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性绩效管理的探索

来源 :上海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kejin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企业战略性绩效管理就是以企业战略为导向,制定、评价和改进员工绩效的管理过程,来达成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依靠企业战略绩效管理,促进员工、部门和整个企业绩效的持续改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推动企业绩效。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是继国家“909”工程——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1997年7月国家投资100亿元组建)中国大陆第一条8英寸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基础上,2010年1月,国家又投资145亿元,将建设中国迄今规模最大、技 Enterprise strategic performance management is a business strategy-oriented, development, evalu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employee performance management process to achieve the realization of corporate strategic objectives. At the same time, relying on corporate strategic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o promot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employees, departments and the entire business performance, enhance their core competitiveness, and ultimately promote business performance. Shanghai Huali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first production line of 8-inch VLSI in mainland China following the “909” project of Shanghai Hua Hong NEC Electronics Co., Ltd. (state invested 10 billion yuan in July 1997) On January 2010, the state invested another 14.5 billion yuan to build China’s largest scale and technology so far
其他文献
期刊
辉煌非凡的革命经历  邓发,原名元钊,1906年3月7日出生于广东省云浮县。由于家境贫寒,邓发只受过初级小学教育,15岁时就随哥哥外出广州、香港等地谋生,先后在旅店、轮船公司和外国轮船上当勤杂工。期间,他结识了常常来往于省港两地的工人领袖苏兆征。受苏兆征的影响,邓发逐步懂得了革命的道理。从此,他就抱定志向,要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终生。   1922年春,中国工人运动开始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当年1
中国的改革开放,经过三十多年的扬帆远行,已经驶入了激流涌动、暗礁密布的深水区。环顾发展环境,展望改革方向,前进的道路上充满了风险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要敢于啃硬
2004年本学报在编委会的关心和广大作者、读者的支持下,编辑部积极组稿、精心编稿,刊物质量在原有基础上有了新的提高,社会评价良好。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1-5期刊发52篇文章,
随着“两会”的召开,关于“取缔余额宝”的争论也就可以落下帷幕了。3月4日,出席“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明确表示肯定不会取缔余额宝等金融产品;3月
政府间伙伴关系是多元政府出于共同目标联合行事,实现行政主体间的跨区域跨部门合作.当前多元地方政府、中央部委及垂直管理机构、地方部门之间交流不畅,阻滞了行政系统整体
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间的竞争越发激烈,加强企业自身成本管理,注重企业成本会计工作是提升企业市场竞争能力的战略。本文就如何有效实施企业成本会计工作进行了浅谈,以期能够对相关企业在成本控制管理方面提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成本会计;实施策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间的竞争呈现出白热化。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获得优势地位,实现企业自身长效发展,必须要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管理工作。
据日本日清公司研究,将虾壳、蟹壳、贝类的甲壳质废渣用盐酸处理除去碳酸钙等灰分,再用氢氧化钠除去残留蛋白质,最后以40%~45%的氢氧化钠高温脱乙酰反应可得到一种高分子糖--
期刊
高等教育是中外女性身份转变的关键因素,而语言教育长期以来又被视作塑造公民身份的重要工具,那么,于民国时期起步的学校英语教育在中国“新女性”的诞生中起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