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贷难题

来源 :财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gi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何逆势创新,在金融危机下找到值得支持的好企业,是银行业在2009年的最大挑战
  
  《财经》记者 温秀
  
  
  在银监会工作会议之后,各家商业银行均拟定了稳中有进的信贷投放计划。
  
  风控新思路
  1月12日晚间,中国银监会在官方网站上罕见地发布一则谴责通告。针对海外财经通讯社彭博一篇题为“中国银监会准备容忍更多不良贷款、放松信贷监管”的报道,银监会表达不满,称其“曲解部分重要信息”。
  当日,银监会2009年度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要控制不良贷款余额大幅反弹,不良贷款率也要控制在2008年底的水平。这意味着原来银监会要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不良贷款率“双降”,正转向更为务 实的“双控”,但对不良贷款仍处于5%以上的农信社等机构,银监会要求其继续遵守“双降”原则。
  对于这一转变,各界的理解见仁见智。事实上,监管部门目前最为忧心的,就是商业银行如何正确理解“保增长”和控制风险之间的关系。
  在“防风险”与“保增长”间艰难寻求平衡,正是银行监管的微妙之处。2009年1月10日,就在银监会年度工作会议召开前两天,监管部门调整信贷监管的十条政策出炉。
  这次监管工作会议的一个要点,就是在落实银行信贷支持经济发展政策的同时,守住底线。银监会坚持在严格控制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的同时,要求不良贷款准确分类、拨备和资本必须充足、风险管理必须加强、核销呆账的力度必须到位。
  在银监会工作会议之后,各家商业银行均拟定了稳中有进的信贷投放计划。据《财经》记者了解,各大银行为2009年设定的投放目标基本确定,有增长但不可能“大跃进”。其中,工商银行2009年信贷新增目标大致确定在5000亿元,比去年略高。建设银行则将信贷增速确定为与2008年增幅相当,信贷增长额比2008年的5085亿元有增加,但16.5%的增速略低于去年整个商业银行的平均水平。中国银行则表示,具体额度有待春节前的分行行长会议研究决定。
  摩根大通证券(亚洲)有限公司副总裁陈舜表示,当前形势下,不良贷款上升的压力显而易见,银行要保持余额不增,就必须在回收与核销方面下功夫。
  山东省银监局局长周忠明对《财经》记者表示,当前重要的是将资本充足率控制在合理的水平,不能下降。风险管理应该在经济资本能覆盖各项业务、发生的风险有能力合理对冲的基础上,“以这一标准为依据进行考核,比单纯关注不良贷款要更好”。
  周忠明称,2008年山东银监局就探索了以考核现金清收与核销为主的监管思路。当年辖内银行现金清收和核销额达到了180多亿元,现金清收的结果超过了不良贷款余额下降的数字。周忠明坦承,由于担心逃废债,银行核销不良资产需要财政、税收方面的各种政策配合,核销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但即便如此,仍能有所作为。重要的是考核机制的设置。
  监管工作会后,各家银行的“不良观”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调整。
  1月17号,深圳发展银行首先发布公告,利用2008年的利润大幅提高核销和拨备的力度,使得不良贷款率从原来的4%左右下降到1%,拨备覆盖率从48%上升到105%。“这是根据监管要求,在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提高银行抗风险能力的审慎作法。”深发展董事长纽曼说。
  各大行也对2009年的不良贷款控制目标做出具体要求。工商银行有关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该行的目标是不良贷款余额力争不变、不良贷款率继续下降。建设银行则希望不良率不升,不良额反弹在可控范围。
  
  再提新风险
  在这次银监工作会议上,监管部门一如既往,特别提示了几类风险。
  在2008年11月中旬“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公布后,银行争抢基建项目已成事实,因此,首要的风险是贷款集中度。银监会要求严格执行大额风险集中度的授信高限(单一客户不超过10%和集团客户不超过15%),引导企业集团通过发债或采取银团贷款等方式融资。
  监管部门有关人士对《财经》记者解释,目前仍有相当一批大企业、大客户,自身管理水平不高,盲目扩张、投资失败、财务混乱等问题层出不穷。银行要高度关注这些大企业大集团,不要贪大求全,以免风险过度集聚。特别是中小银行,宁可参与银团贷款,也不能“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会上明确提出的“红线”,还包括严禁项目贷款借新还旧、严禁续做“打捆”贷款、严禁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和无收益房屋信托等。分析人士称,监管部门十分关注这些有可能重新抬头的风险,明确要求金融机构“不要以身试法”。
  近期风波不断的理财产品,亦是银行的一块心病。一些金融机构在市场处于高位时,发放了不尽成熟的理财产品,在市场出现较大幅度震荡后,投资者无法接受其中的损失,引发争议。
  对此,银监工作会议提到,理财产品要严格遵守“三要求一加强”,即做到风险可控、成本可算、信息充分披露,加强售前、售中、售后全过程管理,坚决纠正把理财产品等同于存款客户管理的错误做法。有银行人士坦承,经过此轮风波,过去将理财产品视为风险无涉的中间业务的态度,已大为改观。
  至于房地产相关的信贷风险,有资深银行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银行的开发贷款风险目前基本可控,但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对产业链形成的影响始料未及,所以,房地产上游行业的风险值得关注。
  此外,商业银行和监管部门有关人士均透露,公路等行业不良贷款有“双升”迹象。一家大型国有银行风险管理部人士告诉《财经》记者,目前公路的运营情况各省冷热不均。多数公路都是以项目公司方式进行修筑,运营模式相对单一,主要是通过车流量的收费来进行还本付息,没有可供运作的资金池,一旦一段时间门庭冷落车马稀,就会出现违约。加之国家回收二级公路收费权,导致私人经营的公路生存进一步受到挤压,公路运营短期内面临较大的压力。现在吉林等省份已经出现了公路贷款不良率和不良额“双升”。一些银行正在收缩相关贷款。
  周忠明亦表示,公路不良贷款上升,与前几年基础设施建设上得快、对车流量预测过分乐观有关,也与公路投融资方式的选择有关。他表示,二级公路修建应更多地利用直接投资,但有的地方政府手头紧,又想加快建设,大都采用银行贷款融资以保证公路提前通车,埋下了隐患。
  
  创新“两全之道”?
  “保增长、防风险”的真意,还是在于商业银行在经济下行期把握住风险,又能抓住机会进行资源配置,从而为行业整合和提升做出贡献。这种两全其美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创新动力。
  在银监会最近发布的关于信贷监管调整的十条政策中,首先是支持发放并购贷款。银监会已发布了《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符合条件的商业银行可按指引开展并购贷款,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
  过去被认为风险较高的重组贷款,此次被列入了放开之列。银监会表示,鼓励实施贷款重组,对部分符合条件的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而暂时出现经营或财务困难的企业,予以信贷支持。
  所谓贷款重组,是指在借款人发生及预见其可能发生财务困难或借款人、保证人发生资产重组,致使其不能按时偿还银行贷款的情况下,银行为维护债权和减少损失,在切实加强风险防范的前提下,与借款人达成修改贷款偿还条件的协议。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坦承,由于调整还款期限是贷款重组的主要内容,过去商业银行实施贷款重组受到诸多限制。但这样硬性的期限规定,并非是从贷款人风险因素考量出发,亦剥夺了银行对贷款人的风险判断自主权。因此,这次放开重组贷款是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亦是将更多的自主权还给银行。
  不过,贷款重组的风险也显而易见,即银行可能以借新还旧的贷款展期方式,力图“保住”银行资产质量的表面成绩。建设银行研究部总经理郭世坤对《财经》记者表示,银行应密切关注其中可能蕴含的道德风险和操作风险,防止可能出现的恶性逃废债行为,防止“死马当活马医”。
  另一项政策调整也颇有新意,即允许拓宽项目贷款范围。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项目,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在一定额度内,向非生产性项目发起人或股东发放搭桥贷款。
  搭桥贷款在国外通常是指,在公司安排较为复杂的长期融资以前,为公司的正常运转提供所需资金的短期融资,而在中国的语境下,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对于非生产性项目进行短期的资本金贷款。显然,这同样是对银行风险辨识和控制能力的考验。
  与此同时,衡量银行业经营的核心监管指标——存贷比也出现了放松迹象。《通知》明确表示,允许有条件的中小银行适当突破存贷比。存贷比即银行贷款总额/存款总额,目前,监管规定商业银行最高的存贷比例为75%。
  不过,陈舜认为,这一规定实际是承认了部分银行存贷比“超标”的合理性。目前金融债、次级债等金融工具的出现,使得银行资金来源得以多元化,而不再仅仅依靠存款。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民生、兴业、深发展等中小股份制银行,在经营中已经突破了75%的规定。
  为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银监会还要求各大银行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对小企业的不良贷款、信贷综合成本、责任认定等进行单独考核,形成有特色的激励约束机制。银监会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小企业贷款增速应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
  此外,支持信贷资产转让,支持信托公司和财务公司业务创新发展等,亦提上议事日程。
  在经济下行期间,上述系列创新政策的推出受到了业内好评,但怎样避免“一放就乱”,还将考验监管者和银行从业者的智慧。■
  本刊记者方会磊对此文亦有贡献
  
  
其他文献
癌痛极大地影响了晚期癌症病人的生活质量。肿瘤病人的癌痛管理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就护士的循证式癌痛管理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综述,为加强护士运用循证理念指导癌痛管
金融危机让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卷入风暴中心,既承担损失也遭受辱骂,对资本定价体系有重要影响的信用评级机构同样未能幸免。由于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的全球垄断地位,三大评级机构更成为众矢之的,被起诉与调查亦屡有发生。  打破信用评级垄断、维护金融稳定成为强烈的呼声。  7月29日,标准普尔总裁蒂文沙玛(Deven Sharm)在北京接受了《财经》杂志的专访。这位在金融危机爆发伊始临危受命的印度裔总裁,总结了评级
在投融资体制改革多年来未见根本变革的背景下,每一次投资方向与比例的调整,带来的并不是投资效率的提高,而是持久不衰的“跑部钱进”    《财经》记者 杨中旭    2月20日,春节长假后第一个工作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一位研究员致电一位中部省份地级市市委书记,询问能否于3月2日抵达该市进行一轮调研。    电话那边,市委书记回答:“最好‘两会’以后再来。‘两会’期间,我得去北京跑项目。”   
<正>多发伤是在同一致伤因子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有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的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创伤也可能危及生命。重症监护病房(ICU)中的多发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