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艺遇险

来源 :故事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214909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八岁那年,我从省林业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八里哨林场当一名伐木工。虽然我没有干过林场的活儿,但是我的爸爸和爷爷都是林业工人,特别是爷爷,堪称“老木把”了,在山里干了一辈子,林场的活儿哪样也难不住他。采伐,他是放树师傅;烧炭,他是窑把头;抬小杠,他是领号的“头杠”;拉大锯,他又是负责放线的“上锯”……我打穿开裆裤的时候就跟在爷爷屁股后头转悠,自认为林场那些活儿没啥了不起的,样样都能手到擒来。
  爷爷见我自鸣得意,便说我在书本上学的是理论,和实际操作隔着十万八千里呢!爷爷坚持要为我开“小灶”,在我正式上岗之前,先把我领到“林班”里,手把手地把他积累了一生的伐树技巧传授给我。林班就是编了号待采伐的林子,我拗不过爷爷,只好极不情愿地和爷爷上了鸡冠山。
  我们爬到鸡冠山2号林班,爷爷坐在树墩上抽了袋旱烟,让我先去选棵树,确定树的倒向后,再开始伐树。我明白爷爷是在考我,就选了棵一抱多粗的杉松。
  我为啥选它?再简单不过了,这棵杉松的树干有些倾斜,好确定倒向,即使拉锯的动作有些不标准,树也不会向别的方向倒。
  爷爷八成看出了我的鬼心思,朝我笑了笑,没说什么。
  树锯了三分之一左右,我就开始锯另一边。树原本有些倾斜,不一会儿工夫就有“叫匝”的声音。叫匝,就是树在临倒下的时候发出的声音。我加快动作,屏住呼吸,一锯接一锯,大杉松带着一阵风“轰”的一声倒下了。
  树倒下了,我才想起来,太紧张了,竟忘记喊山了,急忙补了一句:“树倒了!顺山倒!”
  爷爷开始点评了,他说我有生以来第一次放树,还是这么粗的大树,木材没损毁,还不错。不过,毛病也不少,第一,树才锯了三分之一,就锯另一边,锯得少了,“下匝”一定要拉二分之一以上,否则,很容易“打绊子”。打绊子是伐木人的行话,是说树干还没被伐倒,就从中间劈成了两半。木材一打绊子,就一钱不值了,给国家造成损失不说,放树的人也特别危险,很容易被落下的碎绊子砸伤;第二,树叫匝的时候就该喊山,好让周围的人尽快离开危险区域,而不是在树倒了之后再放马后炮。
  爷爷一语中的,我心服口服。
  爷爷又亲自选了一棵樟子松,比我刚才放的那棵还粗。爷爷让我抬头看看树干、树头,再观察风向,确定树的倒向。我看了半天,都没法确定倒向,就问爷爷:“树干笔直,树头不偏不斜,天上又没有一丝风,这树会朝哪里倒啊?”
  爷爷笑道:“既然做一个伐木工,就一定会遇到这样的树,难道你能只挑像刚才那样好伐的树?那不好伐的留给谁?”
  爷爷一边指挥我拉锯,一边说:“这种没法确定倒向的树,就要人为设计它的倒向,利用技术让大树听从我们的指挥。”
  我们爷孙俩替换着拉锯,用了四十多分钟,上下匝基本对上了,整棵树已被锯透。这时,我发现了问题:“爷爷,怎么还没听见叫匝的声音啊?”
  爷爷的神色异常凝重:“孩子,树坐住了!”
  “啥?坐住啦?”
  树坐住,也叫“坐殿”,就是上下匝全拉透,树还是不倒,稳稳地立着。这对伐木工来说,是最危险的情况之一。
  “爷爷,我们咋办?”
  我知道,这不是爷爷设置的考题,而是老天爷给我们爷孙俩下的战书。
  爷爷声音洪亮:“别慌,等风!”
  我听爸爸说过,树坐住,最好的办法就是等风,这时候哪怕一点风也能把树吹倒。可是,我和爷爷等了两个多小时,也没刮一丝风。
  從发现树坐住的那一刻起,爷爷就眼睛不眨地盯着树根上的锯口,我明白,爷爷是要盯着锯口有没有欠缝,哪边锯口欠缝,大树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倒去,我们俩好躲。
  我忍不住说:“爷爷,几个小时过去了,一点风没有,再等天就黑了,不行我们赶紧走吧?”
  “不能走!”爷爷说得斩钉截铁,“你没听人说过吗?树坐殿最忌讳乱动,有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把树带倒了。如果咱们一走,大树正往咱走的那边倒,咱爷孙俩不挨拍了吗?再说了,如果咱们走了,上来个采药的、打猎的,树正巧倒下怎么办?”
  “那咋办呢?”我心里慌了,说出话来声音都有些发颤。
  爷爷想了想,说:“我在这儿继续盯着树根的锯口,你去把那棵桦树拉倒,用那棵桦树砸这棵松树。记住,上匝高点。”
  我明白爷爷的意思,上匝锯得高,树倒下的力量就大,就能把这棵樟子松砸倒。山里的天黑得早,再过半个小时就啥也看不到了,也就彻底麻烦了。我拼尽全力拉锯,汗水把衣服都湿透了。
  这时,我听到桦树叫匝的“喀吧”声,我刚想告诉爷爷,树要倒了,突然听到爷爷的喊声:“不好,树倒了,朝你的方向,孩子,快跑!快跑!”
  随着爷爷的喊声,坐殿的那棵大松树也倒了,朝着爷爷站的方向。
  “不好,爷爷,快躲!”我朝爷爷跑去,爷爷也朝我跑来,我们俩紧紧抱在一起。这时,两棵大树倒下了,它们的枝丫架在一起,在空中僵住了。我和爷爷正好站在两棵树的中间,如果我和爷爷不为了救对方跑到这里,我们真就遇险了!
  我们脱离险境后几分钟,两棵树“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
  过后爷爷问我,林区工作这么危险,我会不会后悔选择这份工作。我回答爷爷,最危险也不过如此,爷爷不后悔选择这份工作,爸爸不后悔选择这份工作,我也不会后悔的,因为我是大山的后代。
  (发稿编辑:吕佳)
  (题图:谢颖)
其他文献
许大茂今年四十出头,别看年纪不大,但做贼已有二十年了,资历很深,懂很多“道”上的潜规则。在北秀街道,许大茂是绝对的地头蛇,大小同行都要敬他三分。这年春天,许大茂的弟弟许二茂过来投奔他,二人飞檐走壁,爬窗入室。许大茂从未失手,不仅因为他技术精湛,更因为他一直坚决遵守一项铁律——绝不在一个地方逗留。他忽南忽北,神出鬼没,没有固定套路,一次次躲过了警方的摸排追踪。经过多次踩点,许大茂这次决定对北关村回迁
这天清晨,木材商柳涛接到电话,杨树村的老杜要卖房后的几棵大杨树。撂下电话,柳涛没急着出门,而是先上了一炷香。这是柳涛砍树前自创的仪式,表达对自然的敬畏之情。香点上,柳涛嘴里念叨一番,这才放心地开着皮卡车出门。十几年了,柳涛一直坚持着这习惯。很快,柳涛就开到杨树村,找到老杜,房后几棵大杨树映入眼帘。老杜告诉柳涛:“这是我老家的宅基地,想把大杨树砍了,盖处新房给儿子结婚用。”两个人谈好价格,柳涛就准备
凯斯勒是位心理医生,三个月前,他接诊了一个名叫布罗西的患者。布罗西年过四十,娶了年轻、漂亮的妻子劳拉后,一直疑神疑鬼,认为劳拉有情夫。布罗西总是对凯斯勒说,他看见劳拉和陌生男子在一起,或者听见他们的通话声和耳语声。但每次不是因为天黑,就是因为离得太远,他从未看清楚男子的脸庞,也说不出对方的身体特征。关于情夫的地址、电话号码、姓名等信息,他更是毫无线索。布罗西并不罢休,他来找凯斯勒医生的时候,常常带
王刚,男,汉族,1979年出生,中共党员,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央企楷模、航空工业集团首席技能专家、王刚劳模创新工作室领衔人。多年来,王刚实现了六百多项技术革新和生产改进,获得两项国家专利,连续保持着加工高精度航空零件无废品的纪录。他凭着对专业技术的坚守,在特种材料加工和特种工艺应用上取得了新突破,解决了型号研制中关键零件加工难题。由他创造的0.005毫米以上的铣削加工精度和0.002
从前有个富翁,他有一个儿子。一天,富翁想:我年纪大了,一旦我死了,儿子该怎么办?一定要让他增长见识,只有这样,他才会有本事治家立业呀!富翁叫来儿子,说:“儿啊,我给你两个金币,你到街上去买一件对你有用的东西吧!”小伙子来到街上,东看看西望望,不知该买什么好,忽听有人喊:“谁要,谁要?一句格言,两个金币!”小伙子想:就买下这句格言吧!这大概是稀世珍宝,其他店铺里都没见卖格言的。小伙子掏出金币说:“把
张三娘一出生,右边脸上就有一块青色胎记,非常难看。她的母亲早亡,父亲张仁远是个大夫,出门治病时经常带着她。张三娘虽然长相上有缺憾,但从小跟着父亲走南闯北,性格十分爽朗。这一年,张三娘十六岁。一次,她跟着父亲出门,一行人走到半山腰,忽然从山上倾泻下来一股泥石流,众人慌忙逃开,坐在马车里的张三娘没来得及下车,连车带人被冲到山下。所幸山坡平缓,张三娘从车厢里滚出来时,只是擦破几块皮,有惊无险。张三娘靠着
有四个印第安药师,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人们很好奇:这四个药师哪一个最聪明?有个长老便想出了一个测试方法。  这天,四个药师在一棵雪松下见到一堆白骨,像是某种动物的骨头。四个人围着白骨看了半天,第一个药师开腔了:“我可以将这堆白骨还原,以此证明我的智慧。”说着,他就動起手来,没多久这些白骨就站立了起来,节节相扣。第二个药师说:“我能将其血肉皮毛还原,恢复这一生灵外形之美。”说着,他也动手了,没多
那一年,有个孩子降生了,可他出生后的样子却让所有人震惊。医生怕产妇承受不了打击,就连忙剪掉脐带,把孩子交给护士:“快,把孩子送进保温箱。”在后来的一个月里,病房里其他幾位产妇每天都会给自己的婴儿喂奶,只有那个产妇始终见不到自己的孩子。家人对她说:“孩子黄疸重症,需要隔离医治。”医生说:“顺利生产的母亲,应该处在天堂般的幸福中,但如果见到了这个孩子,可能会跌入地狱般的痛苦中。”最后大家做好了最坏的打
周六上午,肯特市一家银行刚开门,就有几个客户来办业务,他们安静地坐在大厅里,等候叫号。  运钞车准时到了,两个押运员提着装钱的密码箱,走进银行。就在这时,原本坐在沙发上的一个戴墨镜、棒球帽的男子,突然起身冲了过去:“不许动,把箱子放下!”他边说边从口袋里掏出了手枪。值班经理意识到,他们遭遇了抢劫,赶忙按下藏在柜台里的报警按钮。所有人一时都被吓住了,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此时,一个拄着拐杖、戴帽子的
民國时期,密州城里有家刘记油坊。这年八月初十,赶马车的车把式和刘掌柜闹了点别扭,撂挑子不干了。刘掌柜犯愁了,这开油坊的,进货出货,离不了马车运输,可一时半会儿还真难找到赶车熟练的车把式呢!  有人推荐说,城西五十里外的丁家寨,有个出了名的车把式,一条马鞭在他手里,挥起来龙飞凤舞、运用自如,人称神鞭丁。  刘掌柜赶紧派管家去请,哪知神鞭丁给雇主干活去了,接待管家的是他儿子丁茂兴,一个十七八岁的小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