进,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贡献,开展爱国主义教育。④教师不断努力学习,刻苦修炼高尚师德素养,扎实铸造物理教育教学基本功。时刻以高尚师德修养影响人,处处以高超教育艺术培育人。真正把亲师信道践行好、落实好!
从学生方面入手,落实科学性与教育性的融合:①通过教材学习——热爱知识、追求真理、实事求是。②通过猜想实验——热爱科学、勇于创新,敢于质疑,勤于实验,乐于探究,善于反思。③联通课内课外——让生活走进物理,使物理服务生活,二者紧密融合,相得益彰。物理学在走进社会生活中更加鲜活,社会生活在物理学中更加闪光。使学生深切感受并领会应当努力学好物理、热爱物理,让学生明白物理需要为人类服务,物理能够很好地为社会、生活、工作。④培养学习物理学科的良好习惯,好习惯可以迁移,往往让人终身受益。
通过师生合作,落实科学性与教育性的融合:合作实验,一步一步熟知科学实验七环节,努力用科学态度践行科学精神。合作理解记忆,编写顺口溜:如量取液体时读数——俯高大,仰矮小(或虎高大,痒爱笑)(意思是俯视站得高,看得大,读数大了,实际值小;仰视站得矮,看得小,读数小了,实际值大。)认识使用托盘天平:一、 认识部件来摆平,二、 调零又调平,三、 知道分度值与量程,四、 镊子夹砝码,牢记左物右码,五、 质量等于砝加码,(法拉利加宝马)六 、称量结束夹砝码放回家。以此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作者简介:
丁俊刚,四川省泸州市,四川省叙永县江门镇初级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