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定位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来源 :中华全科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aodedao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基于红外线热成像技术定位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诊治的60例MP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红外线热成像诊断技术定位并针刺灭活肌筋膜触发点,对照组则定位传统腧穴进行针刺,2组患者均隔天治疗1次,每周3次,共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红外线热成像分布图、McGill简化量表疼痛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疼痛分级指数(PR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现有痛强度(PPI)评分比较(t=-0.399、-0.454.、-0.21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治疗后PRI、VAS及PPI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2组间PRI、VAS及PPI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在改善程度上治疗组患者相对于对照组更为明显;同时治疗组腰背部高温区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布亦减少,而对照组腰背部高温区较治疗前亦有降低,分布亦减少,但与观察组相比在高温区及分布减少程度上仍有一定差距.结论 通过红外线热成像图对肌筋膜触发点进行定位后针刺灭活治疗腰背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是一种有效、快速、精准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cN0期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临床特点以及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及术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能否作为预测cN0期PTMC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指
目的 分析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连续收肌管阻滞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为临床上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浙江省台州医
目的 探讨诱导常温控制对严重多发伤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信号通路激活的抑制作用.方法 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收治的90例
目的 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oluble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
脑卒中后痉挛(post-stroke spasticity,PSS)是卒中后常见的运动障碍表现形式之一,发生率高.主要表现为上肢屈肌群及下肢伸肌群肌张力增强.痉挛很大程度上影响日常生活能力,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