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兴趣、情趣和教学是休戚相关的,心情愉快、心平气和、自信乐观等积极情绪能强化智力活动;相反,心情烦躁、情绪压抑、心理反感等消极情绪则抑制智力活动。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因此,在英语的“教”和“学”中,光有决心和信念还远远不够,方法和途径更是尤为重要的.英语学习是一段航海旅程,学生是船员,而教师则是掌舵的舵手,这艘船怎样开,开向哪里,学生学习的兴趣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要引导和培养的东西.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怎样使学生乐于参与,争先学习,怎样怎样把英语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更是教师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兴趣培养
一、引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生的好奇心,学生自主求知、探究、操作的学习愿望的培养,即学生英语兴趣的短线的导入,是师生合作,事半功倍的重要砝码,是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本文探讨的中心环节。
二、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反之,如果没有了兴趣,学好英语就成了天方夜谭。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古今中外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浓厚的、强烈的兴趣。以英语教学为例,根据有关调查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水平下降。兴趣的丧失导致了部分学生失去继续学习英语的动力,从而产生厌学的倾向,使得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可见,在英语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这是学习英语的前提和保证。
那么,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
三、培养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1、建立和谐、融恰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因此,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十分必要的。然而,要怎样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而融洽呢?
(1)、亦师亦友。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教”和“学”都造成负面的影响。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摆脱这种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朋友、知己,可以谈心倾诉、玩耍嘻戏。教师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把学生看作有思想的个体,才能搞好教学工作。
(2)、不要吝啬赞美和鼓励。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的成效与兴趣是成正比的。当学生在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时,就会孕育兴趣。所谓成功,就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或者得到了希望的结果。兴趣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对成功结果的期望。因此,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各自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目标,包括近期的和远期的。这个目标既是可以达到但又要有挑战性,并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尤其是不断地鼓励。当学生达到了目标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一时未达到目标的同学,要帮助分析原因,指导正确归因:或因努力依然不够,或者某些学习方法不当,或者考试没发挥正常水平,或者说这是黎明前的黑暗,胜利就在前面。另外,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言行,充分利用语言及非语言手段,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向学生示以关心,加以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韧性格,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2、活跃课堂气氛,导趣护趣。
(1)、形式多样的新课导入
要想上好外语课,一个吸引学生的好开头是非常重要的。成功的导入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A,图片导入。充分利用每篇课文的漫画、插图和与课文有关的具体实物等,开展听说活动,从而引出课文。B,问题导入。教师可根据文章的内容,提出有关切合学生实际又能体现课文内容的问题,使学生在体验自己的生活中进入新课学习。C,演讲导入。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新课的基础上写一篇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演讲稿,使学生自觉地把演讲内容和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自觉钻研教材的积极性。D,想象导入。教师给出课文标题,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然后可将自己的想象与课文内容相比较。这样既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E,背景导入。如果课文是某个故事的简写或片断,那么介绍这个故事的文化背景,主要内容,或者作者生平就能使学生产生兴趣。F,游戏导入。游戏是英语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管什么年龄的学生,做游戏总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真正做到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及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里高效掌握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成就感,从而更有兴趣地投入语言学习。电化教学是现代教学所运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利用录音、幻灯、投影仪、录像设备、电脑等多种现代化的设备来帮助学生学习,把抽象枯燥的英语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中,为教学提供各种教学情景和真实的交际场面,有助于创造英语环境,使学生直接用外语思维,并增加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 (3)、课堂富于变化
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课堂的变化,经常给学生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化包括教学的各个方面,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如:A,用富于变化的语音、语调和表情。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内容或学生的表现等情况适时改变自己的语速、音调和表情,做到抑扬顿挫。B,课堂组织形式要有变化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当时的情绪状态不断变换活动形式:个人活动、同伴活动、小组活动或班级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一味地使用一种活动方式,只能造成刺激的单调,引起消极反应。C,内容的呈现方式要有变化性,听、读、说、写活动的安排要错落有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认知过程分为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等具体过程。感觉、知觉、表象是记忆的基础。在记忆过程中根据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官的不同,可分为视觉型(视觉识记效果较好);听觉型(听觉识记效果较好);运动觉型(动觉识记效果较好);混合型(运用多种表象时识记效果最好)。实验研究证明;只听能记住60%;只看能记住70%;看听说结合能记住86%。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投影、简笔画等)或电化手段(如录音机、投影、多媒体等),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语言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D,问答方式变化。阅读一篇课文,通常是老师问学生答,有时可变为学生阅读后自己几个问题来问,让同学或老师来答。
(4)、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
只有当学生能用英语谈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时,他们才会真正感到英语有用。于是作为老师就应该尽量让英语走进他们的生活。英语新教材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潜心挖掘教材的内容,从课文情景中取材,为学生的语言实践营造一个真实的氛围,使其在一种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真正的语义,真实的语感,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进行逼真的感情、思想、语言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尽力做到以下几点:A,选择图文并茂,能反映时代生活,内容新颖有趣的教材。B,内容的深浅要适度。内容过深或过浅都会使学生丧失兴趣,要让不同学生跳一跳能摘到相应的果子。C,将幽默故事、个人经历、趣闻轶事融入课堂之中。D,讲解语言知识的例句也要与学生的生活、时事热点、课堂现场相联系。E,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如:在英国,人们见面时喜欢谈论天气。因为英国四面环海,终年多雨多雾,天气反复无常,常常谈论天气当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顺便还可告诉学生,正因为英国天气变化无常,英国人出门常常雨伞随身,故有“雨伞之国”的美称。F,从报刊、互联网或广播、电视、音像制品等开发出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教于乐。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把握中学生好新、好奇、好动、好玩、好胜、好表现的特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运用英语,在大量的运用中学会英语,在运用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当然,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要有新颖性,无论哪一种活动都不可长期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要以能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前提。兴趣和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引导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平衡或造成一种悬念。人不能忍受认知上的不平衡,从而驱使自己采取获得新知识的行动。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寄学于乐的时候,要善于设疑布障,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上的不平衡,从而使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探究,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四、结语
众所周知,英语是国际上最为通用的语言之一。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英语的重要性也更为凸现,无论是在职场、社交、贸易、文化交流活动中英语已经成了一种必要的交流工具。因此,学好英语、学懂英语,就成了时代的需要。处于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兴趣的培养更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来源于社会和个人的需要,来源于学习上的成功,来源于富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源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探索,从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思维的深处发现兴趣的源头,积极引导,循循善诱,使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既有意义又有兴趣,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李维.学习心理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6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3
[3]冯克诚.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5-10
[4]张承芳.教育心[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3
[5]郭瑞立.引发学习兴趣的四种方法[M].海南出版社,2003-8
[6]张涛.兴趣迁移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2
【关键词】小学生英语兴趣培养
一、引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学生的好奇心,学生自主求知、探究、操作的学习愿望的培养,即学生英语兴趣的短线的导入,是师生合作,事半功倍的重要砝码,是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本文探讨的中心环节。
二、培养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有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它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反之,如果没有了兴趣,学好英语就成了天方夜谭。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古今中外凡是取得巨大成就的人,无一不是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浓厚的、强烈的兴趣。以英语教学为例,根据有关调查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水平下降。兴趣的丧失导致了部分学生失去继续学习英语的动力,从而产生厌学的倾向,使得两极分化现象日益严重。可见,在英语教学中,要想使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并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甚至可以说这是学习英语的前提和保证。
那么,应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以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呢?
三、培养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
1、建立和谐、融恰的师生关系。
教和学是一对矛盾,作为矛盾双方的代表教师和学生如何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气力,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卓著。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所以,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喜怒哀乐,情绪的变化,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让你在学生的眼中不仅是一位可敬的师长,更是他们可亲可近的亲密朋友。因此,与学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十分必要的。然而,要怎样才能使师生关系和谐而融洽呢?
(1)、亦师亦友。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的头脑看作是可以填充知识的容器,忽视教学特点,无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无疑会扼杀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教”和“学”都造成负面的影响。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摆脱这种思想,摆正自己的位置,平等地对待学生。教师应该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更多的应该是学生的朋友、知己,可以谈心倾诉、玩耍嘻戏。教师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把学生看作有思想的个体,才能搞好教学工作。
(2)、不要吝啬赞美和鼓励。大量的事实证明:学习的成效与兴趣是成正比的。当学生在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获得成功的体验时,就会孕育兴趣。所谓成功,就是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或者得到了希望的结果。兴趣的大小往往取决于对成功结果的期望。因此,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各自制定一个恰如其分的目标,包括近期的和远期的。这个目标既是可以达到但又要有挑战性,并在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指导和帮助,尤其是不断地鼓励。当学生达到了目标时,教师要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一时未达到目标的同学,要帮助分析原因,指导正确归因:或因努力依然不够,或者某些学习方法不当,或者考试没发挥正常水平,或者说这是黎明前的黑暗,胜利就在前面。另外,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教师要通过自身的言行,充分利用语言及非语言手段,加强师生情感交流,向学生示以关心,加以鼓励,从而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情感,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韧性格,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积极进取.
2、活跃课堂气氛,导趣护趣。
(1)、形式多样的新课导入
要想上好外语课,一个吸引学生的好开头是非常重要的。成功的导入能先声夺人,引人入胜,培养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A,图片导入。充分利用每篇课文的漫画、插图和与课文有关的具体实物等,开展听说活动,从而引出课文。B,问题导入。教师可根据文章的内容,提出有关切合学生实际又能体现课文内容的问题,使学生在体验自己的生活中进入新课学习。C,演讲导入。教师可要求学生在预习新课的基础上写一篇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演讲稿,使学生自觉地把演讲内容和课文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自觉钻研教材的积极性。D,想象导入。教师给出课文标题,让学生们展开想象,然后可将自己的想象与课文内容相比较。这样既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又可提高学生的想象力。E,背景导入。如果课文是某个故事的简写或片断,那么介绍这个故事的文化背景,主要内容,或者作者生平就能使学生产生兴趣。F,游戏导入。游戏是英语教学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管什么年龄的学生,做游戏总能吸引他们的注意。
(2)、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娴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方法是乏味的。既使是一个好的方法,经常用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兴趣,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不断地探索,不断地追求。真正做到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及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里高效掌握知识,发展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成就感,从而更有兴趣地投入语言学习。电化教学是现代教学所运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可以利用录音、幻灯、投影仪、录像设备、电脑等多种现代化的设备来帮助学生学习,把抽象枯燥的英语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中,为教学提供各种教学情景和真实的交际场面,有助于创造英语环境,使学生直接用外语思维,并增加学生使用英语的机会。 (3)、课堂富于变化
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注意课堂的变化,经常给学生新鲜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变化包括教学的各个方面,渗透教学的各个环节。如:A,用富于变化的语音、语调和表情。教师应根据课文的内容或学生的表现等情况适时改变自己的语速、音调和表情,做到抑扬顿挫。B,课堂组织形式要有变化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当时的情绪状态不断变换活动形式:个人活动、同伴活动、小组活动或班级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一味地使用一种活动方式,只能造成刺激的单调,引起消极反应。C,内容的呈现方式要有变化性,听、读、说、写活动的安排要错落有致。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人的认知过程分为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等具体过程。感觉、知觉、表象是记忆的基础。在记忆过程中根据起主导作用的分析器官的不同,可分为视觉型(视觉识记效果较好);听觉型(听觉识记效果较好);运动觉型(动觉识记效果较好);混合型(运用多种表象时识记效果最好)。实验研究证明;只听能记住60%;只看能记住70%;看听说结合能记住86%。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投影、简笔画等)或电化手段(如录音机、投影、多媒体等),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语言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D,问答方式变化。阅读一篇课文,通常是老师问学生答,有时可变为学生阅读后自己几个问题来问,让同学或老师来答。
(4)、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
只有当学生能用英语谈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时,他们才会真正感到英语有用。于是作为老师就应该尽量让英语走进他们的生活。英语新教材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教师要潜心挖掘教材的内容,从课文情景中取材,为学生的语言实践营造一个真实的氛围,使其在一种真实的情境中感受到真正的语义,真实的语感,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在实际生活、学习中进行逼真的感情、思想、语言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该尽力做到以下几点:A,选择图文并茂,能反映时代生活,内容新颖有趣的教材。B,内容的深浅要适度。内容过深或过浅都会使学生丧失兴趣,要让不同学生跳一跳能摘到相应的果子。C,将幽默故事、个人经历、趣闻轶事融入课堂之中。D,讲解语言知识的例句也要与学生的生活、时事热点、课堂现场相联系。E,介绍文化背景知识。如:在英国,人们见面时喜欢谈论天气。因为英国四面环海,终年多雨多雾,天气反复无常,常常谈论天气当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顺便还可告诉学生,正因为英国天气变化无常,英国人出门常常雨伞随身,故有“雨伞之国”的美称。F,从报刊、互联网或广播、电视、音像制品等开发出学生感兴趣的课程资源。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寓教于乐。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把握中学生好新、好奇、好动、好玩、好胜、好表现的特点,设计出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吸引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中运用英语,在大量的运用中学会英语,在运用中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当然,活动的设计和开展要有新颖性,无论哪一种活动都不可长期进行简单机械的重复,要以能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前提。兴趣和问题是相辅相成的:兴趣引导发现问题,问题可以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造成一种不平衡或造成一种悬念。人不能忍受认知上的不平衡,从而驱使自己采取获得新知识的行动。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寄学于乐的时候,要善于设疑布障,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上的不平衡,从而使学生积极思维和主动探究,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四、结语
众所周知,英语是国际上最为通用的语言之一。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英语的重要性也更为凸现,无论是在职场、社交、贸易、文化交流活动中英语已经成了一种必要的交流工具。因此,学好英语、学懂英语,就成了时代的需要。处于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兴趣的培养更显得尤为重要。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来源于社会和个人的需要,来源于学习上的成功,来源于富有趣味性的学习内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来源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及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探索,从学生的特点以及他们思维的深处发现兴趣的源头,积极引导,循循善诱,使学生觉得英语学习既有意义又有兴趣,我们的教学才能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李维.学习心理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6
[2]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3
[3]冯克诚.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方法实用全书[M].内蒙古大学出版社,1995-10
[4]张承芳.教育心[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3
[5]郭瑞立.引发学习兴趣的四种方法[M].海南出版社,2003-8
[6]张涛.兴趣迁移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