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为特征。其临床表现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很难区别。由于本病常发生于冬季,因此人们一般把本病归入猪的冬季腹泻病之列。
一、流行病学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本病,2周龄内的乳猪最易感,母猪的易感性稍低。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猪肠道组织内,可随粪便排出,排毒时间可持续2个月以上,周围环境污染后主要经消化道扩大传染。
二、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为数小时至十余小时,病猪突然发生腹泻,粪稀薄如水样、呈灰黄色或水泥色,随之出现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吮乳后。体温一般正常,但精神萎顿,食欲减少,脱水明显。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内的仔猪腹泻后常于2~5天内死亡,病死率可达60%;2月龄以上的断奶仔猪、育肥猪感染后也会出现持续几天的腹泻,多逐渐恢复正常。
三、诊断
1. 剖检病变主要在小肠,可见肠管充盈、扩张、肠壁变薄,肠内充满灰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淋巴结水肿,肾点状出血,肺脏、肝脏无明显病变。
2. 采集病料及粪便进行实验室诊断,用RT-PCR方法分别对猪瘟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进行检测。从采集的12份样品中检出9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呈阳性,其他呈阴性;在后续送检的14份粪便样品中,检出10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呈阳性。
四、防制
1. 平时加强防疫工作,不从有病地区引入带毒猪只,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2. 一旦发现本病,应立即隔离病猪,封锁疫点,严格消毒猪舍、用具、通道等。
3. 对距离预产期20~30天的待产母猪进行人工感染,这样母猪的初乳中就含有抗体,使新生仔猪获得被动免疫,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4. 疫病发生后及时对症治疗,对个别症状较重的注射青链霉素或磺胺类药物,脱水严重的进行补液。四川农业大学研制的调痢生对本病有一定疗效,可减少经济损失。
虽然猪流行性腹泻很难根治,但只要加强管理,做好药物防治,就能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从而减少生产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联系地址:四川省昭觉县新城镇 邮编:616150)
一、流行病学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本病,2周龄内的乳猪最易感,母猪的易感性稍低。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猪肠道组织内,可随粪便排出,排毒时间可持续2个月以上,周围环境污染后主要经消化道扩大传染。
二、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为数小时至十余小时,病猪突然发生腹泻,粪稀薄如水样、呈灰黄色或水泥色,随之出现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吮乳后。体温一般正常,但精神萎顿,食欲减少,脱水明显。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内的仔猪腹泻后常于2~5天内死亡,病死率可达60%;2月龄以上的断奶仔猪、育肥猪感染后也会出现持续几天的腹泻,多逐渐恢复正常。
三、诊断
1. 剖检病变主要在小肠,可见肠管充盈、扩张、肠壁变薄,肠内充满灰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淋巴结水肿,肾点状出血,肺脏、肝脏无明显病变。
2. 采集病料及粪便进行实验室诊断,用RT-PCR方法分别对猪瘟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进行检测。从采集的12份样品中检出9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呈阳性,其他呈阴性;在后续送检的14份粪便样品中,检出10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呈阳性。

四、防制
1. 平时加强防疫工作,不从有病地区引入带毒猪只,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2. 一旦发现本病,应立即隔离病猪,封锁疫点,严格消毒猪舍、用具、通道等。
3. 对距离预产期20~30天的待产母猪进行人工感染,这样母猪的初乳中就含有抗体,使新生仔猪获得被动免疫,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4. 疫病发生后及时对症治疗,对个别症状较重的注射青链霉素或磺胺类药物,脱水严重的进行补液。四川农业大学研制的调痢生对本病有一定疗效,可减少经济损失。
虽然猪流行性腹泻很难根治,但只要加强管理,做好药物防治,就能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从而减少生产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联系地址:四川省昭觉县新城镇 邮编:616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