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与多媒体环境中英语视听说课教师的角色与任务

来源 :陕西社会科学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xcun8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正向结合网络和多媒体的视听说模式发展,教师的角色和任务也必然随之变化。本文从分析视听说教学的支持理念入手,分析了网络和多媒体环境中英语视听说课的特点以及教师应当扮演的角色,最后指出外语教师应当顺应趋势、应对挑战促进自身角色的转化。
  关键词:网络与多媒体环境;英语视听说;教师角色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4-168-03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英语已经不仅是一门外语,而是一个国际社会广泛使用的国际交流语,能够说一口流利地英语并且成功用其交流已经成为衡量现代化人才的标准。进一步提高英语学习者的综合能力特别是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听说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之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网络逐渐普及带动了高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升级,网络和多媒体的应用成了改革英语听说教学的催化剂。在此变革中,教师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效果。本文通过调查陕西省高校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情况,分析了高校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外语教师的角色和任务,以期对视听说教学的本质以及教师作用的发挥有一个更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一、视听说教学的支持理念
  (一)输入输出理论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S.D.Krashen提出“输入假说”,即i+1理论,认为大量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在认识到输入的基础性同时,不可忽视输出的重要性。[1]因此,加拿大语言学家Swain提出了“输出假设”,认为语言学习者如果只接收语言输入而不通过实践运用,便不能检验语言输入假设的正确性,无法促进语言知识的内化。[2]所以,输入输出相互促进。
  (二)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英国应用语言学者M.Williams和心理语言学研究人员R.Burden在1996年建立了社会建构主义,其形成主要以人本主义(humanism)、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和社会互动理论(social interaction theory)为基础,[3]核心内容是人的知识是由个人建构而不是由其他人传递的,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的互动结果,并强调学习者作为知识建构主体在学习中的中心地位和主动性。
  在此理念基础上,视听说课程应运而生。视听说是通过录像、录音、文字等多媒体途径全方位的向学生传递信息,强化语言输入,并在大量可理解输入的基础上促进语言输出,使学生“说”出来,加速语言内化。在各种视听说的活动中,学生通过与他人的语言互动建构语言知识并加强语言能力。
  二、网络与多媒体环境下视听说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客观环境的变化要求教师的角色不能一成不变,而应当适应教学条件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在新的视听说教学环境下,如果教师的角色不改变,那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只能成为空谈。新的教学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从而使英语实际运用能力得到锻炼和实践。因此,视听说教师应突破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管理者、组织者、控制者和知识传授者的角色限制,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承担更重要的角色。
   (一)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Scrvener (1994) 曾指出,教师最为重要的工作就是“设计促进学习所需的条件”。[4]众所周知,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有不同的学习基础、学习风格策略和不同的发展潜能。在课时有限、资料丰富的今天,如何因材施教和尊重个体发扬个性变成了教师首要的问题。
  为此,作为设计者和组织者在课堂上要解决能否使学生有兴趣参与,学生参与的活动的过程是否愉快和参与的结果是否明显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教师在使用教材和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特点,针对对象有的放矢。在视听说教学中,试听材料的选择,基于输入材料的活动设计对于学生兴趣的激发至关重要。要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作为设计者和组织者的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内在需求,个性特点和知识水平给学生设计难度不同的任务,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从语言实践活动中受益,使其从参与中体会到进步的喜悦。
  (二)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在信息渠道丰富的今天,作为知识呈现者和知识权威的教师角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要求。教师应该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指导者和帮助者,传授给学生的是“如何学”,而不是“学什么”,做到真正“授人以渔”。
  目前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听说能力较差,听说成为很多学生外语学习难以跨越的门槛。同时,自主英语学习能力普遍较低也成为学生能力提高的一个制约因素。所以,学生特别需要教师实质性地指导和帮助。首先,在学习策略方面给予学生指导,培养学生自我计划、自我调控、自我评价等元认知能力,使他们善于建构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活动,如明确学习目标、选择练习形式、设定学习步骤和调整学习进度。其次,指导学生合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网络时代海量的学习资源对学生提供了极大地信息优势,但同时也往往使学生不知所措、无所适从。教师作为指导者,应该教会学生如何搜索、提取信息,如何高效率地发掘有用信息。再次,教师应对交际策略加以指导,是学生能够说出来、说得准确说得流畅。
  (三)情感上的促进者
  情感是指一定得客观事物在大脑中所引起的意识的波动性和感染性。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作为促进者的任务是促进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进而促进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动机。罗杰斯认为,人只有在与其他人进行充分理解、同情的互动,才能较好的感知及发展个性。
  师生关系首先是在课堂上建立的,教师的信念和情感不仅影响着教学质量、也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和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兴趣等学习情感。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对学生要尊重和关心,对学生有信任感和责任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上有积极地情绪体验,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共鸣,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师生关系不仅是在课堂上建立的,它还渗透于日常生活。在网络与多媒体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交际渠道拓宽了,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电子邮件、在线聊天工具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心理方面,教师要起到心理咨询师的角色,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焦虑、沮丧、悲观、怯懦等心理表现给予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内因,激发对学习的积极性情感。
  (四)语言环境的创造者
  二语习得理论已经证明,语言环境对语言学习的至关重要。在网络与多媒体环境下,视听说教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创造语言环境的平台。为了使学生有效地学习目的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这个平台,为学生创造积极的语言环境。教师可以通过电影、录音、录像和网络资源,如原版英文影片、外语新闻、综艺节目、人物传记等提供真实的或模拟的语言学习环境,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景,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发和调动学生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体验中完成知识的内化。
  除了客观学习环境,教师还是重要的语言环境语言学习库。在课堂上,教师需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中国这样一个外语使用机会有限的环境下,课堂是学生所能获得的短暂而真实的语言使用空间,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课堂活动让学生愿意使用语言,同时获取信心、提高兴趣。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对语言有很强的掌控力,在知道学生顺利完成任务解答学生疑问的同时给学生一个语言的典范。
  (五)文化的传播者
  交际能力包括五个方面,即四种语言运用能力(听说读写)和社会文化能力。因此在语言教学中,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训练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还要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跨文化交际中,受母语迁移的影响,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的运用母语文化的观念、行为方式来实现目的语交际中的文化行为功能。为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在视听说教学中,教师应将文化背景知识渗透在语言知识教学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中,在传播目标语国家的基本国情知识同时传播语言文化内涵,在学习目标语文化的同时巩固母语文化知识并进行跨文化比较练习,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文化包容感,社交语用能力和文化习得意识,从而克服跨文化交际障碍,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六)学生学习的评估者
  教学评估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既是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方法、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为了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偏离轨道,教师应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将形成性评估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终结性评价是目前使用最多的评估方式,指对在一个学段结束时对学生的表现和能力做出结论性的评价。终结性评估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不能确保目标的及时实现,从而影响教学的反驳功能。形成性评估指对学习者学习过程的全面测评,是学习成果的阶段性考核,通过关注学习过程来改变学习结果。教师可以依此即时帮助学生发现问题,促进进步。
  三、视听说教师的角色转化
  传统的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为“听磁带——再听磁带——对答案——老师讲解”,在此过程中,教师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操控者,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难被调动起来。这些年,语言实验室的功能不断升级,计算机和多媒体设备的应用使得教学材料的选择面更加广泛,语言的输入更加丰富。然而,各个高校的视听说教学还是存在不少不利因素,如硬件设备不统一,视听说课时稀少,班级人数多,学生水平差异大,评估困难等。多种问题的存在使得视听说教学呈现出“换汤不换药”的状态,教师依然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输出活动依然很少,学生的自主性没能发挥。 然而,不可否认,网络与多媒体环境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这种变革已经开始并在部分地区已经完成。为了适应这一趋势,促使教师实现教师角色变化,需要从客观和主观方面同时入手。
  (一)转变教师理念
  教师理念是指教师对有关教与学现象的某种理论、观点和见解的判断,它影响着教育实践和学生的身心发展。教师观念和教师实际教学行为是同向互动的两个变量。教师固有的语言学习理论和教学经验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约束教师观念的更新。英语教学这些年来已经经历了多次变革,教学理念不断更新,教学目标与教学模式也相应改进。作为外语教师,应与时俱进,克服对新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手段的畏惧心理和抵触情绪,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促进教学变革。另外教师在使用网络和多媒体时应掌握好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发挥出CAI的最佳效果,避免过多依赖多媒体手段,将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出来。
  (二)增强师资培训
  教师是外语学习环境下提高英语教学水平的关键。网络与多媒体环境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教师需要成为一个多面手,当学生的导演、指挥家和心理咨询师,传授知识、学习方法和文化等。然而在大学英语教师中,青年教师占了很大比率,但他们的整体素质受到学历和教学经验缺乏的影响。为了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做好教学工作,教师需要不断培训自己,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育部门应该积极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机会,使之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更新知识结构。
  (三)完善英语资源库
  为了便于学生在网上自主地进行学习英语也便于教室组织网络英语教学材料,便于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效果进行跟踪与测评,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同时,多媒体网络学习软件的建设就更加突出。在设计软件的同时,应将输入输出的原则结合起来,在强化视听的同时加强学生练习的机会。充分发展第二课堂,使学生的自主性发挥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改进测试与评价体系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目前基本上是大学英语的辅助课,课时安排少,评价与测试与精读课程结合起来综合测试,测试时侧重听力而忽略口语。评价的方式基本是对学生的单向学习成绩的评价。这种评价体制很难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对教学的反驳作用难以体现。为了使教师做好评估者的角色,学校管理部门应该对于评价体系和测试方式做出改革,加强对听说的重视,并在测试中予以体现。
  四、结论
  以网络和多媒体为基础的视听说教学融合了新的语言教学理念,弥补了传统听力教学的局限性,同时也给教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带来了挑战。教学改革的成功实现离不开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摆脱传统角色的束缚和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化是当前外语教师面临难的迫切任务。
  参考文献:
  [1]Krashen 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Pergamon,1981,(2).
  [2]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 [A].S.Gass &c.Madden.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C].Rowley,MA:Newbury House,1985:235-253.
  [3]丰玉芳. 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4]Scrvener,J.1994.Learning teaching, a guidebook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M]. Oxford: The Bath Press, 114-115.
其他文献
摘 要:蒙古国在大国战略关系中,特别是在东北亚地区稳定与发展的大格局中,往往是平衡各方力量的重要因素。中国向来十分重视与蒙古国关系的发展,积极开展与蒙古国的经贸合作。虽然目前中蒙的合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利因素,但从地缘政治学角度看,蒙古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同样中国的北方安全也离不开与蒙古的合作,两国只有加强包括经贸合作在内的多方面的合作,才会有更安全、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摘 要:中西方在对待“水”这一意象性概念时具有一定共通性,借助于这一命题管窥到“水”作为形而上的隐喻对于中西方关于生命美学的基本阐释,也能看到中西方在早期对待生命和生存的态度。  关键词:水;本原;生命;美学;共通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3-172-03    早期希腊时期,也就是尼采称之为的古希腊悲剧时代,与东方古文明国度中国的先秦时期在所处时代上相差不远,
摘 要:创新被认为是现代组织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知识快速增长、信息流动明显加快的现代社会,为了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组织机构的目标,管理者需要审时度势的鼓励创新并采用有效创新。有效的创新要求企业在创新方面自始至终强调契合性、速度、可持续性、转化应用。  关键词:契合性;速度;可持续性;转化应用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2)02-203-02     竞争是现代市场经济制
摘 要: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竞争和压力,造成现代人心理问题的高发。而几千年前的道家思想通过阐述了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折射出有关心理健康的重要思想,这对解决当代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仍然有着诸多的益处。  关键词:道家文化;老子;庄子;心理健康  文章编号:978-7-5369-4434-3(2011)03-175-02    据有关专家预测,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没