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个人的学习习惯往往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坏的习惯会使人处处蒙羞。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给予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作为父母,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抑制和消除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
【关键词】习惯 培养 学习 自学 思考 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90-02
习惯,通俗地讲就是不自觉地一贯如此做的行为。一个人的学习习惯往往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坏的习惯会使人处处蒙羞。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给予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孩子自觉地学习,及时预习、复习,上课注意力集中,遇到问题积极等都是学习的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孩子的学习是不可想象的,学习成绩也一定不会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习的习惯。”所以,作为父母,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抑制和消除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慢慢养成,其间可能会产生各种干扰因素,这时需要父母及时把不利因素排除,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后,学习起来就没有太大压力,心理也就没有过多的负担,孩子才不会厌恶学习,学习也就成了良性循环。
针对这点,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母亲,我认为作为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四方面:
一、塑造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
每位父母都望子成龙,但若想“成龙”就需多方面的培育孩子,不能只靠外因来促使孩子学习,因为影响孩子的外在因素很多,如家庭的环境、老师的态度、社会的影响等,有很大的可变形和不可控性。我们父母就应从孩子的内因入手,采用正确、合理的方式方法,引导、启发孩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作为孩子,聪明是基础,但贪玩是共性,这就要求父母要正确教育,使孩子走上自觉学习的道路。为此,父母应从下面几点来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1.从小注重人生教育,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要经常对孩子进行人生教育,教育他们爱祖国,并用模范人物做典范,讲述他们的英雄事迹,树立榜样,培养他们爱集体、爱学习、爱劳动等良好的品质。
2.从生活中引导、启发孩子自觉学习的兴趣。孩子的好奇心都很强,看到什么东西都喜欢问为什么。父母对此千万别不耐烦,而是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点,正确引导他们,比如从孩子三四岁开始看连环画,通过故事情节培养孩子人脑子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的带孩子外出旅游,广泛接触外部世界。经常到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等处玩一玩看一看,既满足了孩子的玩性又增长了知识。如果那个孩子把他外出的所见所闻写一篇短文,又达到了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的目的。这样,父母虽然会很辛苦,但看到孩子收获很大,心里也会十分欣慰。
二、培养孩子课外自学的习惯
要把握现代必须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需要孩子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开拓课外学习的领域,使课内外学习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弥补课内知识的不足,从而充实孩子的知识体系。还要学会运用知识、方法、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能力就是自我独立学习的能力,这是十分迫切而又非常重要的能力。他只有在孩子养成课外自学习惯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学校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一小部分。在学校里,教师只是运用教科书按照教学大纲传授知识。教师授课的时间与所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是有限的,而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可以说是无限的。
评估儿童的才能,不是只看他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要看他是否掌握了学习的能力,看将来的学习潜力有多大。孩子不仅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社会、大众媒介带来的知识、信息、娱乐汲取营养,并学会在互联网上吸收更多、更丰富、更新颖的知识,学会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选择与交流。
具备一定的自学你能力,才能获得更广泛、更有用的知识,才能学得更灵活、更扎实。孩子具备的自学能力有:使用工具书的能力,预习能力,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提出疑问、发现疑难、分析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获取课外知识及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
三、让孩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不经过思考的学习,一种是经过思考的学习。我们有这样的体验,那就是没有经过思考的东西,即使学了,也会很快忘得一干二净。学习了,理解了,加上自己思考后的东西记得最牢,往往会一生受用不尽。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得之则深”的道理。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很多都属于不经过思考的学习,原因有教育本身的问题,也有孩子自己的问题,当然,父母也是“功不可没”的,因为我们不少的父母只关注孩子记住了多少内容,考了多少分而不注意孩子是不是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会懒于思考了。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得到扭转,那么孩子必将是缺乏创造力的。
学会思考,是人的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父母要把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习惯始终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只重视获得知识。
四、督促孩子养成学习总结的习惯
经常进行学习总结,对克服学习中的缺点、弱项及不足,寻求好的学习方法等是十分有益的。总结一般分孩子自己总结、父母与孩子共同总结学校老师总结三种,时间以半月、整月、学期为段。当然,无论哪种总结都要以孩子为主体,围绕孩子来进行。
如孩子自己总结以两周一次为宜,总结内容主要是本段时间里自己的学习成绩是上升还是下降,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找到原因。如果成绩上升了要将原因归纳成学习经验积累起来;下降了要将原因总结为教训,认真反思,甚至将那些致命的缺点、毛病等缩写为警句,挂立于床头、桌面,以警戒自己避免毛病复发。如有的孩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好成绩是在老师的看管下“压”出来的;有的孩子对单项知识记得滚瓜烂熟,而一旦做起综合练习题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些都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可以说,经常进行总结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习惯 培养 学习 自学 思考 总结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1-0190-02
习惯,通俗地讲就是不自觉地一贯如此做的行为。一个人的学习习惯往往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好的习惯会使人终生受益,坏的习惯会使人处处蒙羞。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给予孩子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学习习惯有好坏之分。孩子自觉地学习,及时预习、复习,上课注意力集中,遇到问题积极等都是学习的好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个孩子的学习是不可想象的,学习成绩也一定不会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中小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学习的习惯。”所以,作为父母,我们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抑制和消除孩子不良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慢慢养成,其间可能会产生各种干扰因素,这时需要父母及时把不利因素排除,鼓励孩子坚持下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后,学习起来就没有太大压力,心理也就没有过多的负担,孩子才不会厌恶学习,学习也就成了良性循环。
针对这点,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老师,同时也是一位母亲,我认为作为父母应该注意以下四方面:
一、塑造孩子自觉学习的习惯
每位父母都望子成龙,但若想“成龙”就需多方面的培育孩子,不能只靠外因来促使孩子学习,因为影响孩子的外在因素很多,如家庭的环境、老师的态度、社会的影响等,有很大的可变形和不可控性。我们父母就应从孩子的内因入手,采用正确、合理的方式方法,引导、启发孩子,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作为孩子,聪明是基础,但贪玩是共性,这就要求父母要正确教育,使孩子走上自觉学习的道路。为此,父母应从下面几点来培养孩子自觉学习的好习惯。
1.从小注重人生教育,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要经常对孩子进行人生教育,教育他们爱祖国,并用模范人物做典范,讲述他们的英雄事迹,树立榜样,培养他们爱集体、爱学习、爱劳动等良好的品质。
2.从生活中引导、启发孩子自觉学习的兴趣。孩子的好奇心都很强,看到什么东西都喜欢问为什么。父母对此千万别不耐烦,而是要充分利用孩子的这一点,正确引导他们,比如从孩子三四岁开始看连环画,通过故事情节培养孩子人脑子的兴趣。在实际生活中,父母要有意识的带孩子外出旅游,广泛接触外部世界。经常到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等处玩一玩看一看,既满足了孩子的玩性又增长了知识。如果那个孩子把他外出的所见所闻写一篇短文,又达到了锻炼孩子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的目的。这样,父母虽然会很辛苦,但看到孩子收获很大,心里也会十分欣慰。
二、培养孩子课外自学的习惯
要把握现代必须的知识、技能和能力,需要孩子在学好课内知识的同时,开拓课外学习的领域,使课内外学习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弥补课内知识的不足,从而充实孩子的知识体系。还要学会运用知识、方法、思维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和提高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学能力就是自我独立学习的能力,这是十分迫切而又非常重要的能力。他只有在孩子养成课外自学习惯的前提下才能提高。学校教育只是终身教育的一小部分。在学校里,教师只是运用教科书按照教学大纲传授知识。教师授课的时间与所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都是有限的,而学生需要学习的知识可以说是无限的。
评估儿童的才能,不是只看他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要看他是否掌握了学习的能力,看将来的学习潜力有多大。孩子不仅要向书本学习,也要向社会、大众媒介带来的知识、信息、娱乐汲取营养,并学会在互联网上吸收更多、更丰富、更新颖的知识,学会如何更有效地进行选择与交流。
具备一定的自学你能力,才能获得更广泛、更有用的知识,才能学得更灵活、更扎实。孩子具备的自学能力有:使用工具书的能力,预习能力,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提出疑问、发现疑难、分析问题并进行解答的能力,获取课外知识及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
三、让孩子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
学习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不经过思考的学习,一种是经过思考的学习。我们有这样的体验,那就是没有经过思考的东西,即使学了,也会很快忘得一干二净。学习了,理解了,加上自己思考后的东西记得最牢,往往会一生受用不尽。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得之则深”的道理。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很多都属于不经过思考的学习,原因有教育本身的问题,也有孩子自己的问题,当然,父母也是“功不可没”的,因为我们不少的父母只关注孩子记住了多少内容,考了多少分而不注意孩子是不是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会懒于思考了。如果这种现象不能得到扭转,那么孩子必将是缺乏创造力的。
学会思考,是人的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父母要把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习惯始终放在家庭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只重视获得知识。
四、督促孩子养成学习总结的习惯
经常进行学习总结,对克服学习中的缺点、弱项及不足,寻求好的学习方法等是十分有益的。总结一般分孩子自己总结、父母与孩子共同总结学校老师总结三种,时间以半月、整月、学期为段。当然,无论哪种总结都要以孩子为主体,围绕孩子来进行。
如孩子自己总结以两周一次为宜,总结内容主要是本段时间里自己的学习成绩是上升还是下降,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要找到原因。如果成绩上升了要将原因归纳成学习经验积累起来;下降了要将原因总结为教训,认真反思,甚至将那些致命的缺点、毛病等缩写为警句,挂立于床头、桌面,以警戒自己避免毛病复发。如有的孩子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好成绩是在老师的看管下“压”出来的;有的孩子对单项知识记得滚瓜烂熟,而一旦做起综合练习题则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些都要进行认真的总结。可以说,经常进行总结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