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习作内驱力的训练策略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binlaikan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项核心任务。习作是学生主体的一种对自己心灵体验感悟的文字再现过程,是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表达的具体表现。个性是文章的灵魂,但在教学中我发现不少学生没有习作的需要,没有表达的热情,在习作中经常出现空话、套话,千篇一律,情况堪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唯有培养学生的作文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习作内驱力,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写”走向“我要写”。
  一、激发兴趣,唤醒“作者”之心
  写作本身是一种复杂的对自己心灵体验感悟的文字再现过程。情动才能辞发。在这个言论充分自由的互联网世界里,每个人都有ID,甚至还有“马甲”。每个人都有一个“麦”,都在前所未有地使用着自己的话语权。微商卖货自然不必说,晒宝的,卖萌的,分享“鸡汤”的,甚至网络掐架的……各种各样,精彩纷呈。这种交流采用的方式从本质上来讲也称得上是“写作”。从这个意义上讲,每个人都是作者,都需要表达与交流。 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提到:“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学生才是习作的主人,在习作学习这件事情上,要学生成为一个幸福者,首先需要唤醒的是每个孩子的“作者”之心,确立其主体地位。我要说话,我要表达,我要与人交流。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 笔者积极开展“书山学海”读书活动,不给学生规定读那些书,只要是健康的、有益的文章,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阅读。鼓励学生大胆写自己内心的独特心灵体验,不限定学生写作的方法、字数,鼓励学生可以从一两句写起,直到把内心的情感抒写彻底,甚至在随笔中与老师进行心灵的对话。
  二、观察生活,练就“作者”之眼
  长期以来,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必定有一个—— 不是缺少经历,而是缺少对周遭生活敏锐的洞察。“放学留下擦桌子,路上见到皮夹子,红绿灯下扶瞎子,车上给人让位子,桥上帮人推车子”,这被人戏称“五子登科”的习作常见于学生的笔端。但是,龚自珍写下的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苏轼吟诵的“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离人泪”哪一个不是从现实生活中获得了素材而文思如泉并且都富有个性?看来,真正的问题不在生活,而在每个作者自己。同是写“父母之爱”这个主题,我们更期待看到的是“偶然发现冬天的夜里妈妈在用电吹风吹自己的鞋子”这些来自细心观察的题材,而不是老生常谈的“照顾生病的我 ”。“练就作者之眼”是在解码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之一:“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生活无处不文章,一片落叶,一簇繁花,滴下的泪珠,激烈的争吵等等都是鲜活的习作素材。我鼓励学生每天晚上看电视新闻,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发生的各种事情,社区的、国家的、国际的,然后选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一则记下来,不规定字数,不一定要有多大的意义,但必须有自己真实的感受。在第二天的课前“每日一议”上进行分享与交流。使学生有取之不尽的写作源泉。
  三、阶段训练,设计“另类作业”
  通常情况下,学生的习作都是审题、立意、选材等步骤,这些封闭式、单向式、机械式的训练步骤显得枯燥乏味,并不能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写作能力更是无从谈起。在为了博取作文高分的情况下,学生经常运用空话、套话等形式习作。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作为师者的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各年段的习作目标。根据课程标准对小学不同阶段所提出的习作要求,我觉得应侧重以下的阶段训练目标,即低年段以激发兴趣,保护童真大胆说真话为先,中年段以培养能力为轴,如标题训练、选材训练、描写训练、凤头豹尾首尾训练等。高年段则以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为重的布局谋篇的训练。
  结合单元学习,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关于作文的“另类”作业,使学生从传统作文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把作业融趣味性、层次性于一体,激发学生表达交流的情趣。比如,教师把“家乡的春天”作为写作的训练内容,就可以设为学生设计一些独特的作业。第一,教师可以通过制作卡片的形式。在卡片中书写一些描写自然的语句和段落。以此为学生提供阅读卡片。卡片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这样在习作课之前就可以让学生进行交流。第二,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随文练笔。借助古诗要求学生描写自然美景。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第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自然,在周末带领学生出去游玩,感受春天和自然的魅力。这样学生的习作便有了更多的素材,学生也懂得了体会和领略生活的美。
  四、讲求效率,书写限时作文
  一直以来,习作教学沿袭了“课上教师提要求,课下学生奉命习作”的模式。 教师运用了大量的时间讲解习作内容,但是学生的习作往往都是在课外进行。师生角色错位,主导者成了主宰者,这样,学生的习作水分太大,可能是抄袭的,可能是家长辅导的,效果并不会十分明显,习作能力也得不到锻炼。
  课程标准对于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明确提到:40分钟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因此,教师要树立强烈的时效观念。在实际引领学生习作的过程中,笔者提倡“限时作文”,就是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即当堂完成。学生在作文写作之前进行了观察,并完成了独特的作业内容,已經有了丰富的作文素材。教师便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写作,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空间。在习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但不要过分,还学生自由的写作空间。这样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写作压力,让学生的习作内驱力得到培养。我们除了每周让学生写自由练笔之外,还经常在课堂组织写5分钟、10分钟,或者半小时的话题练笔,即席写作成文,当堂抽样展示和评讲。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的习作内驱力训练十分重要,教师便要准确把握学生的习作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为学生创建高效的习作教学课堂。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唤醒学生的“作者之心”,练就学生的“作者之眼”,引领学生积极积累习作素材,挖掘作文素材中涉及的情感。同时,教师还应该为学生布置独特的作业,以此来激发学生进行写作的热情。教师在为学生进行书写限时的过程中还能够更好地缓解学生的写作压力,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逐渐完成习作训练。相信在教师的努力下,小学习作文教学一定会变得更加高效,学生习作的内驱了一定会得到有效的训练。
  责任编辑 罗 峰
其他文献
沪建交[2009]1182号各区县建交委,各外省市驻沪办建管处,各有关局(集团)总公司,各建设单位:为贯彻实施《上海市政府关于加强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本市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的通告
期刊
由于以前修建的水泥路面设计标准偏低、板块偏薄,很多水泥混凝土路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块,但大多更换水泥混凝土面板,只能局部处理路面,这已不能适应重交通运输的需要。在水泥混
一、小学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提问数量不合理   有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意识到关于提问数量的问题,他们在课堂上不断的提出问题,而且在他们提出问题以后并没有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教师在课堂上提出大量问题只会浪费教学时间,并不能培养学生的各项关键能力,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具有深度的,而且应该控制好数量。   (二)教师对提问的认识不够深刻   小学语文教师对于课堂
摘 要:从某种程度上说,只有努力强化节水灌溉,认真做好灌区的节水改造工作,最大限度地提升水资源的利用率,才能进一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才能促使国民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攀升。该文结合具体的实践情况,在对草原生态的重要性进行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对草原生态变迁和保护进行了较为简要的论述,指出了一系列改革保证措施,希望能够为保护草原生态、建设以牧区水利为主体的水利工程体系的实践工作发挥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帮助作用。
当车轮载荷作用于路面上时,会产生微小变形竖向变形,虽然水泥混凝土面板的模量非常高,但由于每次荷载作用下,水泥面板会由于微弱的变形传到路基上而形成残留变形.残留的变形在
创新型单片机课程教学工具是西安思源学院高级工程师谭栓斌提出一种全新的教学工具,要求在教师精心设计指导下,通过预先的设计和模块,使常用模块简化。引导启发学生在课堂学
摘 要:教师在教学文言文时,要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法传授两方面入手,把学生领到文言文的门前,让学生感觉到走进去的乐趣,享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从而进行文言文知识的积累,切实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关键词:兴趣 方法 构建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2(c)-0142-01  “學文言文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许多学生发出的由衷感叹。钱梦
所谓沥青混凝土的温度离析是指原来经充分搅拌、温度均匀的沥青混合料,经过某一过程后.温度出现较大差异的现象。
在我国进行大规模公路建设过程中.公路边坡护防设计与施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要确保公路边坡稳定、安全、搞好环境保护.必须加强公路边坡护防的的综合研究。论文简要介绍了山
钢管混凝土(Steel Tuber—confined Concrete)的英文缩写为STCC.它是在传统的套箍混凝土的基础上产生的新理论.其原理是利用钢管的本身,在外力的作用下对受压混凝土实行侧向约束,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