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重症医学科(ICU)开展临床路径建设的有效策略。
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工人医院ICU出院患者共1 488例次。先选择路径较单纯、变异较小的"心脏病术后监护治疗"推行试点,成功后推进至"术后监护"等。按时间分3个阶段实施临床路径:第一阶段是试点阶段,2016年1月至2017年5月,87例次患者试行进入临床路径;第二阶段,2017年6月至12月,"心脏病术后监护治疗"进入路径111例次;第三阶段,2018年1月至7月,"心脏病术后监护治疗"进入路径116例次,"术后监护"进入路径96例次。结合试点阶段的失败经验,利用互联网+医疗(2017年柳州市工人医院成为腾讯公司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第5家深度合作伙伴,进行了"微信智慧医院3.0"的规划与实践),在连接、支付、安全保障、生态合作四大方面进行升级,加速电子病历(EMR)6级建设。通过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以循证医学、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理念为主导,结合医院信息系统(HIS)、EMR系统的建设现状,制定分阶段实施推进步骤,设计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临床路径完成率、平均住院日、平均费用、治愈率、好转率作为主要观察指标。
结果试点阶段无一例完成临床路径。外科ICU 2017年6月至12月"心脏病术后监护治疗"临床路径完成率从33.33%逐月增长至94.44%,2017年10月完成率达100%;2018年1月至7月平均临床路径完成率为94.00%。综合ICU 2018年1月至7月"术后监护"临床路径完成率从81.82%逐月增长至92.86%。2016至2018年各年度整体临床路径完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300,P=0.000)。2017年6月临床路径有效实施后,患者总住院时间较实施前明显缩短(d:2.96±0.43比6.66±0.75,P<0.01),日均费用明显减少(元:3 550.92±755.51比6 171.48±377.29,P<0.01)。外科ICU"心脏病术后监护治疗"有效实施临床路径后患者住院时间较实施前缩短了3.84 d(P<0.01),日均费用减少了2 108.39元(P<0.01);综合ICU"术后监护"有效实施临床路径后患者住院时间缩短了2.98 d(P<0.01),日均费用减少了5 094.13元(P<0.01)。外科ICU有效实施临床路径后,患者治愈率从1.16%(7/603)提高至42.26%(105/227),好转率从94.36%(569/603)下降至52.86%(120/227,均P<0.01);而综合ICU有效实施前后治愈率、好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77%(33/1 193)比2.22%(2/90),79.21%(945/1 193)比97.78%(88/90),均P>0.05〕。
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对ICU进行质控,并引导诊疗,完成包括临床指南、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成本效率比等更精细化诊疗方案,证实临床路径管理策略的改进源自临床需求。临床路径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规范化、有效控制医疗成本,可提高医疗品质和精准管理。ICU临床路径建设与HIS融合可促进数字化医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