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行性腹泻的综合防制

来源 :科学种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q8308y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以水样腹泻、呕吐、脱水为特征。其临床表现与猪传染性胃肠炎很难区别。由于本病常发生于冬季,因此人们一般把本病归入猪的冬季腹泻病之列。
  
  一、流行病学
  
  各种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本病,2周龄内的乳猪最易感,母猪的易感性稍低。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毒存在于猪肠道组织内,可随粪便排出,排毒时间可持续2个月以上,周围环境污染后主要经消化道扩大传染。
  
  二、临床症状
  
  自然感染潜伏期为数小时至十余小时,病猪突然发生腹泻,粪稀薄如水样、呈灰黄色或水泥色,随之出现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吮乳后。体温一般正常,但精神萎顿,食欲减少,脱水明显。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1周龄内的仔猪腹泻后常于2~5天内死亡,病死率可达60%;2月龄以上的断奶仔猪、育肥猪感染后也会出现持续几天的腹泻,多逐渐恢复正常。
  
  三、诊断
  
  1. 剖检病变主要在小肠,可见肠管充盈、扩张、肠壁变薄,肠内充满灰黄色液体,肠系膜充血,淋巴结水肿,肾点状出血,肺脏、肝脏无明显病变。
  2. 采集病料及粪便进行实验室诊断,用RT-PCR方法分别对猪瘟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进行检测。从采集的12份样品中检出9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呈阳性,其他呈阴性;在后续送检的14份粪便样品中,检出10份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呈阳性。
  
  
  四、防制
  
  1. 平时加强防疫工作,不从有病地区引入带毒猪只,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2. 一旦发现本病,应立即隔离病猪,封锁疫点,严格消毒猪舍、用具、通道等。
  3. 对距离预产期20~30天的待产母猪进行人工感染,这样母猪的初乳中就含有抗体,使新生仔猪获得被动免疫,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
  4. 疫病发生后及时对症治疗,对个别症状较重的注射青链霉素或磺胺类药物,脱水严重的进行补液。四川农业大学研制的调痢生对本病有一定疗效,可减少经济损失。
  虽然猪流行性腹泻很难根治,但只要加强管理,做好药物防治,就能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从而减少生产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联系地址:四川省昭觉县新城镇 邮编:616150)
其他文献
一、种公兔的精细饲养管理    1. 种公兔的精细营养  种公兔日粮中的营养物质,特别是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对保证精液品质有着重要作用。在保证日粮中蛋白质含量配种期为12%~25%、非配种期为12%的前提下,要确保日粮多样化:①以麦麸、玉米、大麦等饲料为主,搭配适量青料,一般成年种公兔每天喂精料100~120克,青料500克左右;②适当补充豆饼与动物性饲料以及维生素、矿物质,一般每天每只兔可
正常情况下,母牛产后4-8小时胎衣排出体外。如果胎衣超过12小时仍未排出,即为病理现象,称为胎衣不下或胎盘滞留。导致胎衣不下的原因,主要是产后子宫收缩乏力;产前劳役过度,
母牛产犊前后各半个月的时间被称为围产期。这一阶段奶牛在生理上发生了很大变化,处于高度应激状态,抵抗能力降低,极易患病,对其护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牛的健康(包括乳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