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景点人物简介的语类结构分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p131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类结构是系统功能语言学的重要议题,但较少学者分析红色景点人物简介的语类结构。本文以韶关红色景点为例,分析人物简介的语类结构成分的类别及其序列。研究發现:此语类由19类成分构成,其中包括7种必备成分和12种可选成分,它们组构成特定的语类结构序列。本研究能为撰写高质量的红色人物简介提供启示,并推动红色话语的研究。
  关键词: 红色景点 人物简介 语类结构 结构序列 语步
  
  一、引言
  近年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红色旅游的发展,先后三次发布了《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强调红色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重要性(1)(94)。我国红色旅游取得了长足发展,充分发挥了传承红色基因和弘扬优良传统的教育作用(2)(83)。韶关曾是北伐战争的大本营和广东省委旧址所在地,是粤北军事重镇,现存的革命旧址和纪念设施约329处(3)(213)。近年来,韶关市响应党和中央政府的号召,发挥历史文化优势,确立了“打造广东省一流红色文化高地”的建设目标。在打造红色景点时,景点简介是宣传景点的重要手段,而且革命将士的简介是扩大景点知名度和其影响力的关键。但目前较少学者探究红色景点的人物简介话语,本研究以韶关红色景点为例,分析景点人物简介的语类结构,旨在为撰写高质量的景点人物简介提供启示,并为红色话语研究做贡献。
  二、语类结构研究
  Hasan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下提出了语类结构理论,她认为语篇是由一些结构成分及其语义序列关系构成的语义构型,这些语义构型借助特定语境的特定社会活动得以展现(4)(50-55),如课堂师生问答的语类结构通常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反馈;买卖活动的语类结构是:打招呼、买卖引发、买卖询问、买卖请求、买卖依从、出价、购买、买卖结束、告别(5)(289)。语类结构包含必备成分和可选成分(4)(57-59),如师生问答语类结构的3个语步均为必备成分,买卖活动语类结构的前3个语步是可选成分,在买卖互动中后者可不出现。语类由必备成分界定,具有相同必备成分的语篇属相同语类,可选成分促成同一语类的语篇变异,增加语言的多样性(6)(109)。
  语类结构研究大体可分为3种路向。首先是特定语类的结构分析,包括学位论文、书评和判决书等,如陈明芳(7)(12-16)、董敏(8)(33-36)、孙迎晖(9)(54-60,78)、唐青叶(10)(51-55)、Kwan、Chan、Lam(11)(188-201)、Sheldon(12)(238-251)等人的研究。其次是语类结构的分析模式构建,如将现有多种语类分析框架整合为一种新的分析框架(13)(339-344),或从交际目的到语类结构的自上而下的分析模式(14)(58-67)。最后是语类结构的英语教学应用研究,如黄洁、周统权、王微萍(15)(69-78)、郑瑶菲、陈松菁(16)(115-120)等人的研究。
  由以上3种研究路向可知,首先,较少学者论及景点简介的语类结构,更不用说景点人物简介的语类结构问题;其次,这些研究大多有益于相关的学术领域,对日常经济和生活的益处不显著,这为更贴近社会生活的旅游景点简介研究留下了可钻研的空间;再次,关于景点简介话语的研究不多,而且此类研究大多只聚焦景点简介的翻译策略和译文的意义等问题,如邓荣娟(17)(109-110)、李慧(18)(88-90)等人的研究,较少学者关注景点简介的话语本体;最后,人物简介是红色景点的主要构成内容,人物简介语料数量多且较易获取。鉴于以上原因,本文以韶关红色景点为例,探究景点人物简介的语类结构,分析此语类的结构成分类别及其序列关系,为撰写高质量的红色景点人物简介提供启示。
  三、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文分析韶关红色景点中人物简介的语类结构,具体探讨两个问题:1.此语类的结构成分包含什么类别?2.这些结构成分中哪些是必备成分?哪些是可选成分?它们构成怎样的语类结构序列?
  (二)语料收集
  笔者到韶关市北伐战争纪念馆、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粤北省委历史陈列馆、粤北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大村展馆等红色景点,现场使用数码相机拍摄保存各景点中的人物简介共40篇,作为本研究的语料。
  (三)研究步骤
  首先,笔者在红色景点收集人物简介40篇,作为分析语料;其次,笔者按照语步拆分这些简介语篇,归纳此语类的结构成分类别;再次,笔者统计这些成分类别在简介语篇中的出现频次,借此区分必备成分和可选成分;最后,笔者基于必备和可选成分及这些简介语篇的共性,总结此语类的结构序列。
  四、语料分析
  (一)语类结构成分的类别
  笔者依据语步拆分40篇人物简介的语类结构成分,一共得到19类成分,它们分别是:姓名、生卒年、原名、字、号、籍贯、入党时间、教育经历、行政职务、工作经历、荣誉、军队职务、战斗经历、突出事迹、伟大精神、建军业绩、战斗业绩、军民关系、去世时间及原因。这些成分的具体示例如下。
  A.姓名
  孙中山、蒋先云、叶挺、周其鉴、张发奎等。
  B.生卒年
  (1866—1925)、(1902—1927)、(1896——1946)等。
  C.原名
  孙中山原名孙文;薛岳原名仰岳。
  D.字
  (张发奎)字向华;(叶挺)字希夷;(蒋光鼐)字憬然;
  E.号
  (孙中山)号日新、逸仙。
  F.籍贯
  (莫雄)广东韶关英德(今属清远)人;(陈铭枢)广东合浦(今属广西)人;(陈可钰)广东清远石潭人。
  G.入党时间
  (周其鉴)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叶挺)1924年,辞去军职,到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何承蔚)1937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H.教育经历
  (莫雄)广东陆军讲武堂毕业;(陈铭枢)1906年考入广东黄埔军小学,同年加入同盟会,1909年考入南京陆军第四中学;(程潜)早年入湖南武备学堂,以公费留学日本,初入振武学校,后转入士官学校。
  I.行政职务
  (梁广)曾任广东省委常委兼职工部长、粤南省委书记、中共广东省临时省委委员。
  J.工作经历
  (欧震)执教于县属周田墟小学,期间,受孙中山革命思想感召,乃投笔从戎;(梁广)长期在广州、香港、澳门等沦陷区开展城市工作。
  K.荣誉
  (孙中山)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叶挺)北伐名将;(朱培德)与朱德同班,被称为该校的“模范二朱”。
  L.军队职务
  (许崇智)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任陆军第十四师师长和福建北伐军总司令,挥师北伐,二次革命时任福建讨袁军总司令;(谭延闿)1917年响应孙中山护法号召,任湖南督军兼省长、湘军总司令;(李烈钧)武昌起义爆发时,在江西积极响应,被推举为江西都督府总参谋长、海陆军总司令。
  M.战斗经历
  (周其鉴)1927年率农民自卫军北上支援北伐;(何承蔚)在曲江国民党监狱“基庐”,虽遭受酷刑折磨,仍坚强不屈,带领团员同顽固派进行斗争;北伐军兵临武汉,围攻武昌,欧震担任奋勇敢死队队长,率先攻城。
  N.突出事迹
  陈炯明兵变时,在一次军事会上有人诋毁孙中山,莫雄拍桌说:“谁诋毁孙总理,吾将扑杀之。”
  O.伟大精神
  1941年“皖南事变”中,(叶挺)身陷囹圄,坚贞不屈,作《囚歌》以明志。
  P.建军业绩
  (陈可钰)在提高第一师部队素质上多有建树,使粤军第一师在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中独放异彩,起到粤军的精锐和先锋作用。
  Q.战斗业绩
  汨罗江战役后,(程潜)率部入江西,截断南浔路,9月攻占南昌;(朱培德)9月率部攻江西,10月2日取得南昌万寿宫大捷,从根本上改变了江西战场的形势;1920年(李烈钧)率滇军参与驱逐桂系战斗,1921年击败桂系占领桂林,迎孙中山至桂林成立北伐大本营。
  R.军民关系
  1922年和1924年,(孙中山)先后两次在韶关督师北伐,与韶关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
  S.去世时间及原因
  1946年4月,(叶挺)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1946年12月(何承蔚)在香港病逝。
  (二)必备和可选成分及其结构序列
  笔者统计了40篇红色景点人物简介的语类结构成分的出现频次,结果如表1所示。
  依据Hasan的观点,语类结构由必备成分和可选成分构成(4)(57-59),同时,Nwogu认为语类结构中出现频率在50%及以上的语步被认为是稳定语步(19)(124),据此,我们可以辨别必备和可选成分,即表1中出现频次为20次及以上的成分为必备成分,其余的是可选成分。可见,姓名、生卒年、字、籍贯、教育经历、军队职务、战斗经历是红色景点人物简介的必备成分,原名、号、入党时间、行政职务、工作经历、荣誉、突出事迹、伟大精神、建军业绩、战斗业绩、军民关系、去世时间及原因是可选成分。
  笔者依据以上必备和可选成分以及成分在40篇简介中的出现规律,得出此语类的结构序列:A^B^(C)^D^(E)^F^(G)^H^[●●(I):(J)]^[●●(K):L:M]^[●●(N):(O)]^[●●(P):(Q)]^(R)^(S)①。此结构序列体现了红色景点人物简介的成分共性和结构标准,据此,我们可以撰写高质量的人物简介。
  五、讨论
  上文区分了红色景点人物简介的必备和可选成分。必备成分往往是读者了解特定红色人物的必要信息,其中军队职务和战斗经历是与红色主题相关的最基本信息。必备成分的缺失会造成读者无法全面了解红色人物,甚至会造成红色人物精神价值的流失。可选成分是对必备成分的補充,使人物简介的内容更充实。由于人生经历、言行影响力和历史记载完整性不同,因此不必要也无法列出所有红色人物的原名、号、入党时间、行政职务、工作经历、荣誉、突出事迹、伟大精神、建军业绩、战斗业绩、军民关系、去世时间及原因等信息,这些信息自然成了可选信息。
  语类由必备成分界定,具有相同必备成分的语篇属相同语类(6)(109)。据此,我们可以通过考察相同语类语篇中结构成分的出现频率确定必备成分。依据Nwogu的观点,语类语篇中出现频率在50%及以上的语步是稳定语步(19)(124),即语类结构的必备成分。出现频率在50%以下的其余成分是语类的不恒定组分,应属可选成分。本文选取40篇人物简介作为语料,语料数量已具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效度。
  人物简介的语类结构序列也许会受文本的交际目的、撰写对象的人生轨迹和撰写人的书写习惯的影响。但围绕红色主题的人物简介具有相似的交际目的,即向读者展示人物的红色革命生涯,同时,尽管人物的生平轨迹千差万别,但从红色革命视角看人物生平,人物往往具有相似的信息维度,如教育经历、军队职务、战斗经历等,加之,在撰写红色人物简介时,撰写人往往会参照过去的简介范本,因此个人书写习惯对简介语类结构的影响较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可以析出红色人物简介较稳定的语类结构序列,而且此序列具有较广泛的普适性。
  六、结语
  本文分析了红色景点人物简介的语类结构,待解决的两个问题都得到了解答。首先,人物简介包含19类结构成分。其次,这些成分由必备和可选成分构成。姓名、生卒年、字、籍贯、教育经历、军队职务、战斗经历是此语类结构的必备成分;原名、号、入党时间、行政职务、工作经历、荣誉、突出事迹、伟大精神、建军业绩、战斗业绩、军民关系、去世时间及原因是可选成分。这些成分构成了特定的结构序列。本研究能为撰写高质量的红色景点人物简介提供启示,并能拓展红色语篇分析的功能维度和研究外延,达到推动红色话语研究的目的。   
  注释:
  ①A~S对应上文提及的19类语类结构成分;“^”表示两边成分的位置相对固定;“[ ]”表示括号内成分可以自由调换顺序;“:”表示两边成分的位置可以交换;“( )”表示括号内成分为可选成分,其余为必备成分。
  
  参考文献:
  [1]曹月娟.红色文化旅游游客服务质量感知对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J].旅游科学,2020,34(3):94-102.
  [2]石培新.红色旅游教育功能提升与可持续发展机制创新[J].宏观经济管理,2020(5):83-90.
  [3]吕莹.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中的运用——以韶关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41):213-214,252.
  [4]Halliday, M. A. K.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亚国家来华汉语学习者数量逐年增多,对其个体因素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其中学习策略研究更是直接关系汉语教学效果。通过对赣南师范大学中亚留学生调查研究,发现中亚留学生学习汉语时对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自我激励策略和补偿策略,其次是情感策略、社会策略和记忆策略,不太擅长使用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策略训练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汉语学习效率
作者简介:  夏立楠,本名黄涛。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获《人民文学》、作家网第四届全国高校征文大赛散文组优秀奖,首届《陕西文学》小说新人奖。有小说发表于《上海文学》《山东文学》《青年作家》《广州文艺》《ONE·一个》等期刊平台,并入选多种选本。现居贵州黔南。  1  张欣怡找我的方式很特别,不用QQ,也不用微信,更不用电话,而是用邮件。我说,张欣怡,如果有一天我不用信息工具了,你还能找到我吗?她把怀
摘 要: 本文立足于研究高职院校专业建设方面的诸多实际问题,以我校高职影视编导专业为例,探讨专业建设与地方产业发展的相互关系。首先从调研地方影视类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着手,分析企业发展需求和就业岗位定位。其次按照需求定位制订影视编导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就业岗位需求衔接的校企合作创新实践机制和实施方案,提出校企一体专业建设对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高职教育专业课程 实践
摘 要: 社区教育和社区善治是对教育与治理融合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与创新。宏观层面与微观视角的结合,有助于精准剖析社区教育、社区治理和社区善治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研究和探讨社区教育助力社区善治的具体功能体现及实现路径。社区教育有益于社区善治的功能体现在:提高社区善治主体民主法治素养,优化社区善治客体即公共利益的生产和分配机制,扩大利益同心圆助力实现社区善治目标。社区教育助力社区善治的实现路径主要是:推
摘 要: 《明末学风与诗学》一书提出重建“明末”的理解视域,以情理关系、复归风雅、师古师心、典范之争等文艺思想为焦点,探讨明末学风与诗学的互动关系。虽然涉及的都是明清思想史、文学史的重要命题,但著者突破原有的研究视角,坚持文学本位的立场,在大量考索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新见,完整清晰地图绘了明末诗学的论争和发展历程。  关键词: 明末诗学 学风 历史语境  作为一部断代学术史、文学史研究专著,王逊
1  凌晨三点,周庭醒了。  醒来的他没有说话,也没人和他说话。他的合法女人躺在他的右边,背对着他。周庭的眼睛越过她的后背,望向了窗外。外边正在下雨,江南梅雨季节就是这样,雨一直下着,稀稀落落总没个停的时候。他斜靠在床头,耳边除了雨声,还不时传来火车汽笛的声音,他想象着火车在雨中疾驰而过,以及枕木随着车轮上下颤动的情景,他感到了自由,一种婚姻突然消失后的自由。  其实他是被梦搅醒的。梦里有个看不清
随着深秋冷季的到来,天氣变得越来越短。才下午五点不到,我的诊所里已变得有些昏暗。我是一名心理医生,来我这里看病咨询的大都是预约,送走了最后一名患者后,这一天的工作也算基本结束了,我活动了一下筋骨收拾了一下病历资料便准备下班回家,可就在这时,敲门声响了。  “这么迟了,还有人来?”但作为一名心理医生,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自己的病人,我忙端正了一下自己的坐姿叫了一聲,“请进!”  随着房门被小心翼翼
摘 要: 高职班主任不仅要成为科任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还要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精神发展形成整合性的调整。社会的不断发展,对班主任的德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于高职学校教育工作来说,因为教育的特殊性,所以在进行德育工作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本文立足高职班主任德育工作现状,对新形势“以人为本,健康成长”下高职班主任德育工作侧重点展开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高职教学 班主任 德育工作 侧重点
摘 要: 对于前人创作之长,周词或加以发展,或突破创新,最终形成了“精新典雅”的独特风格,宛如中国画中的工笔勾勒。周词主体意识较强,大多数词篇都在阐发个人思想感情,在咏物词方面,周邦彦善于借物咏怀,根据所要抒发的情感选择表现手法,构思巧妙,独具匠心。表现手法与审美感受、叙事抒情相结合,在雕琢景与物的同时,抒发丰富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 周邦彦 咏物词 清真词 表现手法 禁体物     集苏轼之风
王老五的养鸡厂快破产了。他的养鸡场一下子就杀死了五万多只鸡,这消息一下子在小岗村里炸开了,真是应了那句俗语: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这个消息尤其是对于那个对王老五有偏见的羊倌黄二来说非常兴奋,他硬是把这个重要的消息传到每一个小岗村人的耳朵里,这还不算,他还自编了一套顺口溜:小岗村人王老五,养鸡不如卖豆腐,昨天还在充汉子,今天变成一堆烂鸡屎。  这个王老五,不知什么时候得罪羊倌黄二来着,让他这样糟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