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中职古诗文教学效果的探讨

来源 :甘肃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erdfhkot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古诗文;兴趣;诵读;多媒体;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 14—0051—01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中职学生“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对于中职生的古诗文教学,在认真遵循教学大纲要求的同时,要着眼中职生普遍基础薄弱的实际,把握中职生特点,运用各种有效教学手段,营造一种宽松、愉悦的课堂情境,让学生沉浸其中,获得快乐学习的情愫,是做好古诗文教学的最佳路径。
  一、精彩导语,激趣进入
  英国伟大的诗人莎士比亚说过:“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以得益”。因此,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孟子说过,“教也多术也”。根据课文, 设计好导入方式,能很快引学生入境,有效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以最好的情感状态进入学习。
  导语如何设计,要因文而异。对于写景抒情的,教师用饱含深情的优美语言娓娓描摹来, 或者引导学生背诵已学相关类型的经典句段,激情点引,带学生走进情境,让他们循美而入;对于距今年代久远,内容晦涩难懂的经典史籍之类,可概述背景,介绍作者,设悬激趣,导入新课。另外,根据课文特点,课前播放一段旋律优美的音乐,投影几幅内容生动、意蕴丰富的画面,让学生在音画艺术中初步感知耐人寻味的境界,也能较好地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因此,无论怎样的导入,都尽可能以简洁优美的诗化语言描摹、渲染、激发、引导学生,才能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反复诵读,感受文美
  诵读对于整个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对于韵脚整齐、读来朗朗上口的古诗文,就更应该如此了。对于古诗文的教学,有经验的语文教师,常常会加强朗读涵咏教学,教师用饱含情感的语调吟诵, 把学生带入作品的意境中去,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反复朗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蕴,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从而让学生喜欢古诗文,喜欢上语文课。与此同时,要求并指导学生在一种美好的情境中变换各种方式反复地朗读,读到熟能成诵的地步。
  三、多媒体手段,再品意境美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教学可凭借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在教学过程中,可尽力拓宽教学思路,优化教学策略,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手段来丰富教学形式,营造一种声色兼有、图文并茂的教学氛围,使得教学与科技结缘,化陌生为生动,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
  意境是诗文的灵魂,鉴赏诗词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品味诗文意境美的过程,所以引导学生品味意境是鉴赏诗文的关键。古诗文创造的艺术形象,只有欣赏者自己用丰富的想象,才能去感受和再现诗歌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而创造意境美的最好方法就是借助多媒体手段,运用丰富多样的生动音、画、字、图,或者微电影等,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诗中描写的形象和景象一一浮现在他们脑海中,再现逼真的情景。同时再调拨他们对生活的感性体验,学习欣赏中就自然也融合了他们的感情和情绪,他们的脑海中就会增加许多诗文中并未提到的物象,他们就真正进入了诗文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那么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诗文所反映的社会主题则不言而喻也进入了学生的脑海,学生也就容易掌握诗文的精髓。
  四、合作交流,拓展延伸
  面对每一篇诗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到的理解,交流彼此的认识和感受也是古诗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因此,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的合作探究交流式的学习就显得非常重要和必要。
  学生课本中所入编的古诗文都是千百年来流传的文学经典,因为作品中有许多丰富的内涵,能跨越时代局限,对这种永恒内涵的理解和发掘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去学习探讨。课堂上,根据知识的积累程度,鼓励他们自由组合学习小组,小组内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尽可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小组内听评整理,让各小组的代表在全班交流发言,使所有学生经历一次再学习、再理解、再拓展、再内化的过程。
  在此,要特别强调的是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时,要给学生多点自主学习、自我思考的时间,需要教师参与其中,在学生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准确把略学生学习的疑点之所在,指导学生抓住其中的重难点,恰当地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及经验积累,再去理解学习,拉近传统和现代的距离,赋予古诗文以新的生命力。
  总之,古诗文教学不能只是教师引经据典地灌输讲解,需要教师很好地利用学生这个待开启的潜力资源,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元素,运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感受学习的快乐。同时,鼓励、引导他们轻松积累,在一次次的有效学习中,陶冶情操,内化气质,以取得“一箭多雕”之效。
  编辑:蔡扬宗
其他文献
依达拉奉是日本三菱制药公司开发并上市的第一个用于治疗脑梗死的氧自由基清除剂,在我国已通过临床试验。东菱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是安全有效的,主要是通过改善脑血流来恢复缺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作为其中应用比例比较大的一种建筑,就混凝土材料的强度而言,其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以及建筑结构的使用安全性有直接性影响。就此本文基于建筑混凝土
近年来,我国的建筑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其对能源的消耗也在不断增加,建筑节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文中分析了无机保温材料的特性,探讨了无机保温材料在节能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1 屏幕带来的生活改变  屏幕所展现的内容是专业程序设计者在展示前设计的再现。人机交互状态下,对于使用者来说具有动态、形象、鲜活、延迟性、可思考措辞、人机可互动等特点。正是如此,人们面对面的交流方式受到了冲击。在课堂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对粉笔与言教的教学方式形成了挑战,“How Power-Ponit Is Killing Education(ppt在怎样扼杀教育)”一文揭示了现实中人们对技
作为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互结合的产物,建筑装饰设计彰显着社会文明的进步,而建筑材料的应用,对建筑装饰设计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建筑装饰领域中发挥着引领性的作用。
目的探讨持续腰大池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的疗效。方法脑室内出血患者150例,随机分成腰大池外引流组75例和常规腰穿组75例,对两组病人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脑脊液恢复
目的关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例(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及血小板/淋巴细胞比例(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与接受手术并行化疗的Ⅰb-Ⅲa期非小细胞
“知识即美德”是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经典。这一训示对于当下教育的启示在于:知识是承载美德的基本元素,知识教学必须与学生品德教育相结合,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启迪和增进学生的人生智慧,促进学生德知并进、和谐发展、德性完满。真正具有伟大力量的知识是兼具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知识,真正优质的教学是内外价值兼具的教学。重温“知识即美德”,就是要重视知识所隐含的价值和意义。  一、知识教学必须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