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利用的实践探析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wc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政治课程学科教学的重心是开发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创新、法治理念及政治参与意识,故需借助有效的教学资源渗透优质的学科思想,帮助学生利用生成性资源感受不同事件的发展规律特征。为了提升生成性资源的利用效率,教师还应当在政治课程中渗透德育思想理念,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基于此,文章就高中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利用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5-0026-02
  高中政治涵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政治制度和法律法规、经济发展特点和社会热点理念以及哲学思维方面的内容。在政治课堂创新的实践中,教师应当在理解思考、理论探究、动态思考中,掌握生成性的资源内容,这有利于让学生运用已学习的政治学科知识对社会热点进行思考。因此,教师应当指导学生在指定的氛围中展开评价,可让学生在参与期间感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态势。
  一、抓住动态生成资源,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将动态资源整合至高中政治课堂中,要求学生根据已生成的资源进行思考,及时提出自己对这些资源的理解与认知,从而让学生在感知动态资源期间形成完善的政治学科意识。因此,生成性资源融入课堂具有较好的调控能力,且教学方法、体验方法也更为多元,使学生能够在感受资源内涵的同时进行思考[1]。总之,高中政治课堂生成期间,教师可指导学生进行生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政治思想意识,这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交际并理解政治、生活、经济方面的发展特点。将动态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学生可进行深度的独立思考或情境交流,讨论不同知识点的理解技巧和理解方式,在思维发散中进行感知,这能让学生形成政治学科的思维习惯,提高政治学科素养,获得学习成就感。
  二、预设探究课堂,导入生成性资源
  预设特定的政治探究课堂,做好课程内容的规划与设计,可方便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了解生成性资源的内涵及使用价值。因此,在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体验期间,高中政治教师应当注意开发学生的主体性意识,了解学生在探讨期间的心理状态以及政治学科知识的储备情况,让学生在指定的情境中展开思考、设计、引导和理解,这对构建弹性化的预设教学空间是有利的。为了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应尽量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生成性资源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时,教师可导入预设的教学元素,以“当前国内外经济发展特点”为话题,组织学生谈论自己的看法与认知。在探讨期间,学生A提出:“我国的经济形式是以消费型为主体。”学生B则继续提到:“我国在高新技术方面已取得了很多成果,比如鸿蒙系统、美图技术、SaaS数字化技术,这些技术都具有非常好的竞争力[2]。在国际经济合作中,主要表现为对外贸易及对外开放。”教师可针对性地收集这些资料,再以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示这些技术。教师可利用微课说明重点知识,要求学生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研讨并理解。对此,学生A继续提出:“要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由中国制造转向为中国创造,打造适合我国发展的经济贸易形势。”教师应当及时回答学生在探索中所遇到的问题,关注学生在探索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学生必要的解答,从而消除学生对生成性资源不理解的现象。教师可以在授课期间积极谈论自己对国内外时政大事、经济发展的理解,让学生理解政治学科的逻辑。值得注意的是,预设探究课堂,教师也应当关注学生的实际生活,可以结合抖音带货、线上电商、精准扶贫等模式展开说明,营造个性化学习氛围,让学生明白生活与政治学科之间的关系。例如探究线上电商模式,可让学生了解各地农业、工业、商业的特点,明白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可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三、利用小组讨论,理解生成性资源的科学性
  要展现生成性资源的创新性,教师应当提升学生的参与意识,要求学生利用小组研讨的形式进行体验式学习与感知,从而让学生明白生成性资源的内涵及影响价值。在此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与想法,让政治课堂更有魅力。
  例如,在人教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中,在渗透消费观思想的过程中,教师可提示错误消费观,如奢靡的消费观会造成什么现象。在探索期间,学生A想到“奢靡消费观其实就是浪费,消费与家庭经济实力不符的东西,比如买奢侈品牌手表等,这些对我们的成长都是不利的,除了这些还有哪些消费观念呢?”学生B则在本小组中进行思考,指出:“从众心理就是一种,因为从众心理其实是效仿他人的消费情况,比如邻居王阿姨今天买了一部新的智能手机,如果我此时也强求我父母帮我买一样的手机时,并且我的手机是刚换的,这就是从众心理,简单来说就是别人买什么我就跟风买什么。”学生C提问:“我们高中生应当树立怎样的消费观呢?”学生D则结合课本内知识点进行了总结,提出:“我想正确的消费观就是应当在购买物品时保持理性、节约、控制、绿色消费的理念,并且高中生基本不具有经济实力,所以我们消费前一定要经过家长同意。”学生A表示认同,并针对当前非常火的直播进行了说明:“直播平台中明确规定未成年人不允许充值,包括常见的手游也是一样,都是不允许我们未成年人消费的,所以在假期娱乐观看直播、玩游戏期间,应避免消费。”总之,教师应当从多个角度滲透政治学科知识点内涵,并在学生小组探究期间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建议,如当学生C提到正确的消费观时,教师可针对性地渗透先进的政治思想及社会观点,说明如“可持续发展”“勤俭节约”的思想,并说出与这些思想相关的政治观念,让学生在理解探知、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掌握消费观、社会热点及经济发展态势的内涵[3]。
  四、利用时政要点,明确生成性资源导向
  政治学科所谈论的内容都与学生个人生活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教师应当不断挖掘时政新闻要点,指导学生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展开思考。在思考实践期间,教师应当关注学生个人生活的规律,营造出有特色的、个性化的生活理论,要求学生逐渐意识到简单政治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例如,在“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的教学期间,教师可针对性地说出当前的社会热点,如在介绍小康社会时,教师可说出小康社会的建设要求、政府所推行的政策制度,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等情况,指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小康社会的建设情况。首先,学生A提出:“我发现现在农村有很多机械农具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备,这无疑象征着农村城镇化建设,而农村城镇化建设也象征了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学生B根据当前对外贸易和社会发展思考,提出:“我国电子商务和信息科技产品不断发展,不仅仅是我国综合国力的象征,也带动了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探讨中,教师还可渗透关于党和国家的发展重心,尤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导向,可让学生在自主收集相关资料的同时更全面地利用、理解已有的教学资料。总之,在实践教学期间,学生应当及时对生成资源进行整合,明确生成资源的研讨意义及价值,让学生结合随机性产生的资源展开思考。例如在探讨“人民”这一知识点时,学生还可从人民的基本责任、权利、义务等多个角度进行探索,该过程中教师仅需要给予学生一定建议即可。
  五、深化基础知识,融合学科重点和生成性资源内容
  指导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更深入地思考政治学科知识的内涵及应用价值,可改变传统宣讲式为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参与到研讨、思维、交流的过程中。在这一教学形式创新实践中,教师应当注意教学在过程中融入学科重点。培养学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可提升生成性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处理好民族关系?”在探讨中,学生想到:“中国有56个民族,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都是不同的,比如傣族的泼水节、壮族的三月三,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节日,如果没有处理好文化、政治、思想方面的关系,就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此时,教师可拓展性地说出民族关系的基本内容,即“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为了加深学生对民族的印象,教师还可罗列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让学生在对比探讨中掌握和谐社会的本质。在思考该问题时,学生B想到:“究竟是什么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了保障?”针对学生B的问题,教师通过鲜活的案例内容说明民族关系与社会建设之间的关系,让高中生逐渐意识到课本中知识点、案例的内涵。其中学生C还想到“民族关系原则有法律保障,这个法律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之,教师可联合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指导学生意识到生成性内容的内涵要点,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權利与义务。同时,教师也应整合学生所提到的信息资源,说明这些资源所涉及的知识点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政治核心素养。
  结 语
  在高中政治课堂利用生成性资源,教师应当注意不同资源的应用要点及实践意义,说明不同知识点的潜在价值,全面开发学生的政治学科素养,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是有利的。
  [参考文献]
  [1]徐 婕,王风双.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成性教学探究[J]. 经济师,2020(5):153-154.
  [2]莫文凯.案例分析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J]. 现代交际,2020(11):198-200.
  [3]程欠欠.红色资源融入高中思想政治的必要性及路径选择[J].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9(1):53-55,92.
  作者简介:卢火花(1970— ),女,壮族,广西河池人,中学一级教师,政治教研组组长,研究方向:政治教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校本课程源自英国,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课程主要有三方面的内涵,分别是以学校为基础,在学校中开展,为了学校的发展,就是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理念结合学生需求开展的课程,主要是以国家和地方制定的课程体系为核心,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和条件,利用学校内部的资源,进行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课程改进过程。  关键词:《习近平讲故事》;数学;校本课程;完整体系  中图分类号:
英语教学一直都受到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将英文歌曲应用到小学英语教学当中,可以有效地调动小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积极性,锻炼小学生的英语能力,提升小学生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积累英语词汇,促进小学英语阅读与写作教学提升,使小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
摘 要:量的积累是学生阅读的关键,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更是如此。我国小学生缺少英语使用环境,再加上《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学生在小学时期的阅读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教师要积极运用新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爱上阅读、认真阅读。  关键词:学习情境;沟通交流;提问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1)20
摘 要: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培养。批判性思维就是学生学习历史过程中的一种能力,也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培养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一思维,带领学生以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去学习历史,体会和感受历史上发生的各种事件,进一步把握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真正贯彻落实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初中历史课堂;措施  中
摘 要:进入21世纪,科技发展逐渐注重多学科、多领域的合作。这一趋势要求教育界加强各学科知识的融合。物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比较强的学科。作为自然学科的带头学科,它是各学科之间全面合作、渗透与融合的关键。文章以中学物理课程为研究对象,对跨学科课程整合实践进行了系统探讨。  关键词:跨学科;课程整合;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