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202018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提问在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课堂提问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或回答,以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优质的提问能促进师生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推动教学进程的顺利向前拓展,并能实现课堂调控的科学化、合理化。从学生方面来看,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诱发学生质疑问难的治学精神,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启迪智慧,养成从容沉稳、应对自如的表达能力,综合提高学生的智力素质和心理素质。
  一、提问要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课堂提问,要讲究发问方式、改变提问角度,使问题提得巧,发人深思,要力求新颖,能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讲《苏州园林》时,教师导入新课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同学们,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苏州美在园林,苏州园林有什么特点呢?它美在何处呢?下面请同学们读《苏州园林》之后,回答老师的问题。这样设疑导入,既创设了问题的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二、提问要抓住契机,设置矛盾,激活思维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教者应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急于解开这些“冲突”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顺势引导学生认识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三、提问要灵活多变,引人入胜
  (一)问题的提出要有针对性
  正如射箭打靶要瞄准,设置问题的目标也要对准中心点。设计课堂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这样也就抓准了方向,重点解决了教学的任务也基本落实了,扣住重点引导点拨,可谓事半功倍,难点主要是指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易攻克而教学上又必须落实的地方。它是教学过程中的拦路虎,也是教师解疑的一个靶心。抓难点,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它要求教师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教师针对重点、难点,设计问题,犹如写文章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比较干脆利落。
  (二)问题的提出要有启发性
  学生对每篇课文的学习,不是一开始就感兴趣的,因此要针以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调动他们思考的积极性。课堂上设计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使他们思维活跃,思路开阔,能根据自己的知识辐射开去,还是在教学《记承天寺夜游》时,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尽管只此一句,但正是作者惜墨如金的体观。假如只是单纯的语句翻译理解,一则学生不容易准确地把握,二则无法体会其意境。于是教学中采用了增删法来理解(1)原句改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行吗?(2)在原句后增上“远处蝉鸣鹊啼,近处蛙声阵阵”你以为合适吗?这样一来,学生马上从问(1)明确了原句中比喻的妙处:把月光比作碧水,把竹柏影比作藻荇,从问(2)体会到了作者从中营造了一种幽远空明的意境。这个问题的解决就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这样的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自然地了解到作品的内容与主题,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分层设计,化难为易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节课、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问,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的提问处理,学生肯定乐于接受。
  五、发散思考,灵活变通
  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深度。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启发学生,可以使学生掌握解决同一问题的多种解答方法,既拓宽思维的空间,又能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对一篇课文的段落划分,有时是不只一种划分方法的,那么就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假如按其它标准,又该如何划分呢?强调要有理有据。学生通过这些训练,就会明确原来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时不是单一的。他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自然会举一反三,灵活变通。学生在掌握了课本知识后,我们如果引导学生把这些知识与课外相关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就能扩大知识的利用价值。
  一节好的语文课是一连串好的问题的设计,设置问题和进行提问,是语文教师公认的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提问是一种艺术,它闪现着教师教学智慧的火花,提问要遵循提问的原则,讲究提问的技巧和艺术,从而充分发挥提问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做到单向发问诚然不够,应该起到投石激浪,推波助澜的作用,让学生展开激烈讨论,在讨论中互问,与教师对问,使语文教学真正呈现自立、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语文课堂提问的技巧也应是无穷无尽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健全成长,为了全方位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探索向学生激疑设向的方法,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他文献
中国电信作为传统固网运营商,在电信行业重组后,表现出了缺乏全业务运营经验、特别是缺乏渠道运营经验的弱势。随着运营商的竞争手段逐渐从产品竞争、价格竞争转向营销渠道的竞争,中国电信重新进行适应未来市场发展的渠道战略规划工作已经迫切需要提上同程。在这样的总体形势下,陕西电信的渠道工作也需要更加深入化和细致化,以提高渠道资源的占有率和可控制程度。本文通过PEST模型、SWOT模型、商圈理论、电信行业市场经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面向就业的教育。高职专业日语教学改革也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构建“课内、课外与校外三位一体”的日语实践教学体系,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 专业日语 就业导向 行动导向 实践教学    以就业为导向开展教学是国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和当前我国国情下行之有效的重要发展理念。高
摘 要:视唱练耳是音乐教育领域的基础学科,作为视唱练耳教师担负着重要的任务与使命,因此对视唱练耳教师的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视唱练耳教师品质、素养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如何提高教师素质提出了相应地建议,以促进视唱练耳教师教学能力发展,更好的适应现代视唱练耳教学。  关键词:视唱练耳 教师 素质    国家教委对学校艺术教育师资的规格提出了明确的标准:热爱艺术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具有较为全面的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经营体制机制的一种创新,代表了现代化农业发展的方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下简称农业龙头企业)既是我国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之一,也是推进农业
2014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住房负担对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心理健康状况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住房产权对其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拥有住房产权可以缓解住房负担过
  This studyexaminesthe potential contributionof the Internet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B2C dynamismthrough an effective business model. The power of Webhas 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