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小英雄的故事”中两篇课文《小英雄雨来》《夜莺的歌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六年级上第2册《开国将帅们的战创(节选)》《端午》《过零丁洋》《就义诗》《狱中题壁》《苏武牧羊》《满江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默读课文,运用批注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入体会小英雄的性格特征。
3.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英雄的故事”,请大家欣赏视频。(播放小英雄战斗的画面)
设计意图:言简意赅的导入,气势恢宏的战斗场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品读悟法
(一)品读《小英雄雨来》
1.快速默读全文,说说雨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文章是怎样细致地描写雨来的机智勇敢的?请大家边读边交流边作批注。
3.学生以小组形式发言,师相机点评。
(1)预设一。
他撒腿就往后院跑……雨来就摔在地下。
①雨来的机智体现在他故意引开鬼子,掩护李大叔。
②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动词是“撒、跑、踩”,突出了雨来的勇敢。
(2)预设二。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3)预设三。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肚子撞在炕沿上。
①从这段话中,你发现了什么?(比喻句,把手比作鹰的爪子)
②你们感受到了什么?(鬼子的凶狠)
③作者主要是歌颂雨来的小英雄形象的,那么第一、二部分水性好和上夜校读书,与突出雨来的小英雄形象有关系吗?
水性好让雨来得以从敌人手中逃脱,既没有屈服于敌人,又保住了性命;上夜校读书,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当敌人威逼利诱时才能不为所动。前两个部分为突出雨来的小英雄形象埋下了伏笔。
小结:这种在文章的前面说到了,后面又做了必要的交代、埋下伏笔的写法,就是“前后照应”。
设计意图:学生充分品味情感的基础上,渗透前后照应的学习方法。
(二)品读《夜莺的歌声》
1.分角色朗读夜莺和军官的对话,体会小夜莺和侵略者不同的性格特征。
2.夜莺真的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天真顽皮吗?体现了小夜莺的什么品质?
小夜莺用天真顽皮的孩子行为麻痹敌人,引诱敌人,体现了他机智勇敢的特点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3.品读句子。
夜莺的叫声停止了……他又补充说。
①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夜莺在给游击队员传递情报,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关枪)
②这句话中的“两声杜鹃叫”,文中哪个地方还有相似的句子?(第10自然段)
这样的写法叫作——前后照应。
③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并思考这种写法的好处。
4.快速默读全文,比较雨来和小夜莺性格特点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设计意圖:引导学生对比感悟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侵略者的残酷狠毒,进一步体会前后照应的妙处,起到反三归一的效果。
(三)品读《开国将帅们的战创》
快速默读,品味喜欢的语段并谈感受。
品读片段。
十大元帅中有七位负伤……平均每人1个以上。
在激烈的战斗中,他连中两弹……德国医生大为惊讶:“我当了这么多年的外科医生,第一次遇见像你这样勇敢的人!”
设计意图:拓展丛书的阅读,增大学生的阅读量。
三、深情诵读,升华主题
丛书六年级上第2册中有许多歌颂铁骨忠魂的诗篇,朗诵一首你最喜欢的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品诗诵词,尽情地展示学生的风采,提高他们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作者简介: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松江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市级骨干教师。
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小英雄的故事”中两篇课文《小英雄雨来》《夜莺的歌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六年级上第2册《开国将帅们的战创(节选)》《端午》《过零丁洋》《就义诗》《狱中题壁》《苏武牧羊》《满江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2.默读课文,运用批注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深入体会小英雄的性格特征。
3.学习文章前后照应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英雄的故事”,请大家欣赏视频。(播放小英雄战斗的画面)
设计意图:言简意赅的导入,气势恢宏的战斗场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品读悟法
(一)品读《小英雄雨来》
1.快速默读全文,说说雨来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文章是怎样细致地描写雨来的机智勇敢的?请大家边读边交流边作批注。
3.学生以小组形式发言,师相机点评。
(1)预设一。
他撒腿就往后院跑……雨来就摔在地下。
①雨来的机智体现在他故意引开鬼子,掩护李大叔。
②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动词是“撒、跑、踩”,突出了雨来的勇敢。
(2)预设二。
雨来用手背抹了一下鼻子,嘟嘟囔囔地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3)预设三。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肚子撞在炕沿上。
①从这段话中,你发现了什么?(比喻句,把手比作鹰的爪子)
②你们感受到了什么?(鬼子的凶狠)
③作者主要是歌颂雨来的小英雄形象的,那么第一、二部分水性好和上夜校读书,与突出雨来的小英雄形象有关系吗?
水性好让雨来得以从敌人手中逃脱,既没有屈服于敌人,又保住了性命;上夜校读书,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当敌人威逼利诱时才能不为所动。前两个部分为突出雨来的小英雄形象埋下了伏笔。
小结:这种在文章的前面说到了,后面又做了必要的交代、埋下伏笔的写法,就是“前后照应”。
设计意图:学生充分品味情感的基础上,渗透前后照应的学习方法。
(二)品读《夜莺的歌声》
1.分角色朗读夜莺和军官的对话,体会小夜莺和侵略者不同的性格特征。
2.夜莺真的像他表现出来的那么天真顽皮吗?体现了小夜莺的什么品质?
小夜莺用天真顽皮的孩子行为麻痹敌人,引诱敌人,体现了他机智勇敢的特点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3.品读句子。
夜莺的叫声停止了……他又补充说。
①从这句话中你发现了什么?(夜莺在给游击队员传递情报,一声夜莺叫代表一个敌人,一声杜鹃叫代表一挺机关枪)
②这句话中的“两声杜鹃叫”,文中哪个地方还有相似的句子?(第10自然段)
这样的写法叫作——前后照应。
③找出文中前后照应的句子,并思考这种写法的好处。
4.快速默读全文,比较雨来和小夜莺性格特点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设计意圖:引导学生对比感悟小夜莺的机智勇敢和侵略者的残酷狠毒,进一步体会前后照应的妙处,起到反三归一的效果。
(三)品读《开国将帅们的战创》
快速默读,品味喜欢的语段并谈感受。
品读片段。
十大元帅中有七位负伤……平均每人1个以上。
在激烈的战斗中,他连中两弹……德国医生大为惊讶:“我当了这么多年的外科医生,第一次遇见像你这样勇敢的人!”
设计意图:拓展丛书的阅读,增大学生的阅读量。
三、深情诵读,升华主题
丛书六年级上第2册中有许多歌颂铁骨忠魂的诗篇,朗诵一首你最喜欢的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品诗诵词,尽情地展示学生的风采,提高他们自主阅读的积极性。
作者简介: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松江实验小学语文教师,市级骨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