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河西走廊两次强对流天气对比分析

来源 :气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kejin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使用地面高空观测资料、NCEP1°×1°6小时再分析数据和张掖CINRAD/CC雷达观测数据,对2006年7月7日、8月10日发生在甘肃河西走廊中部的两次强对流天气的环流形势、大气稳定度、相对风暴螺旋度(SRH)、天气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生这两次强对流天气环流形势不同。7月7日飑线对流系统产生于北部沙漠戈壁由北向南移动,右移飑线前部结构为气旋式旋转;8月10日对流系统产生于青藏高原由南向北移动,来自高原上的暖湿气流水汽充足,不稳定层比7月7日深厚,产生
其他文献
为提高热带气旋的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利用1950—2005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和表层水温(SST)资料,分析了西北太平洋TC生成位置分布的一般气候特征,季节、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局地
“那个清晨,我们没有亲人,没有牛羊,流着眼泪看着倒塌的房屋时,来了金珠玛米;藏汉一家亲,同是中国人,有比奶茶还香浓的民族情,玉树肯定不会倒,青海一定会常青。”这是在玉树广为传唱一支歌曲,是对玉树抗震救灾的生动传唱,是新时期中华各民族面对天灾临危不惧,团结奋战,夺取胜利的凯歌!它的作者是65岁的仁措达丁。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心系灾区,不分民族、地域和信仰,全力支援抗震救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