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生成性T淋巴细胞及内皮祖细胞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及两种细胞的相关性

来源 :中华妇产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jc86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性T细胞(Tang)及内皮祖细胞(EPC)与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及两种细胞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8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诊断为子痫前期的孕妇40例,其中轻度20例为子痫前期轻度组,重度20例为子痫前期重度组,另选取同期24例孕晚期健康孕妇作为健康孕妇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孕妇外周血浆中Tang和EPC的含量,对各组孕妇的临床指标和血浆中EPC和Tang的含量进行比较,并对Tang含量与EPC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

结果

(1) 3组孕妇的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MI)、检测孕周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血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重度组孕妇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和出生1分钟Apgar评分均明显低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健康孕妇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重度组发生新生儿窒息7例(35%,7/20),子痫前期轻度组1例(5%,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健康孕妇组孕妇外周血浆中Tang含量为(52.7±8.0)%,子痫前期轻度组为(47.5±8.8)%,子痫前期重度组为(45.5±8.7)%,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48,P< 0.05);两两比较显示,子痫前期重度组低于健康孕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轻度组与健康孕妇组及子痫前期重度组分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健康孕妇组孕妇外周血浆中EPC含量为(0.16±0.07)%,子痫前期轻度组为(0.09±0.07)%,子痫前期重度组为(0.08±0.05)%,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351,P<0.05);子痫前期重度组和子痫前期轻度组均低于健康孕妇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健康孕妇组孕妇外周血浆中Tang含量与EPC含量无显著相关性(r=-0.325,P>0.05);子痫前期重度组和轻度组孕妇外周血浆中Tang含量与EPC含量有显著相关性(r=0.677,P<0.01)。子痫前期轻度组外周血浆中Tang含量与EPC含量有显著相关性(r=0.803,P<0.01);子痫前期重度组外周血浆中Tang含量与EPC含量有显著相关性(r=0.520,P< 0.05)。

结论

孕妇外周血中Tang含量下降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有关;在子痫前期孕妇外周血中Tang含量与EPC含量呈正相关,Tang对EPC含量变化有明显的影响作用,两者共同参与子痫前期孕妇的血管内皮损伤的修复。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妇科恶性肿瘤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1994年1月1日至2014年9月30日间诊治的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将其中确诊并发DVT的106例患者作为DVT组,同时采用计算机随机法按1∶1比例随机抽取同期无DVT的106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随访截止时间为2015年3月31日,DVT组中位随访时间为2
目的探讨孕妇血浆和胎盘组织中的血栓调节蛋白(TM)表达与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2014年2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60例。其中,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为早发型组,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30例为晚发型组,选择同期健康孕妇并根据其孕周不同分为早发型对照组(孕周28~ 33周+6)23例和晚发型对照组(孕周≥34周)30例。采用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