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野味”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jianguo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臘月二十七这天,林木决定放弃春节回老家打竹鼠吃。
   前一晚,一则“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很可能来自野生动物”的信息,多次在他手机屏幕弹窗出现。做出以上论断的,是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
   钟南山在接受央视连线时说,此次肺炎疫情的病原很大可能来自野生动物,“比如竹鼠”。
   一些人很自然地回想起17年前的SARS,同样因野生动物引发。
   17年来,国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和销售不断加严。不过,监管困难重重,非法捕猎和销售多年未禁,风险仍存。
  
   摆上餐桌的竹鼠
   在钟南山将“竹鼠”和新型冠状病毒联系起来之前,在广州工作的林木对于回清远老家过年充满期待,其中包括摆上餐桌的各种野味。
   野味是广东人的心头爱。有人形容广东人什么都爱吃,尤其是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
   林木专门研究过这个问题。
   广东依山傍水,还临海,物资丰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广东人偏爱原汁原味。林木说,相比猪、牛、羊、鱼,野味的口感更原始纯正,没有掺杂饲料和激素,“在口感和心理上,感觉纯天然、无污染”。
   在各式野味中,林木偏好竹鼠。
   竹鼠因吃竹而得名,原本属珍贵野生动物,全世界共有3属6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部分竹鼠濒临灭绝或极为少见,例如花白竹鼠,属于保护动物。不过,由于其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我国已实现竹鼠规模化养殖。
   以前吃竹鼠,林木一般都和朋友上山去捕。如今常年在外工作,无暇打竹鼠,只有过年才偶尔吃到。
   几天前,妈妈跟林木说,过年了,专门备了一些竹鼠、野兔和蛇,等他回家一起吃。21日下午,林木给妈妈打电话说,野味别做了,原本自己过年回家打竹鼠,他也放弃了。
   距离这通电话数小时前,广东发布春节消费提示,呼吁市民不食用野生动物,避免接触不明来源的病菌。
   就在前一晚,钟南山院士表示,此次武汉新型冠状病毒很大可能来自野生动物,比如竹鼠等。
   而这些野生动物,很大可能来自此次肺炎疫情的最初暴发地,武汉华南海鲜市场。
   多方信息显示,华南海鲜市场不仅卖海鲜,也卖“野味儿”。有网友发文称,华南海鲜市场有野鸡、蛇、土拨鼠等动物宰杀出售。
   据武汉市市场监管局2019年9月25日发布的野生动物市场专项整治行动消息,华南海鲜批发市场有近8家商户售卖野生动物,包括虎斑蛙、蛇、刺猬等。
   在当天的行动中,执法人员逐一检查了这些商户的野生动物经营许可审批文件、营业许可证,并严禁其经营未获审批的野生动物。
   不过,当天未发现违法经营行为。
  
   明卖的野味
   听说这个卷入舆论和监管漩涡的市场卖竹鼠,林木并不稀奇。
   1月21日,记者来到华南海鲜市场,此前因售卖多种野味备受争议的“大众畜牧野味”商铺,目前已闭店。
   网传这家大众畜牧野味的菜单上,品名上百种,包括竹鼠、狗狸獾、猪狸獾、果子狸、狐狸、树熊、孔雀、大雁等,均可活杀现宰,速冻冰鲜,送货上门。
   市场一名商铺老板说,自己此前曾到过“大众畜牧”店中,店里以售卖羊肉等常见肉类为主。另有一名商铺老板说,市场休业前,“大众畜牧”一直正常营业,“这家店确实售卖野味”。
   另一位李姓老板透露,市场售卖野生动物的摊位,主要集中在西区中部一条长廊,“偷着卖那多少是有的”。
   华南海鲜市场的脏乱差,长期被诟病。
   据悉,华南海鲜市场是武汉最大的海鲜批发市场,批零兼营,是武汉市民和酒店餐馆采购海鲜和野味的主要市场。
   卫星地图显示,市场距离汉口火车站不足一公里,是武汉市人流最密集的区域之一。周边有多家快捷酒店,道路南侧紧邻两个大型商超、多个住宅区,以及医院、学校等人流密集场所。
   天眼查信息显示,武汉华南海鲜市场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营业务为市场物业管理、停车场经营;水产品、初级农产品的批发兼零售;食品销售。
   市场位于武汉市江汉区发展大道207号,据媒体报道,这里东、西两个区域共有28条街,共计约有650余个摊位,从业人员1500余人。
   “去过几次,污水横流,苍蝇蛮多”,有网友在论坛中这样投诉。2017年,还有网友就是否有拆迁计划在领导留言板提问,江汉区委督查室回应称,华南海鲜市场目前暂未列入江汉区“十三五”(2016-2020年)“三旧”改造规划范围。
   今年1月1日,武汉市江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武汉市江汉区卫生健康局联合发布公告,对华南海鲜批发市场实行休市,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开市时间另行通知。
   1月21日,武汉市宣布继续加大华南海鲜批发市场休市后管控力度,24小时管控市场及其周边出入口。加大农(集)贸市场及各类经营场所排查。
   记者多次探访华南海鲜市场发现,目前市场保持关闭,警方拉起警戒线,多名身穿白色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在现场检查并进行防疫工作。
   不过,宿主究竟是谁,仍是未知数。
  
   SARS的前车之鉴
   野生动物可能带来的又一次疫情,将人们的记忆拉到17年前的SARS。
   林木的家,紧挨着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2年底,全球首例SARS病人就在该医院被确诊。
   “一开始不以为然,后来快速蔓延并出现死亡病例,都陷入恐慌。”林木回忆,当时传言中能预防非典的白醋、盐和板蓝根瞬间被疯抢,价格翻了几十倍不说,还全线断货。    他家在广州,工作在深圳,每天乘高铁通勤。他清晰记得,当时在进站口、单位门口,都要测体温。如果身边有人发烧,大家便一起劝他赶紧去医院检测。
   2002年年底,在我国广东首次爆发的SARS,是本世纪初最严重的一次传染病,5个月内传播到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造成了8000人感染,死亡病例接近800人。
   一开始,医学界认为SARS是从果子狸而来。广东2004年年初发布一条禁令,全面捕杀野生动物市场的果子狸,取缔野生动物交易,关闭野生动物市场。
   专家说,这个政策对控制SARS后期传播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那之后,广东再没有出现SARS新增病例。
   到后来,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石正丽团队多年跟踪研究发现,果子狸只是SARS冠状病毒的中间宿主,真正源头是云南省一些岩洞里的蝙蝠。SARS病毒是经过几个蝙蝠体内SARS样冠状病毒重组而来,偶然情况下感染了果子狸,再传染给人。
   为何两次严重疫情的新型病毒,都指向野生动物?
   此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同为冠状病毒。北京大学医学部病原生物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彭宜红接受采访时表示,野生动物是冠状病毒的常见宿主。
   这类病原通常由蝙蝠等野生动物传染给哺乳动物,哺乳动物传染给人类。携带病原体的动物分泌物,可经呼吸道黏膜进入人体。比如,手上沾染了病原体,再去摸鼻子、揉眼睛,病毒都可以在黏膜细胞上大量增殖而进入体内发病。
   果壳科普作家张博然分析,野生动物远居野外,不常与人类接触,身上携带的细菌和病毒研究程度远不如人类传染病充分,一旦被感染,很难迅速找到治疗方案。一旦具备传染性,更是难以控制。
   “病毒还存在变异的可能。一些本寄居在动物身上的病毒在变异之后也会寄居在人类身上,同样难以短时间内破解。”张博然指出,在传染性方面,不仅食用野生动物存在风险,接触过野生动物的人可能也会被传染。“传染病的风险,主要就是靠近和接触,包括捕捉和出售,逛野味市场,买回去拔毛加工之类的流程。”
   “建议大家尽量不要食用野生动物,官方也要加强宣传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张博然说。
   眼下,只有找到宿主动物,并彻底进行源头整治,才能大概率防止疫情发生。
   研究者最新进展显示,武汉新型冠狀病毒与SARS及SARS样冠状病毒群在进化上非常“亲密”,拥有共同的外类群,可以推断它们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寄生于蝙蝠的冠状病毒。
   研究者推测武汉新型冠状病毒的原生宿主为蝙蝠,不过从蝙蝠到人可能还存在更多的中间宿主。
  
   野味文化暗网
   今年元旦期间,林木回了趟家,约好了三五朋友,打算过年一起上山打竹鼠。
   有人说目前野外竹鼠数量极少,林木却说,只要掌握了方法,一个小时就能打到数十只。
   “我们一般傍晚先上山摸底,找好竹鼠的洞,洞口放一些诱饵和老鼠夹。天一黑,竹鼠全出来了。”林木说,类似华南海鲜城中的野味店,岭南地区还有不少。
   野味究竟能否交易贩卖?
   根据我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经营利用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取得相关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审批文件。
   此外,暹罗鳄、虎纹蛙等9种人工繁育技术成熟稳定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可以凭专用标识出售、购买。
   “也就是说,从业者首先必须取得相关的售卖资格许可,同时售卖的必须是人工繁育的野生动物物种。”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一名工作人员说。
   该工作人员坦言,目前对野生动物经营的监管依然存在很大难度,“被售卖的野生动物来源很难确定,是野生的还是人工繁育的,来源只有经营者自己清楚。”据他分析,如果偷着卖,渠道来源就存疑,有可能存在非法猎捕等违法违规行为。有些商家可能存在没有办理相关经营利用许可证和养殖许可证的违规行为,售卖野生动物是否经过正规的检疫系统检测,是否有相关卫生检疫部门的许可,也无法得知。
   显而易见,这些都将加剧风险。
   长期来,国家相关部门对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开展集中打击。
   数据显示,2017年春季,全国森林公安机关开展了为期70天的“利剑行动”,集中打击、侦破了一大批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的大案要案。行动期间,收缴野生动物10万余头(只),2018年该行动收缴野生动物12万余头。
   为何屡禁不止?原国家林业局2017年曾分析认为,高额利润驱使野生动物案件依然高发。少数公众“野味文化”根深蒂固,致使需求不断加大,非法市场暗自形成。
   另外,由于违法分子作案地点不固定、作案时间短,林政执法部门难以及时打击,处罚力度低,使得不法分子心存侥幸。象牙、犀牛角等价格昂贵的野生动物制品受到追捧,非法收购、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制品案件有所增加。
   1月21日下午,广东举行首场肺炎疫情发布会,明确提出,将严管严控野生动物市场,坚决取缔违法售卖野生动物行为。
   林木感觉,经历过SARS,一部分广东人可能对野味不那么热衷了,学会与野生动物保持距离,但很多人仍以食野味为乐趣,不愿轻易改变饮食习惯。
   这不,林木的朋友又给他打来电话,问他过年是否回家一起打竹鼠。得知林木因肺炎疫情而放弃后,朋友有些诧异,笑着问,“吃这么多年不也没事儿?”
其他文献
建国初期,毛泽东多次提到:我们在经济建设问题上要学习苏联。他们那里有现成的经验,这些经验也是成功的。他们已经“建成了光明灿烂的社会主义社会”(《最伟大的友谊》),我们为什么不学?而且,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主要是要争取苏联的援助。1949年,毛泽东亲自赴苏与斯大林会谈,争取到了苏联的援助。当时,毛泽东也对斯大林说,我们搞建设,是没有经验的,我们要当你们的学生,学习你们搞建设的经验。直到斯大林逝世,毛泽
火车是个奇怪的地方,它把陌生的人圈在一起,奔向远方。在从广州到北京的火车上,我遇到了她,康月琪。当时她正悠然地吸着一支烟,时髦的大圈白金耳环随列车微微晃动。听说我是记者,她突然掐灭了香烟,说:“真好,让我碰上了你,真想找个人说说我的事,我命苦。”她没有白讲,我的心为之疼痛,后来我们成了朋友。   由小女人到俗女人到泼女人   她那年29岁,毕业后在一所中学当语文老师。她与韩大霖同居了好久才结婚
题目  大千世界,总有一些事物出乎我们的意料,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一枝风雪后绽放的蓓蕾,一份情谊厚重的生日礼物,一句拨云见日的点拨话语……让我们兴奋,让我们感动,让我们汲取积极向上的力量。  请以“惊喜”为话题,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所写内容不得超出话题范围,不得少于600字。  原文  花种的生命力  不知何时,原本对花草不感兴趣的我,受到大姨的影响渐渐爱上了花卉。  
临终致谢信原文【摘录】  以下的答谢由敝人亲笔书写,仅仅是让我亲爱的妻子尹群代读,倒不是敝人到死还要强,而是因为我深深感到,我自发病到现在两年来,无数来自亲朋好友的关心、关怀、关爱,让我无以为报,既然还有一点时间,不妨我自己写一个答谢词。  病后我严肃地对家人说,以后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要夸说我的什么学术成就,因为仅在南大范围内,比起我的好友孙江、张凤阳等诸公的成就,我简直是不值一文。如果一定要比
生命如一枝青藤,在风雨中悄然抽芽、攀援、上升。  弹指间,岁月潺潺流逝。静夜思,多少霜雪风华,寒来暑往,踽踽风雨,只有屋檐上的风铃还在声声丁冬,倾诉着无尽的沧桑。  记忆里有悲伤的诗行,楼台更星月,无言对长空。  蹚过这缕生命的细沙,不知明日能留下多少足迹。梦中的雄鹰已翱翔而去,换成屋檐下的紫燕低旋。成否?败否?全在默然的含黛群山中。  轻捻细沙,多年的寒窗,已洗尽浮躁与铅华。  明镜里,须发渐长
忘烦,是一种智慧   有人说过:“只要是人,谁也无法了无烦扰,平静无事地过完一生。”   的确如此。   年少的时候,我们为学业烦恼;长大了之后,我们为生计忧愁;等余生过半,我们又为子女担忧……总之,是操不完的心、渡不完的愁,就像李白诗中所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但你知道吗?人生中有99%的烦恼,都是自找的。因为放不下心中执念,所以越来越痛苦;因为忘不掉内心欲望,所以越来越纠结。
每次跟几个朋友去吃饭,如果是AA制,总会有人问我:“永野,每个人平摊多少钱?”此时我都会一阵心虚。朋友这样问我,是因为他们觉得我是数学老师,心算肯定很厉害。其实我一点儿也不擅长心算……更确切地说,我本来就不太会算术。   虽然听起来很像在找借口,不过数学能力其实并不等于计算能力。在我知道的极为优秀的数学家或科学家当中,也有不擅长计算的人。对数学老师来说,计算能力并不是必备的能力,因为现在随便在哪
自从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首次登月以来,人类对于月球的探索已经有半个世纪。月亮作为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如有机会,大家都想上去看一看。那么怎么上去呢?有个人脑洞大开:骑自行车上月球要多久呢?这种出行方式节能又环保!   这个说法令人疑惑,上天是飞机才能干的事情,自行车没有路怎么能上天呢?这个人就说了,我们可以用特殊材料制造一种线将地球和月亮连接起来,这种线足够牢固和持久,可以作为“自行车道”。
3月16日,在由中国家庭报社等主办的第二届“315 E”云打假健康科普晚会上, 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谭先杰、山西省中医院院长刘光珍等十余名权威专家打假健康谣言。  谣言一:女人来月经,是身体在排毒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  师谭先杰:月经不是排毒,过多、过少都不好月经不是排毒, 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 是女性具有正常生殖能力的标志。  月经血成分除了血液外,主要是子
2014年9月,记者通过电子邮件询问张首晟对自己获得当年诺奖的前景有何看法,他在回复中简单而平和地说:“如果是那样,我很愿意接受你的采访。”   此时正临近诺贝尔奖宣布的日子,张首晟被视为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大热门。张首晟在邮件中所说的“那样”,就是获得诺奖这个愿望。尽管张首晟在2014年没有实现这个愿望,但有人说,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只是个时间问题。对此,他回答说,“我认为诺贝尔奖是可遇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